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链球菌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禽病手册》第426页(2600字)
鸡链球菌病又称睡眠病,是由(C群)兽疫链球菌(S.zooepidemicus)和(D群)粪链球菌(5.faecalis)引起鸡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其特征为急性败血症和慢性纤维素性炎症。
一、诊检要点
(一)临床表现
(1)急性败血型病例不表现其他任何症状,在很短时间内抽搐死亡。
(2)慢性型的病鸡精神沉郁,常闭眼、嗜睡,有时呈高度昏睡(故称睡眠病),腹泻、消瘦。
(3)病雏下痢,粪便黄绿色带大量黏液,部分鸡出现神经症状,转圈,痉挛。
(二)病理剖检
急性病例剖检可见肝、脾、肾肿大,肝表面有时出现红色、黄褐色或白色的坏死点;皮下组织和心包积液,呈血红色。
慢性病例可见到纤维素性关节炎、腱鞘炎、输卵管炎、心肌炎和肝周炎等。以坏死性心肌炎和心瓣膜炎较为特征。瓣膜上的疣状赘生物,常呈黄色、白色或黄褐色。有时可见到心、肝、肺、肾出现坏死和梗死灶。
(三)流行特点
兽疫链球菌一般不引起成年鸡发病。粪便链球菌对各种年龄的鸡均有致病性,但发病最多的是鸡胚和雏鸡。本病主要通过口腔和空气传播,也可以通过损伤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还可经蛋垂直传播。感染的产蛋母鸡卵巢和未成熟的卵子均可带菌。孵化用蛋被粪便污染,经蛋壳感染鸡胚,可使晚期胚胎死亡,或孵出带菌弱雏,病鸡蛋细菌分离率6%~9%。一般认为,链球菌是禽类肠道正常菌丛的组成部分,为条件性致病菌。因此,本病的发生常与应激因素有关,如温度偏高或偏低,气候变化,潮湿、拥挤、饲养管理不当等都可能成为本病的诱因。一般认为本病为继发病。
(四)实验室检查
1.病原菌分离培养 采取病鸡有明显病变的肝、脾、心瓣膜等组织直接划线接种于血琼脂平皿上,37℃培养24~48小时,形成细小、灰白色、圆而微凸,闪光或有光泽的菌落,呈强β型溶血,涂片镜检,可见典型的链球菌。
2.病原鉴定
(1)染色镜检菌体形态:采集病鸡血液作血涂片,采集病变的组织如心瓣膜、肝脾坏死灶、皮下渗出物或鸡胚液、卵黄作触片或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有多数散在的或成双排列的革兰阳性球菌。
(2)生化特性:见表7-2。
表7-2 兽疫链球菌与粪链球菌生化反应区别
禽源链球菌可发酵甘露醇、山梨醇和L阿拉伯糖。除兽疫链球菌外,均可在麦康凯培养基上生长和发酵糖类,通常产酸,不产生接触酶。兽疫链球菌在血液琼脂平板上呈β型溶血,D群链球菌呈α溶血或不溶血。
3.动物试验 实验动物中,以家兔和小鼠最敏感,大鼠和豚鼠对本菌有抵抗力。小鼠腹腔接种很快死亡,家兔静脉注射和腹腔注射,在24~48小时死亡。
4.类症鉴别要点
·大肠杆菌病:症状与病变多样性(雏鸡脑炎、卵黄腹膜炎、气囊炎、关节炎、眼炎、大肠杆菌肉芽肿、败血症等),镜检可见革兰阴性,无芽孢,运动,有周身鞭毛,两端浓染的小杆菌。
·禽副伤寒:病鸡饮水增加,排白色水样粪便,怕冷喜近热源。剖检可见肝、脾、肾有条纹状出血斑或针尖大小坏死灶,小肠出血性炎症,镜检革兰阴性,两端稍圆的细长杆菌。
·葡萄球菌病:外伤感染明显,跛行(跗、跖关节炎),“大肚脐”胸腹部皮下有多量紫黑色血样渗出液或紫红色胶胨物,镜检可见葡萄串状堆集的革兰阳性球菌。
·网禽巴氏杆菌病(禽霍乱):病鸡鸡冠、肉髯发绀呈暗紫色;剖检可见心冠脂肪及心外膜出血,肝脏表面有多量灰白色小坏死点。镜检见有革兰阴性,两极着色,圆形小杆菌。
二、防治
(一)药物治疗
因链球菌对多种抗生素均具有一定抗药性,治疗时应先做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卡那霉素,每只鸡7000~40000单位,庆大霉素每只鸡2000~30000单位交替使用。
(二)预防
1.一般防疫措施 因本病常表现继发性感染,主要发生于饲养管理不良,有应激因素存在或机体抵抗力不强的养鸡场。因此,本病的防治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各种应激因素和增强机体抵抗力。
(1)加强饲养管理,供给营养丰富的饲料,保持鸡舍温度,注意通风换气。
(2)严格消毒,保持鸡舍清洁卫生。
(3)投服电解质和维生素C,增强机体抵抗力。
2.发病后的紧急预防、扑灭措施 一旦发病后,应严格消毒,及时检疫和隔离,分化发病、健康鸡群。在严格隔离条件下,全群用药,进行带鸡消毒。病死鸡应深埋或焚烧。病鸡污染鸡舍彻底消毒。
3.目前尚无较好的疫苗用于免疫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