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分枝杆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科学普及出版社《麻风病实验室工作手册》第34页(6620字)

一、命名与分类

这里所说的其它分枝杆菌是指除ML以外的有关分枝杆菌。这类分枝杆菌如何命名及分类,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其原因是不断有新种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来和出现原有种的某些变异株,再加上同一菌种在不同地区为不同人所发现,所以一菌多名、同种异株的现象屡见不鲜。从历史上看,1959年Runyon氏的分类法对分枝杆菌的研究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虽仍有它的限局性。近年来、经抗酸菌分类国际研究会(IWGMI)、国际微生物学协会(IAMS)、国际系统细菌学委员会、抗酸菌部会(SCM)和日本结核病学会抗酸菌分类委员会等研究和确定的分类法,Bucharon氏等已将其在书刊中收集。其命名及分类表如下(表1-2)

表1-2 分枝杆菌命名与分类表

上表中的分枝杆菌分类主要是根据生物特性、生代化谢和特殊培基上的生长反应等结果划分的。近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发展较快,有人提出新的分类依据。因此,现有分类将随着新的分类方法的出现而日趋合理。

二、有临床和实验意义的分枝杆菌

由于分枝杆菌是一个较新而又十分庞杂的领域,这里只能扼要介绍与ML容易混淆的一些菌种。

(一)麻风杆菌(简称MLm)

它是鼠麻风的致病菌。有人也以发现者命名为Stefansky菌,长1.5~5微米,宽0.3~0.5微米,与结核杆菌在形态上很难鉴别。与人ML忌借助下列几点初步鉴别:1.MLm不呈平行排列,不形成束状;2.无菌胶质,故不形成菌球;3.抗酸性比人ML强,吡啶提取后不丧失抗酸性;4.易感染鼠,有典型的发病规律及鼠麻风瘤的形成。

一度认为MLm可做为人ML的替代研究模型。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其与鸟型分枝杆菌关系极为密切,可能是同一菌种。与人ML有很大差异。但在实验研究中因为MLm能感染鼠,有必要与人ML、结核杆菌等相鉴别。

(二)结核分枝杆菌

它在人体内能引起结核病。当引起皮肤结核时应与麻风相区别。有时能感染,。在豚鼠上能建立实验感染,而在家、鸟()上则不能。

该菌如杆状,长1~4微米,单一或成小团排列,在感染组织中的比人工培养的为大。强抗酸性,吡啶提取不丧失其抗酸性。在培养中常可见到非抗酸型。结核杆菌虽然在标本来源和培养特点上与ML有相似之处,但可以相互区别。其区别要点是:

1.从标本来源区分 ML主要来源于麻风病人的皮肤、粘膜、淋巴结与周围神经。在痰、胸(腹)水、尿、脑脊液与粪便中很少甚至没有,而这些却恰是结核杆菌的主要来源。

2.从菌的形态及分布区分 ML为直棒状、稍粗、常聚簇成团(丛)或呈束状排列,而结核菌则弯曲,较细长,无ML那样的特有簇团、成束的特点。

3.从菌的染色区分 ML脊酸性比结核菌弱,若延长脱色时间则ML易褪色,如经吡啶提取2小时,ML忌丧失其抗酸性。

4.从皮肤试验区分 含有ML的皮损制成菌素给麻风病人做皮试时,呈现特有的麻风菌素反应(结核样型、TT-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T病人呈阳性反应,LL-BL病人呈阴性反应)。而结核菌素则不具这种反应结果。

5.从培养特性区分 ML尚不能人工体外培养,而结核杆菌易于培养。

6.从实验感染区分 ML不能达到满意的实验感染、结核杆菌在小鼠及豚鼠均能产生全身实验性感染,尤以豚鼠为佳。

(三)牛分枝杆菌(牛结核菌)

它是牛结核病的致病菌,能传染给人、猴、和其它家养动物,对动物的致病力比人结核杆菌强。在豚鼠、家兔、鼠能产生全身实验感染,但不感染鸡。对大鼠和小鼠致病力强。

菌呈杆状,比人结核菌短而粗,其长为1~1.5微米,在固体培养基(如鸡蛋)上生长不良,比人结核杆菌生长慢。

(四)鼠结核分枝杆菌

它是野鼠的天然结核病病原菌。实验上可导致鼠全身感染,但不发生于家兔、豚鼠或田鼠。

菌呈杆状,长约2.5~3.6微米,比其它哺乳动物结核杆菌略长而细,比人和牛结核菌生长更慢。

(五)鸟结核杆菌

能引起鸟和鸽子的全身结核病。可实验感染小鼠,但不感染豚鼠和野鼠。在培养中与哺乳动物的不同,在甘油肉汤中生长稀少,形成一个薄膜。

菌短而宽,与牛结核菌相似。

(六)海分枝杆菌

是Linell和Nordon首先从人的皮肤溃疡中分离出来的,该菌易在31℃~32℃培养,对小鼠和田鼠腹腔接种高度敏感,对公兔毒力略低。给敏感动物皮内或皮下注射到皮肤的无毛区,特别是尾和足垫,2~3个月引起溃疡性的损害。

另外,能感染蛙。亦有报告说在部分小鼠上能产生肺损害。

虽然在某些方面与ML感染相似,但可依据溃疡特点、敏感动物、能够人工培养及生化特性等方面与之相区别,亦可据此与其它分枝杆菌相区别。

(七)溃疡分枝杆菌

溃疡分枝杆菌为1948年Mac Callume等所发现报告,可在人身上产生像海鱼分枝杆菌引起的皮肤溃疡,但不损害内部器官。在人工培养基上35℃生长良好,偶见于37℃。该菌是一独立菌株,但与哺乳动物类的结核菌在抗原上有关。皮下或皮内注射该菌到小鼠脚垫,几周内产生严重的肿胀,随之发生慢性进行性溃疡。静脉接种后4~7周,溃疡损害在尾部出现。在腹膜腔内注射3~6个月后发生全身皮下组织肿胀,偶而伴发阴囊溃疡。与海鱼分枝杆菌一样,仅发生于“低温器官”(如睾丸、附睾和皮肤无毛区等)。

有人看到小鼠尾神经中有菌,但未证实侵害神经;有些鼠之骨髓受累,认为这是与瘤型麻风的另一联系。

小鼠、大鼠同等敏感,而豚鼠、田鼠、鸡是不被感染的。

虽然上述某些特点与麻风相似,但仍可鉴别之:

1.虽然感染中菌喜侵皮肤组织,且巨噬细胞内有菌之球块,但没有上皮样细胞、结核结节和巨细胞。

2.虽然在神经中有菌,有时引起骨髓损害,但从未见过神经损害。

3.能以任何途径感染鼠,且在足垫注射能引起肿胀及进行性的慢性溃疡。

4.能够人工培养。

5.生化特性与麻风杆菌及其它分枝杆菌不同。

(八)偶遇分枝杆菌

是由局部痿管的脓肿中分离出的,易在33℃培养,对小鼠敏感,静脉注射后可在肾、中耳引起多发性脓肿,不感染其它器官。

与ML唯一相似的地方是喜侵外胚叶组织。

鉴别不难,依据敏感动物、能够人工培养、生长极速、生化特点等完全可以与ML及其它分枝杆菌相区别。

(九)水牛麻风杆菌

它可引起水牛疾病,为Kok和Roesli首先描述,该病与牛皮肤类结核病不同,与人麻风极为相似,仅皮肤受累,皮肤发生许多大小不等的坚实结节,可能破溃。

在菌球中,约10~100条菌为一组,成捆,成束,象人ML一样,在反应区有脂肪物质形成,在空泡和肉芽肿细胞内含有菌,这些细胞很像Virchow氏麻风细胞。到目前为止,菌不能培养,亦不能移植至豚鼠、家兔、鸡、小鼠、大鼠。

与ML的主要鉴别点在于标本的来源是水牛。

(十)麻风杆菌

1962年Brown首次报告了在9只猫上发现的非结核性皮肤肉芽肿。溃疡及非溃疡性结节发生在肘、唇、颈、腹和背部。有的猫产生多发结节,结节局限于皮肤及皮下,类上皮细胞之胞浆内含有大量抗酸菌。在罗氏培养基上培养此菌8个星期未见生长。以后于1963至1974年许多学者在其它国家中在猫上先后发现了类似的疾病,并对该菌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研究结果证明:该菌不能感染豚鼠,如果移植给猫只能在注射的部位或局部淋巴结发生损害,而如感染小鼠及大鼠,则不论感染的途径如何,均能发生全身感染,且能在感染后6~18个月后致死。于接种大鼠之皮损切片中发现类上皮细胞(胞浆比在猫的丰富),泡沫细胞,相邻的细胞常常融合,典型的朗罕氏巨细胞是罕见的。

Leiker和Poelma1974年用活的MLm和由猫皮损制得的活抗酸杆菌悬液致敏豚鼠,2个月后,皮内注射用上述两种菌制成的麻风菌素发现显示一致的反应。

综上所述,作者们一致的看法是所谓的猫ML与MLm是同一菌,猫麻风则是MLm感染了的猫所发生的疾病。

此外,奴卡氏菌属于放线菌目,星形奴卡氏菌偶尔能产生与人结核样型麻风相类似的感染。但将其与ML及其它分枝杆菌相鉴别,用沙氏琼脂基和蔡培克培养基培养,再结合形态及染色的观察是容易的。

三、其它分枝杆菌的鉴定

近年来国际上虽然有许多研究菌型鉴别的,但方法不统一,繁简程度也不一。最近Kubica氏为了鉴别AFB菌型,提倡检查下列12项:

1.生长速度

2.菸酸试验

3.硝酸还原试验

4.触酶半定量试验

5.68℃20分钟耐热触酶试验

6.暗中产色性

7.光产色性

8.吐温80水解试验

9.亚蹄酸盐还原试验

10.食盐耐性试验

11.芳香硫酸酯酶试验

12.胆盐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试验

上述12种试验方法结果可记述如下:

(注)标记方法:S:缓慢生长抗酸菌

F:迅速生长抗酸菌

O:70~99%阳性

□:15~69%阳性

线上边的号数:100%阳性

线下边的号数:0.4~14%阳性

线上下均未记载的号数:100%阴性

(1)人型结核菌:

(2)牛型结核菌:

(3)堪萨斯分枝杆菌:

(4)海鱼分枝杆菌:

(5)瘰疬分枝杆菌:

(6)戈登分枝杆菌:

(7)淡黄色分枝杆菌:

(8)鸟型结核分枝杆菌:

(9)蛙型结核分枝杆菌:

(10)胃分枝杆菌:

(11)细胞内分枝杆菌:

(12)土壤分枝杆菌:

(13)不产色分枝杆菌:

(14)通常分枝杆菌:

(15)偶然分枝杆菌:

(16)耻垢分枝杆菌:

(17)龟型分枝杆菌:

(18)草分枝杆菌:

(19)牡牛分枝杆菌:

据我们的经验,这12项比较切实可行,但必要时仍需补充一些试验,鉴定ML按上法作出分类后,当可再参照十一届国际麻风会议提议的标准进行。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