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常见有毒和危险化学品手册》第366页(1765字)

【别名】 乙基氯,1-氯乙烷。

【理化性状】 氯乙烷(CH3CH2Cl,C2H5Cl)在常温常压下为易燃气体,在低温或增加压力的情况下,为流动的极易挥发的无色液体。有醚样的气味和灼烧味。干品时稳定,且无腐蚀性,但有水或碱类存在时,即被水解。能与大多数常用的溶剂相混溶,微溶于水。氯乙烷燃烧时产生有烟的绿色火焰,并生成氯化氢气体。分子量64.52,相对密度0.9214(0/4℃),凝固点-140.85℃,沸点12.5℃,临界温度187.2℃〔5268900Pa(52atm),相对密度0.33时〕,蒸气压133322Pa〔1000mmHg(20℃)〕,闪点-50℃(闭杯)。

【危险情况】 (1)本品有中等毒性。吸入能引起昏迷和麻醉。如浓度在4%及其以上时,会引起深度的或致死性麻醉,如停止麻醉则很快苏醒,且不留任何障碍。对眼、皮肤和呼吸器官有刺激性。与皮肤接触时,由于蒸发降温会引起局部冻伤。(2)极易燃,燃点518℃,有严重的燃烧和爆炸危险。蒸气与空气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3.8~15.4%。液体轻于水,蒸气重于空气(蒸气密度为2.2),因此,能扩散到相当距离外的火源处点燃,并将火焰传送回来,容易造成火灾。空气中的容许浓度美国为1000ppm(2,600mg/m3)。

【不相容性】 与化学活泼金属(如钠、钾、钙、粉末铝、锌、镁)不相容。

【用途和接触机会】 用作制造四乙基铅、染料、药物和乙基纤维素的乙基化剂;用作致冷剂,局部麻醉剂,分析试剂,杀虫剂以及磷、硫、油脂、树脂和蜡的溶剂。

【侵入途径】 气体吸入,经皮肤吸收,摄入,与眼和皮肤接触。

【侵害部位】 肝,肾,呼吸系统,神经系统。

【有害影响和中毒症状】 氯乙烷液体轻度刺激皮肤、眼和呼吸道。由于液体的迅速蒸发,可引起皮肤冻伤。

本品低浓度有麻醉性,吸入后可引起头痛,头晕,共济失调,胃痉挛,并可能发生意识丧失。在高浓度下,刺激呼吸道,吸入后能损伤心肌,记载过心动停止而死亡。报道过对动物能引起肾损伤。

【急救】 此化学品如触及眼和皮肤,立即用水冲洗;如大量吸入,立即移离现场,呼吸新鲜空气,必要时,及时进行人工呼吸或输氧;如误被吞服,催吐,洗胃,给予医学观察,对于不省人事者,不进行催吐,立即送医院诊治。

【防护措施】 生产设备应密闭,防止泄漏,生产现场应通风。操作时应穿防护工作服,戴防护镜。工作服如被弄湿或受到污染,立即脱去,以避免燃烧危险。

【医学监护】 就业前和定期体检时,注意心病患者。

【测定方法】 在空气中的测定:用活性炭吸附,CS2处理,气相色谱法分析。

【贮存】 用耐压钢瓶或贮罐盛装,搬运、装卸时要保证不使钢瓶跌落、撞击,防止机械性损坏。密封避光保存。最好使用露天或附建的仓库在户外存放,室内须放在易燃液体专用库内。与氧化剂隔开。

【运输要求】 易燃气体。危规号:32019。运输时容器上须标明“易燃气体”标记,不得载乘客;运输中严禁泄漏,受热,可用冷盐水低温贮运。

【灭火措施】 火灾时迅速切断气源。用水使暴露在火中的容器保持冷却,并保护切断气源的操作人员。

【废弃物建议处理方法】 焚烧;与其他易燃燃料混合后焚烧更为可取。必须注意,要保证完全燃烧,以防止产生光气。为除去所产生的氢卤酸,使用酸涤气器是必要的。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