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禽病手册

磺胺类药物中毒

书籍:禽病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禽病手册》第563页(2327字)

磺胺类药物是一类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具有较广的抗菌谱,对某些疾病疗效显着,性质稳定易于贮藏,特别是生产该类药品不需消耗粮食,适于广泛使用。但是,此类药物具有一定的副作用,甚至能引起中毒。

磺胺类药物种类很多,临床上常用的磺胺药剂分为两类。一类是肠道内容易吸收的如磺胺嘧啶(SD)、磺胺二甲基嘧啶(SM2)、磺胺间甲氧嘧啶(SMM)和磺胺甲氧嗪(SMP)等;另一类是肠内不易吸收的如磺胺脒(SG)、酞磺胺噻唑(PST)及琥珀酰磺胺噻唑(SST)等。前一类药物比较容易引起急性中毒。

各种磺胺药对动物的毒性强度不同,根据其吸收程度和作用时间等,可简要的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1.肾脏损害 动物对各种磺胺药的平均吸收率,以家禽为最高。70%~90%的内服药量可由肠进入血中。磺胺类药物在血液中大部分保持游离型,其代谢产物,特别是氧化产物可以发生全身毒性反应。一部分磺胺在肝脏中经过乙酰化而变为无抗菌作用的乙酰磺胺,且仍保持其原型磺胺的毒性。其乙酰化产物一般溶解度较小,常在肾小管内析出结晶,造成阻塞和肾脏损害。由于过敏,可引起血管(包括肾血管)本身的损害及肾组织的水肿,肾间质内嗜酸性粒细胞的变性、坏死。

2.中毒性肝病和血液病变 如白细胞减少症、溶血性贫血、再生性障碍性贫血,改变消化器官及中枢神经系统机能,因而出现消化障碍或神经症状。

3.过敏反应 磺胺药物能与体内蛋白质结合而成为抗原,故可发生过敏反应。某些磺胺还能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或硫化血红蛋白血症。

一、诊检要点

(一)临床症状

急性中毒主要表现兴奋、拒食、腹泻、痉挛、麻痹等症状。慢性中毒病仔表现精神抑郁,厌食,增重缓慢,体温增高,渴欲增加,贫血,黄疸;便秘或腹泻,粪便呈酱油色;头部肿大,呈蓝紫色,鸡冠苍白;羽毛蓬松,翅下出现皮疹;凝血时间延长,血液中颗粒性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有的发生痉挛、麻痹等症状。

成年母鸡产蛋量明显下降,蛋壳变薄且粗糙,棕色蛋壳褪色,或下软蛋。有的出现多发性神经炎和全身出血性变化。

(二)病理变化

首先观察到皮肤、肌肉和内部器官出血,皮下有大小不等的出血斑,胸部肌肉弥漫性或刷状出血,大腿内侧斑状出血。肠道有弥漫性出血斑点,盲肠内可能含有血液。腺胃和肌胃角质层下也可能出血。

进一步检查,肾脏明显肿大,土黄色,表面有紫红色出血斑。输尿管增粗,并充满尿酸盐。肾盂和肾小管中常见磺胺药结晶。肝脏肿大,紫红色或黄褐色,表面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胆囊肿大,充满胆汁。脾也肿胀,有出血性梗死和灰色结节区。心肌也有刷状出血和灰色结节区。心外膜出血。脑膜充血和水肿。骨髓变为淡红色或黄色。

有关磺胺毒性实验报道很多,还观察到胸腺、脾脏和法氏囊等免疫系统的生长、发育都受到明显抑制,它们的体积减少和重量降低,以及这些器官中的淋巴组织萎缩。

(三)诊断

主要根据病史调查(如是否应用过磺胺类药物,用药的种类、剂量、添加方式,供水情况,发病的时间和经过)、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进行综合分析即可做出诊断。

若需要追究磺胺药中毒的法律责任时,应对可疑饲料和病禽组织进行毒物检验分析。请有关检验部门严格取样和科学化验分析。磺胺药物在病禽组织内是稳定的,即使停药后仍然可在组织中残留几天。肌肉、肾或肝中磺胺药含量超过2×10-5时,就可诊断为磺胺药中毒。

磺胺类药物中毒的检验:

常用重氮反应检测中毒鸡的血液。其操作方法如下:取血液1毫升,加入5%三氯醋酸试剂10毫升,振荡5分钟,滤过(或离心),吸取上清液9毫升,加入0.5%亚硝酸钠试剂1毫升,充分混合后,再加0.5%麝香草酚试液(用20%氢氧化钠溶液作溶媒)2毫升,如含磺胺药,振荡后即成橙黄色。

二、防治

要以预防为主。为了防止因使用磺胺药引起的禽群中毒,应严格选择好适宜的、毒性小的磺胺药,控制好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并在给药期间增加饮水量,保证供应适宜温度的饮水。一般雏禽可连用3天,成年家禽可连用5天,然后停药1~2天,再使用第2个疗程。对于溶解度较低的磺胺类药,可配合等量碳酸氢钠同时服用,即能预防中毒的发生。

发生磺胺类药物中毒后,应立即停药,尽量多饮水。可服用0.5%~1%碳酸氢钠溶液,以防引起肾脏尿酸盐沉积。饲料中多维素可提高1~2倍。如出血严重,可再补充0.05%的维生素K3,拌料喂服。对于严重病例可肌肉注射维生素B121~2微克或叶酸50~100微克。

上一篇:铜缺乏症 下一篇:禽病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