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油中毒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科学普及出版社《常见食物中毒防治手册》第108页(1359字)

【概述】桐油是以桐树果实为原料榨制而成的工业用油。多用于油漆涂料。系大戟科植物,产于我国南方各省,应用比较广泛。桐油中含有90%的桐酸、5%的油酸、4%的饱和脂肪酸及1%的亚麻油酸。其有毒成分是桐子酸和异桐子酸。由于桐油的颜色及味道均近乎于植物性食用油,所以常因此而误食中毒。

【毒理作用】桐油中的毒性物质桐酸(Eleostearic acid)及异桐子酸(eleomargaric acid)的中毒机理,可能是对胃肠道的刺激作用,而引起急性胃肠炎症状;后经肾脏排泄时,由于对肾脏的刺激而引起肾脏损害。异桐酸可能有加剧这种毒性的作用。

【临床表现】分急性中毒与亚急性中毒两种情况。

(一)急性中毒 1.潜伏期:短者食后即刻至10分钟,长者4~12小时,一般多在食后0.5~1小时发病。

2.症状:发病初期多先头晕、头痛、胸闷、口渴,继而恶心,剧烈呕吐及频繁腹泻,腹泻多者可达30~40次;较重者大便潜血,由于呕吐和腹泻过多,可出现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尿中可出现蛋白、管型及红血球,全身酸痛,乏力、烦燥、发冷、手足麻木,并可使有肝脏病的患者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病情严重者则可出现呼吸困难、抽搐、惊厥、并可进入昏迷;最后有的病人可因心脏麻痹而死亡。

3.病程:轻者当日可恢复,一般2~3天可痊愈,个别严重者不仅病程长而且预后不好

(二)亚急性中毒 1.潜伏期:少量多次反复误食,可引起亚急性中毒。

2.症状:发病初期多先表现食欲不振,恶心,胃部有烧灼感,并有腹泻及少数的呕吐等胃肠炎症状,如此持续数天至数十天之后,即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其表现主要是下肢上行性指凹性水肿,病情严重者可致全身水肿,肢体酸痛发麻,下肢痛觉甚至触觉以及膝反射等均可减弱或消失,同时,病人还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皮肤潮红及灼热,呈现紫红色网状斑纹(毛细血管及小动脉管扩张充血);少数病人可有呼吸短促,肺罗音,肝脏肿大,心脏扩大,心尖区有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有的出现奔律,脉压差大(舒张压下降),最后个别病情恶化者可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治疗】(一)急性中毒 要从速催吐、洗胃和导泻。吐、泻较轻者,可饮用适量葡萄糖水或糖盐水;吐、泻较重者,要输给足量葡萄糖溶液及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以利纠正脱水和解毒。其它可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

(二)亚急性中毒 应注意保护肝脏和心脏,防止病情恶化;及时给予利尿剂消除水肿;同时给予适量的维生素B1、B2、B、B12及维生素C。

【预防】加强对桐油在产、运、销、存、用等各环节中的监督管理工作,严防与食用油相混;特别是桐油的容器要专用,油桶上面要标明“有毒”或“严禁食用”等字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