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动物疫病的现代生物安全体系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禽病手册》第120页(10405字)
生物安全作为国际社会所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之一日趋明显。从根本上讲,就是“控制与粮食和农业,包括林业和水产有关的所有生物和环境风险”,即涉及粮食安全以及动植物生命与卫生的领域。该风险包罗所有范围,从转基因作物、外来品种和传入的动植物害虫,到生物多样性侵蚀、跨国界动物疾病的扩散、生物武器以及瘟病等。加强生物安全工作具有重大意义,一是产业发展的需要;二是能够使我国在国际贸易和对外合作交流中处于主动,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贸易规则的制定,保证我国经济贸易的正常运转;再则生物安全也涉及国家的安全,在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资源保护中,加强生物安全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符合国家利益、政治与政权的需要;生物安全已逐渐成为一门专门的分支学科,需要专门的知识和人才。但我们这里所说的生物安全体系主要是指控制动物疫病方面的。而动物疫病的生物安全是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保证,畜禽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世界一些国家都构筑了自身各具特色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从法规体系、监管体系、标准体系、检验检疫体系、认证体系等方面来保证畜禽产品的质量安全。
发达国家生物安全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基于产品管理的美国模式,二是基于技术管理的欧盟模式。目前在我国的生物安全方面,急需加强如下的技术及管理工作:
1.制定安全标准,完善法律建设 由于近年来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原有法规已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在立法的同时,应考虑以下几项原则:
“预防为主、防监结合、主动监测、综合防治”为主的原则,这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公众参与和专业培训的原则。提高公众的生物安全意识,普及生物安全知识,对所有从业人员要进行必要的生物安全知识培训,管理者应向工人讲授关于生物安全措施的规章制度和政策,并解释其重要性。同时加强对现代生物技术和生物安全知识的科普宣传,以防止不适宜的新闻炒作,减少负面影响。
系统管理、个案处理和逐步完善相结合的原则。生物安全的系统管理和个案处理时解决这些问题有效方式,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经验,逐步完善已有的生物安全体系。
2.理顺管理体系,明确有关部门职能 生物安全体系管理环节多,部门职能交叉,缺乏明确统一的协调管理。应进一步明确有关部门在综合交叉问题上的职责,形成有关部门各司其职、有机配合的工作格局。同时,在部门职责未明确界定之前,建议成立跨部门、跨学科的专家评审委员会,以保证对交叉问题的准确评价。
3.加大投入,切实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工作的能力建设 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建立一套既符合我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科学合理的安全评价、监控体系;加强政策研究;培养一支相对稳定的精干队伍;全面加强能力建设。同时,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明确科技部、农业部、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商贸部、国家进出口检疫局等部门各自的职能。
一般认为,生物安全措施可以看做是以前传统的综合防治或兽医卫生措施在现代集约化生产条件下的发展,其总的目标是保持环境的卫生清洁,畜群的健康和高生产性能,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针对疫病发生的三个基本要素,即病原体、易感动物和环境之间的复杂联系和相互作用,通过完善养殖场舍工艺设计,建立对动物健康有利的生态环境,以改善环境、营养和管理措施,使动物增强体质,以有利于提高免疫效果。在整个生产系统和生产过程中通过全员防疫、全面监测加强安全管理、贯彻生物安全措施,从而防止在集约化条件下饲养时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是排除疫病威胁,保护动物健康的各种方法的集成。随着我国畜牧业的现代化、集约化和规模化生产,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与应用已成为历史必然,而且迫在眉睫。
生物安全体系是现代养殖生产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动物保健准则。生物安全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疫病的预防体系,它从建场时就开始考虑人、畜的安全。整个生物安全体系的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宗旨就是排除疫病威胁,阻断引起畜禽疾病及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进入畜(禽)群体中。因此,生物安全措施是减少疾病危险的最佳手段,它可以对多种病同时起到预防和净化作用,不像疫苗,一种疫苗只对一种病有效。生物安全又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所涉及的具体内容有一定的时空范围,又随自然界的演进、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变化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其中心思想是严格的隔离、消毒和防疫。关键控制点在于对人和环境的控制。生物安全体系总体包括:环境、卫生防疫、营养、兽医管理、畜禽群的保健这几个方面。目前,针对现代化饲养管理体系下疫病控制的新特点,生物安全已经和药物治疗、疫苗免疫等共同组成了疫病控制的三角体系,通过生物安全的有效实施,可为药物治疗和疫苗免疫提供一个良好的应用环境,因而获得药物治疗和疫苗免疫的最佳效果,进而减少在饲养过程中的抗生素的使用。欧洲的经验表明,加强养殖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管理,改善卫生条件,减少畜禽在生长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感染病原菌的机会,再配合使用新型饲料添加剂完全有可能减少或者放弃使用抗生素。
生物安全措施包括为阻断致病的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侵入畜(禽)群体并进行增殖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成功的生物安全措施应该能够预防有重大经济意义或能危及人类健康的各种传染病的影响。行之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应该是多层面的,它无处不在。在国际、国内、地区、公司等各个水平上都应该认真执行生物安全措施,以建立起防止病原入侵的多层屏障。范围最为广阔的是国际间的生物安全措施。近年来,动物及动物产品贸易在国际上发展迅速,遍布各地;而且人们常采用航空作为交通手段,这样就使得较远距离作为生物安全屏障所起的防护作用逐步消失。现在,政府部门已越来越重视国界上动物疾病传播而导致的发病因素,2003年SARS危机所进行的处理就是一个例子。一些国家对饲料原料、疫苗、禽产品的进口已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动物检疫和疫病报告是在国家水平上开展生物安全措施的又一个好方法。重要的动物疾病的消除方案只能在国家水平上才能有效施行。我们国家目前缺乏相关的管理法律,缺乏一套健全的法规体系,缺乏有效的管理制度,而且尚未建立起协调统一的管理程序。目前亟待解决的是对生物安全管理的原则、目标、基本管理制度和措施、实施程序、监督管理体制、违法责任、损害赔偿等做出明确的规定,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实施。目前国家正在构筑全社会的“动物疫病的生物安全体系”,如正在推行的“无规定疫病区制度”;相应的各个地区、养殖场要建立自己的“动物疫病的生物安全体系”。
生物安全措施可以是建筑性的、观念性的或操作性的。建筑方面的生物安全措施主要涉及农场的选址与布局、畜(禽)舍的类型、畜(禽)舍与公路以及与其他饲养场的距离、舍间的距离等,其功能是为养殖群落提供多种物理性屏障,减少病原传播和发生疫病的机会。建筑方面的一个很好例子是将不同日龄鸡群的禽舍(场)相互隔离,实行全进全出饲养制度,这种方法可阻断病原由老龄鸡向年轻易感鸡的传播。而且,从生物安全来考虑,还应在畜禽场周边设立栅栏(或围墙)并设置大门,以控制人员和车辆出入。观念性生物安全措施是指依据管理理念而制定的一些制度和计划。其目的是将疫病发生的危险降到最低限度,为饲养场提供更加安全的环境。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限制外来参观者、喷雾消毒与淋浴、进场要更换外套与鞋子。观念性生物安全还要确立清扫和消毒程序、免疫计划、群间间隔(时间)、饲养密度、脚踏消毒盆的设置及病死动物的处理方法,同时要把公司分成多个具有生物安全性的单位以阻止饲养场周围病原的传播,并制定疫病暴发时的应对方案。操作性生物安全措施是管理者根据观念性生物安全措施制订的一些日常工作细则。管理者应向工人讲授关于生物安全措施的规章制度和政策,并解释其重要性。操作性生物安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协调好工人、畜群、饲料、设备及饲养场周围其他物料之间的关系,使疫病侵袭降至最低。此外,操作性生物安全应能阻断由疫苗接种、人工授精、去势、断喙、调群、人员调整等因素引起的疫病传播。看待生物安全的另一个侧面是从管理水平和鸡群环境来考虑。如果提供的营养均衡全面、饮水量充足且水质良好、空气清新,则动物很少会出现疫病问题。良好的环境使畜禽能发挥其遗传潜力去生长和生产(蛋、奶),这就是最佳和最经济的生物安全管理。优良的生产管理能更好地发挥动物固有的抗病能力,使免疫方案更为有效并减少使用抗菌药物的必要性。此外,定期的免疫监测和健康监测,设立哨兵动物以便观察本地的动物疫情动态及新引进动物的健康水平,也是现代生物安全体系不可或缺的手段。养殖企业要树立生物安全理念和建立生物安全体系。主要通过严格的隔离、消毒和防疫措施来达到预防和控制疫病的目的。它的具体内容包括:①环境控制,②人员的控制,③畜禽生产群的控制,④饲料、饮水的控制,⑤对物品、设施和工具的清洁与消毒处理,⑥垫料及废弃物、污物处理。下面以禽病为例介绍“动物疫病的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
禽病可定义为“家禽任何正常功能的改变”,通常为管理不良的一种表征。疾病的因子除大家所熟知的传染疾病原如病毒、细菌、霉菌、寄生虫等直接因子外,其发生率与严重性,尚需考虑诸如:遗传、营养、寄生虫、环境紧迫及管理等有关的间接性前置性因子。亦即,疾病的发生,显然为多因子交互作用的结果。一般而言,任一家禽传染病的发生过程,必然是有病原入侵场内,家禽接触到病原,家禽体表或其黏膜第一线保护作用因前置因子所致的缺陷,病原进一步入侵体内,随之移往具感受性之器官与组织,此时,入侵的病原量、家禽的营养状况、家禽对该病原的免疫状况、饲养管理与环境因子等,决定了家禽发病与否(临床或次临床感染),也决定其疾病的病程长短(急性或慢性)。由于我国家禽产业的当前环境,尚一时无法建立完整的无特定病原或最少病原的生产体系,因而,养禽者须自行重视预防兽医学领域生物安全的措施,做好主要传染病的疫苗免疫计划,提供与维持良好的管理与环境,以防止疾病的入侵、预防与控制疾病的发生,一旦发生疾病时,采取迅速、正确的诊断与处置,从而降低禽病的发生率和发病所致的经济损失。生物安全是一整套预防临床及亚临床疾病的规则与措施,生物安全是整个养鸡生产经营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分离的项目,且生物安全必须是“一种生活的方式”,必须溶入生活之中。生物安全没有固定的规则。对某一特定地区的特定鸡场要达到最适合的生物安全,需依当地的环境而定。生物安全是一减少疾病威胁的绝佳工具,但它并不是一个能预防所有感染的完美系统。
生物安全措施
生物安全措施指经由管理作业以防止疾病传播至场内,为一切疾病预防的最低成本、最有效的方法,任何疾病防治皆须以此为基础。其概念系由隔离、交通管制及卫生管理等三大要素所组成。肉鸡生产场的具体的生物安全作业,应于经济、可行及可接受的风险等三原则下,就下列事项,列出详细的执行要点:
①规划并改正整体围篱设施,执行车辆、器械及人员进出动线管理及消毒措施。
②谢绝与防止非工作人员进入鸡场,严守进入鸡场更换工作服及鞋子及消毒的习惯。
③全进全出的原则。
④鸡出栏后垫料清除与运离鸡场,以及其后鸡舍、设施、器具彻底清洁与消毒的原则。
⑤选择可靠的雏禽供应源,许多疾病属垂直传染如雏鸡白痢、慢性呼吸器病等,肉鸡生产者为维护自家权益,应向种禽提供者了解种禽场的健康状况及其雏禽的移行抗体的情形,以便与兽医师咨询而共同决定其后的预防性投药或疫苗使用计划。
⑥避免不同种鸡场来源及不同年龄的雏禽的混养。
⑦详细了解种鸡场所提供的该品系育雏及其成长管理的营养资料,以拟定、执行及随时检查当批次家禽的饲养管理、环境管理及提供适当的饲料。
⑧依据所知种禽场的健康状况、雏禽的母源抗体的情形及本场过去疾病的病史,拟定较严密的疫苗使用计划,遵守使用合格且保存良好疫苗的原则,并严格依各疫苗使用说明书实行免疫,记录各项疫苗使用情形及疫苗批次,以利其后的检验与追踪。
⑨依据种禽场的健康状况、自家饲养形态、环境气候的变化及疫苗使用计划等,拟定并执行可行的预防性投药计划,以包括诸如雏鸡白痢、慢性呼吸器病、球虫及寄生虫控制,或使用疫苗后反应控制等。
⑩坚信实验室检验对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对主要使用的疫苗是否有预期的抗体保护水平,应依建议采取血清送往各地区家禽保健中心监测其结果,并作为是否重新补免或强化免疫的依据。
⑾认识禽病的早期临床症状,并每日观察家禽的健康情形,任何可疑的症状产生,应立即与有经验的兽医师联系,提供必要的现场检诊、处方与处置,必要时,由兽医师采样送实验室进一步检验,以防止因贻误传染病的早期控制的时机,导致更大的经济损失。
⑿任何死亡或淘汰的鸡只应立即检出销毁或掩埋,以防止病原进一步地扩散。
在现场实务的操作中,生物安全是指所有能避免将会引起禽病或人畜共通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导入鸡群的管理措施。所以说生物安全是一个预防问题的系统而不是解决问题的系统。生物安全包含各种适当的避免疾病进入鸡场的方法。我们可能会想要得到一个完全的控制,但是需要做的事情确实很多。生物安全最美妙的部分是——它不像疫苗——它可以有效地对抗广泛的疾病。需要受到控制的因素有:
(一)鸡场
1.鸡场的地理位置 鸡场的位置愈隔离,愈容易有妥善的生物安全系统。然而,事实上,鸡场的地理位置往往很难轻易地变动。我们所能做的是,尽可能用围篱及清楚区分干净区与污脏区来隔离鸡场。在鸡场入门处的淋浴设施可作为很好的屏障。淋浴不是为了清除所有可能的感染,而是可以迫使人们将他们身上的衣服、鞋子及佩带物留在外面。而且,强迫淋浴确实可以减少想要进入鸡场的人数。另一个屏障必须设置在鸡场入口。至少须更换鞋子,脱去有袖子的工作服更佳;双手必须清洗干净并消毒。
2.鸡群的饲养密度 高密度饲养的地区往往会有很高的风险。这不仅是因为鸡只数目本身,更甚者,众多的技术人员、饲料车、运鸡车等等在这个区内的走动,更增加了传播污染原的危险性。
3.鸡场规模的大小及结构 鸡场愈大,要维持一个高生物安全的困难度就愈高。大型鸡场很自然地意味着有更多的野鸟、人类、车辆的流动,因此,一般都会采用小型或中型的鸡场规模饲养。在另一方面来说,大型鸡场比较容易引入较昂贵的措施,因为其投资成本可由大量的鸡只数目来分担。鸡场的结构也很重要。大型鸡场必须有严格的规定,例如在完全分隔的地区,每一地区都要保持全进全出的系统,要有该区专属的工作人员、设备、贮蛋室等。在这种情况下,大型鸡场可能会比小型鸡场有更多的好处。
4.FAPP鸡舍 虽然FAPP系统(Filtered Air Positive Pressure正压空气过滤系统)在目前仅使用于高价值的鸡只,例如:纯系鸡群或SPF鸡群,它未来可能会使用于较低层次的生产系统,因为它已被证实是一个可预防多种疾病的系统。但是,这个系统在目前若使用在一般的饲养上,可能会成本太高,这包括设备本身的成本以及运转成本。
5.清洗及消毒 依我们的观点,鸡舍及其周围环境在每批饲养之间应做清洗及消毒。适当的清洗最为重要,因为没有它,消毒就会没有效果。在这里我们不打算详细地讨论各种清洗及消毒的方法。但是,无论使用那个方法,若有一套测试计划来监控清洗消毒的结果,是十分有用的。
(二)鸡只
1.鸡只的种类 (原)原种鸡、种鸡、商用鸡;肉用或蛋用;不同层次的生产以及不同形态的鸡只需要不同的生物安全水平,因为疾病的冲击可能会有极大的不同。在考虑引进特定的设施之前,对所需达到的水平作详细的规划是非常重要的。
2.鸡只的遗传形态 一般常认为鸡只在遗传上有抵抗各种疾病的基因。虽然抵抗疾病的不同基因存在于不同种类与不同品系的鸡只之间,但是,对某些疾病而言,例如:马立克病、沙氏杆菌症、甘保罗病甚至球虫病,这种抵抗性从来都不是绝对性的。而且在目前的育种计划上,并无显着地增加抵抗疾病的遗传性能。这意味着我们不能太依赖遗传基因来控制疾病。
3.鸡只的处理 所有对鸡只的处理例如:公母鉴别、疫苗接种、去冠、剪嘴、剪爪等等,不仅是动物福利的问题,它也会影响到动物的健康。这不只是因为牵涉到应激,也同时因为抓鸡本身(公母鉴别)以及仪器(注射筒、针)的使用,会主动地传播或感染。
4.饲养的密度 当然,并没有所谓的“理想密度”。最适当的密度与鸡舍的形态、气候条件及屠宰时的体重(肉鸡)或法规条件(每笼的蛋鸡数)有很大的相关性。除了动物福利方面以外,密度可能会严重地影响到鸡场内疾病的状况。密度愈高表示鸡只受到更多的紧迫,因此对疾病的感受性也会愈高。
5.掌握鸡只的来源 确保鸡只来自无介卵传染性疾病的鸡场。当引进小鸡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确知小鸡来源的种鸡群,是否有做常规检测介卵性疾病如:鸡霉浆菌性肺炎,霉浆菌性滑膜炎,雏白痢,家禽伤寒,鸡贫血病,以及对产蛋鸡特别重要的产蛋下降综合征,且上述的检测结果均需为阴性。
6.雏鸡的品质 优良品质的雏鸡除了外表要正常健康以外,还需要保证它们无介卵性疾病,且最好是无沙氏杆菌的污染。这保证不应只是一张保证书而已,因此,定期的实验室监控是可行的(但是,同样的,实验室监控也并非是无懈可击的)。一日龄雏鸡的品质愈好,对整个体系的饲养帮助愈大。
7.不同来源鸡只的混养 有很多因素会造成鸡只的混养,鸡群过大是最主要的原因。鸡群混养会增加危害健康的危险性。如果无法避免鸡只的混养,则应讲求其所来自的种鸡群能有较接近的免疫状况,年龄差距不要太大,且必须免除相同的介卵传染性疾病。
(三)人物
1.鸡场经理及工作人员的教育及训练 这是通篇道理的精神所在。如果这些执行的人不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或更糟糕的是,他们排斥去执行这些计划,因为那会使每日的正常作息更复杂化,则没有什么计划会起作用的。鸡场经理及工作人员是整个生物安全计划赖以成功的人物,他们的工作是在观测失误或障碍。这些人很重要,但是常在计划设计时被忽略掉。
2.访客的控制 基本上任何鸡场都不应允许有访客,除非他们实在有必要。每一个访客,尤其是专业拜访鸡场的人士,都是一个危害鸡群健康的潜在因子,应做如是观。
(四)饲料及饮水
1.饲料 饲料总是被认为是危害鸡只健康的可能来源。因为其原料有可能污染到沙氏杆菌群(动物性产品绝对不是惟一,甚至也有可能不是最重要的污染源),因此,慎重选择原料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制造过程也应受到严格的管制(GMP)。去除饲料污染的措施-稀释、有机酸的使用-或可有效地减低来自饲料的感染,但这些措施永远无法取代慎重的选择原料及严格的制程管制(GMP)。
2.饮水 用于鸡只的饮水必须是清澈且干净的。对水质做定期的检查是有必要的,尤其是在使用地表水或地下水时更应特别注意。若有需要,水中可加入2毫克/千克的氯去除污染。饮水系统也是一个困扰。很多系统无法被适当的清洗,尤其是在使用饮水系统投药之后,很多沉积物留在系统中很难被清除。当要清洗鸡舍的时候,饮水系统的清洁更应多加留意。
(五)其他
1.别种农场动物的出没 除了商用鸡只之外,场内不应再出现别种禽类。其他农场动物如牛、猪、绵羊等也愈来愈被认为有可能会威胁到鸡只的健康,尤其是在那些应对沙氏杆菌及披衣菌特别注意的地区。狗及猫是绝对禁止进入鸡舍的。
2.野鸟的控制 鸡舍的建筑必须做到能防止野鸟的入侵,因此,最好能把邻近的大树或矮树丛铲除。
3.害虫-昆虫及啮齿类的控制 鸡舍的设计也要注重害虫的防患。应阻断它们进入鸡舍内的通路。鸡舍的外部也很重要,应以水泥地围绕,清除四周的碎物等等。Shane对如何控制啮齿类有详细的描述,甚至还使用老鼠感染指数。
4.运输的方式(飞机、卡车、板条车、货车等) 飞机、卡车、板条车、货车等往往很难被适当地清洗与消毒,因此,应被列为可能的污染源。
5.投药 投药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预防措施。只有在投予球虫药时才可勉强说是有预防性。但即使是如此,它也只能预防临床症状的发生,而不能预防感染,生物安全的基本原则是要预防感染。家禽产业有强烈反对抗生素及化学药剂的滥用的趋势,主要的理由有下列两点:(a)各种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不只造成鸡只本身的问题,人类也会受到影响。抗药性金色葡萄球菌已是医院交叉感染的严重问题,而且最近抗药性副伤寒沙氏杆菌在很多国家严重地威胁人类的健康。(b)残留问题。基于这些理由,使用药物控制鸡病应受到最严格的限制。
生物安全将是预防动物疫病与人畜共患传染病最重要的工具。因此,未来除了必须投资改善畜禽场状况、改善管理、提供优质饲料及饮水品质改善等等,但可能更重要的是对整个养殖产业结构上及心理上的改变。要达到能完全控制整个饲养环节的惟一方法,这也是生物安全的基本观念所在,只有靠完全的垂直整合经营。这种改变要由公司的经理开始,然后包括生产链上的每一个人。所牵涉到的每一个人必须要了解到生物安全的重要性,支持这个理念,而且愿意去投资。愈来愈多的公司已经实施,或正在进行各种改善品质的计划。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因为若没有适当的计划,将无法保证品质;但是它也不是最后的步骤。
加强养畜禽户(场)的兽医卫生管理工作,创造适宜的生态环境,减少细菌病毒的感染机会,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严格控制各种疾病的发生,保证畜禽健康成长。在环境指数达标的地区或畜禽场,选择适宜的畜禽品种,在整个饲养过程中,采用无污染、无残留、无毒副作用的生物制剂作为促生长添加剂和防病的药品,按规定不滥添加药物,并且严格遵守停药期,把药物残留量控制在安全残留量以下。在畜禽发病时,及早淘汰病畜禽,需要治疗时,要尽量使用高效、无毒、低残留的药物,在生产过程中,必要时可添加作用强、代谢快、毒副作用小、残留最低的药品和添加剂,或以生物制剂作为治病的药品,控制畜禽疾病的发生发展。
虽然生物安全是控制疾病的重要工具,它仍然有某些的限制性。很显然,生物安全会存在技术上的限制。无论设施多么完善,我们无法能有一个完美的消毒卫生系统,可完全阻遏传染性疾病进入养殖场。我们无法完全掌控所有运至养殖场里的饲料,所有的运输工具,所有的人员,所有进入畜禽舍的饮水以及空气。在目前的情况下,尚无任何系统可确保鼠类等外物的入侵。此外,虽然清洗及消毒畜禽舍是减低感染威胁十分有用的工具,但是并无法造就完全无菌的畜禽舍。我们必需认知我们会有所限制的事实。但是这个事实并不能阻止我们去利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