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菌分类、鉴定中的气相色谱技术和离子色谱技术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临床厌氧菌检验手册》第134页(1412字)

自50年代Martin等创立气相色谱法以来,到60年代气相色谱技术已开始使用在微生物学中的细菌分类和鉴定等方面。近年气相色谱技术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进展迅速,已成为分子生物学重要的方法之一。目前气相色谱法在生物医学的应用包括: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快速诊断、星外生命探讨、细菌、病毒,以及生理、生化、药理、毒理、免疫等许多领域。在微生物学方面应用的色谱技术大致包括以下几种。

1.裂解气相色谱法(Pyrolysisgas chromatography即PGC)是将裂解技术和气相色谱技术结合起来,用于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已获相当的进展,不仅是种甚至到亚种或血清型水平。主要裂解装置有居里点裂解器、热丝裂解器、管炉式裂解器和激光裂解器等。

2.顶隙气相色谱法(Head space gas chromatography即HSGC)是将细胞成分或代谢产物经处理,形成挥发性物质(或本身属挥发性成分如醇、胺等),输入色谱柱分析,此法没有过剩试剂干扰,已实现自动化分析。

3.离子色谱法(Ion chromatographY即IC) 是70年代中发展起来的色谱方法,目前已广泛用于环境监测、电力、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微量物质分析。笔者在国内首先应用此技术于厌氧菌的分类和鉴定,获得较满意的结果。

4.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即GC) 或气液相色谱分析法(Gas liquid chromatography即GLC),是厌氧菌鉴定的重要手段之一,许多厌氧菌鉴定手册的检索表中,都将菌株代谢产物的气相色谱分析结果,作为菌属和菌种鉴定的重要指标之一。厌氧菌代谢产物的气液相色谱(GLC)分析。不仅在一个科的菌属上确定有用,而且对同一菌属不同菌种的确定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如VPI手册中,类杆菌科(Bacteroidaceae)据丁酸产生情况可分成:产生丁酸为主,不伴(或极少)产生异丁酸、异戊酸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菌株归于梭杆菌属(Fusobacterium),而那些不产生丁酸,或产生丁酸同时伴有较大量异丁酸、异戊酸产生的归于类杆菌属(Bacteroides)。又如类杆菌属中,产生琥珀酸、乙酸为主,还产生乳酸、甲酸、丙酸、异丁酸、异戊酸的菌株为脆弱类杆菌群,(B.fragilis group)。而产生丙酸、乙酸、乳酸为主还产生丁酸等的为超巨巨形杆菌(M.hypermegas)。又如革兰氏阳性无芽孢厌氧菌,主要产生乳酸是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产生丙酸、乙酸为主的是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和蛛网菌属(Arachnia)。

对于从人感染症标本中常分离的脆弱类杆菌群,产生黑色素普氏菌群(P.melaninogenicus group)非解糖叶啉单孢菌(P.asacharolyticus)、产气荚膜梭菌(C.penfringens)等,即使不同GLC分析终末代谢产物,还是有可能推断鉴定为某种菌。但是,正如上述,多数厌氧菌的菌属、菌种的正确鉴定,必须使用GLC分析菌的代谢产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