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鱼类的饲料配方设计方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科学普及出版社《淡水养实用技术手册》第475页(2404字)

(1)设计饵料配方应具备的条件

①能够接近或基本达到鱼类的营养要求。

②基础原料来源丰富,或者当地有代用原料,并且能根据养殖方式正确地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

③鱼饵的形态符合鱼类的需要,鱼喜食,养鱼实际效果好,饵料参数低,鱼类生长快,单产水平高,鱼的体质、肉质、品值优良。

④加工方便,成本低,易形成商品性。养殖经济效益高,受养殖者、消费者的欢迎。

(2)主要养殖鱼类的营养指标 根据鱼类营养学的一般原理和近年来国内配合饲料的养鱼实践,再加上一些已经进行的营养试验和这几种鱼的食性,可以对我国数种主要养殖对象提出如下的建议营养指标(表3-62)。

表3-62 推荐可供快速生长的我国几种主要养殖对象的营养指标

(1000克饲料中所含的主要营养物质)

注:①指添加量。生物素和肌醇是否需要或添加量未确定。

②在添喂草类的条件下,可省去维生素混合剂。

根据上述营养指标制成的配合饲料,能满足这些鱼类快速生长的需要。适宜于池塘高密度和流水养殖。二龄鲤鱼可借用三龄青鱼的饲料,二龄团头鲂则可借用二龄草鱼的饲料。池塘养殖青鱼,如果密度低(每亩放养量少于50公斤),维生素混合剂的配方在质量和数量上还可以作适当的调整。草鱼和团头鲂,如能添喂草类,则维生素混和剂还可省去。

(3)饲料中粗纤维含量的控制 鱼类所需营养配制饲料,随着粗纤维含量明显上升,影响鱼类消化吸收,反使饲料利用率降低(见表3-63)。一般草食性鱼类饲料中粗纤维含量控制在10%以下,杂食性鱼类6%以下,肉食性鱼类在4%以下。

表3-63 颗粒饲料组成与养草鱼效果

(4)饲料配方中适宜的动、植物蛋白比 草鱼饲料中的动、植物蛋白比1∶5.1时增重率最大,而饲料系数则最小值1.5。随着动物蛋白的增加,增重反而下降,饲料系数增大。其最佳配方是:鱼粉6.6%,花生麸18.9%,小麦粉15.3%,大豆饼18.9,玉米饼15.3%,蔗渣糠25.0%;营养成分含量:总蛋白量24.7%(其中动物蛋白4.04%,植物蛋白20.67%),动、植物蛋白比1∶5.1,粗脂肪3.96%,总醣34.33%。

草鱼长期以草为食,并表现出它能较好地利用植物蛋白。有人认为草鱼对植物蛋白的消化率比反刍动物差,但比哺乳动物好。

(5)饲料配方中蛋白质含量的适宜范围 各种鱼类对饵料中蛋白质的需要量的适宜范围,是随着鱼类食性和鱼体发育阶段而变化的。草鱼饲料中含粗蛋白质量的适宜范围以增减豆饼粉和玉米粉的含量来调节配制为18.03-47.45%之间的粗蛋白量。结果证明蛋白质含量在30%以下,鱼类生长和饵料中蛋白质含量成线性相关,当粗蛋白质含量在35%以上时,生长曲线趋向平缓(图3-6)。

图3-6 草鱼生长与饵料中蛋白质含量的相关曲线

一般来讲,1-3龄青鱼饲料蛋白含量分别为41-28%,鲫鱼、罗非鱼、草鱼、团头鲂30-20%,鲤鱼成鱼(二龄,三龄)38-25%,鲶鱼、虹鳟等肉食性鱼类应提高到50-35%,养鳗用指标要求更为严格,在52-46%之间。可见不同食性的鱼类对饵料蛋白量的需要是有明显差异的。

(6)饵料配方中的脂肪添加 一般饲料配方的含粗脂肪量在2-4%之间,它的变化幅度,以及在养殖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很少引起养殖者的注意。青鱼鱼种对饲料中脂肪最佳需要量为6.5%左右,饲料中脂肪含量在3%以下生长缓慢,当添加到8.0%以上同样不能改善青鱼的生长。到9%以上时,出现鱼体消瘦、生长不良、增重率下降的趋势。

鱼体增重率与饲料中脂肪含量成二次抛物线的相关关系,按抛物线回归方法,分别由两期生长增重率求出青鱼鱼种对饲料中脂肪的最佳点(见图3-7,图3-8)。

图3-7 青鱼增重率与饲料中含脂肪百分率的相关曲线(一)

图3-8 青鱼增重率与饲料中含脂肪百分率的相关曲线(二)

鱼体肌肉和腹腔内脂肪含量受饲料中脂肪含量的影响。一般说来鱼的营养状况良好则鱼体肥满,体脂肪含量增加。当饲料中脂肪含量达最适水平时,青鱼肌肉脂肪含量丰富(可达8%左右)。饲料中脂肪含量超过适宜范围,肌肉中脂肪含量则有下降趋势。

各种鱼类配合饲料中含脂量标准:一般青鱼为6.2-6.7%,鲤鱼4.0-5.0%,鳗鱼为9.0-12.0%,草鱼、团头鲂、鲫鱼、罗非鱼3.9-5.6%,虹鳟鱼(亲鱼)3.35-3.79%,鲶鱼(成鱼)3.1-4.5%,各种不同品种的鱼类,对饲料中脂肪营养指标的要求,均有其特殊性,这应引起配料者的注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