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新编会计师手册

审计案例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新编会计师手册》第1037页(12376字)

案例1:对某银行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

(一)审计背景

某审计机关根据年度审计计划安排,于1994年5月5日至6月6日对中国人民银行某市分行1992、1993年度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就地审计。

(二)审计过程(略)

(三)审计查出的问题

1.市人行营业部1993年度内给融资公司季节性贷款,应收贷款利息1029600元,未按规定计收,减少了应得利息收入,致使当年损益不实。

2.证券公司1993年12月付给市人行营业部资金占用息1764086.66元,只有890490.06元作利息收入纳入了年度会计决算,另外有873596.60元冲减了“暂付款——证券公司资本金户”,转作了市人行对证券公司入股的部分股金,转移了应得利息收入,致使当年损益不实。

3.市人行营业部1993年12月应收证券登记公司、劳动服务公司、投资基金公司等三个单位的资金占用息204071.16元,未按规定计收应得利息收入,致使当年损益不实。

4.漏交“两项基金”48472,51元。市人行1993年专用基金存款利息收入共计193890.05元,未按规定交纳“两项基金”。

5.在“业务费”中列支购建职工住宅、轿车等款项4967759元。

(1)1992年至1993年期间在“业务及管理费”科目中列支购建职工住宅款计948万元。

(2)1993年在“业务及管理费”科目中列支购买“皇冠”、“柯斯特”款1035000万元。

(3)1993年在“业务及管理费”科目中列支了安装空调工程款2645161元。

(4)1993年在“业务及管理费”科目中列支了营业大楼基建款1286650元。

6.漏计收入158801元。1992年至1993年,市人行外汇调剂中心外币存款利息收入20305美元(按计息日汇率计算,折合人民币158801元),未计入当年业务收入,在“中行存款”科目滚存。

(四)处理情况

1.关于隐瞒转移利息收入问题。根据《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第五条和实施行细则》第十一条收缴应当上交的收入,包括:(1)隐瞒、截留的税金;(2)应当上交的利润;(3)依法应当上交的其他收入。对上述隐瞒转移的利息收入2107267.76元,全额收缴。

2.关于漏交“两项基金”问题。根据财政部《关于1994年“两金”征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上述专用基金存款利息收入193890.05元应补交“能交基金”29083.51元,“预算调节基金”19389元,合计“两项基金”48472.51元,全额收缴。

3.关于在“业务费”中列支购建职工住宅、轿车款项问题。根据财政部《国营金融、保险企业成本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财务制度”的规定,对上述4967759元,应纳入1994年专项支出指标,并作固定资产管理。对其中购置“皇冠”车按照《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中有关规定处以10万元罚款。

4.关于漏计收入问题。根据财政部的规定,调整以上外币存款利息帐务,列入1994年业务收入。

案例2:对某市建筑安装公司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

(一)审计背景

某市审计局根据年度计划安排,于1992年5月10日至6月20日,派出以副局长李勇为组长的8人审计小组对市建筑安装公司(以下简称“市建公司”)1991年度财务收支进行了审计。与此同时,该局按照《国务院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条例》的精神,为促进搞活大中型企业,在财务收支审计的基础上,就经济效益和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了延伸审计。

(二)查出的问题和处理意见

在财务收支审计中,查出了以下两个问题,并提出了处理意见。

1.挤占施工成本161209.22元问题:

(1)市建公司所属三公司在承担市建公司内部工程——方庄基地工程结算时,将市建公司未付的工程款余额86543.03元于1991年调入施工成本。

(2)市建公司所属机械化公司1991年先后二次给职工发放豆油等副食品计44948.19元,分别计入施工成本、营业外支出科目核销。

(3)市建公司所属机械化公司为职工支付1991年度储蓄性质的人身保险费29718元,列入管理费科目核销。

市局认为:上述行为违反了《国营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应在基本建设资金和专项经费中开支的费用以及与本企业施工生产无关的其他费用不得列入施工成本”的规定。因此,根据《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暂行规定》第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对挤占施工成本的161209.22元收缴所得税9945.55元,预算调节基金15153.67元,能交基金22730.51元。并责令市建公司将上述收缴的47829.73元于1992年12月底以前如数上缴财政。

2.含量工资计提不实,税前多划转工资结余238974.41元问题:

(1)市建公司所属二公司1991年分包产值1005400.58元,在计提含量工资产值时未予扣除,多计提含量工资187004.51元。

(2)市建公司所属五公司1991年发放劳务工资51969.90元,未计入实发含量工资总额,多转了工资结余。

市审计局认为:上述行为违反了《国营建筑施工企业百元产值工资含量包干试行办法》第六条“如产值中包括外包工完成的产值,工资中也应包括外包工的工资”的规定。因此,根据建设部、劳动部、建设银行(1990)建施字第333号文第三条的规定,责令市建公司将多提多转的含量工资238974.41元,从1992年提取的含量工资中扣减,或扣减以前年度含量工资节余并返还利润。

(三)审计分析

审计小组在经济效益延伸审计中,采取点面结合,就挖掘企业内部潜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改善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1.不利于降低材料成本的主要原因是:(1)管理体制增加了材料采购成本。市建公司实行“一级采购、二级供应、三级管理”的材料管理体制。随着建筑市场的变化,目前所承担的项目呈“远、散、小、短”的特点,一级供应的方式已不适应施工生产的实际需要。几年来公司已下放了部分材料的采购权,但1991年公司供应处承担的采购量仍占总量的70%左右,15个基层施工单位和辅助单位自行采购量约占总量的30%,造成一方面基层单位增加采保人员,另一方面供应处人员相对过剩,增加了材料成本负担。(2)供应处所属加工运输部门亏损,增加了材料成本负担。供应处下属的木材加工厂、运输队、装卸队均为亏损单位。1991年共计亏损121.5万元,其中:木材加工厂亏损85.8万元、运输队亏损14.7万元、装卸队亏损29.5万元,加重了材料成本负担。

2.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是:(1)任务不饱满,开工不足。由于外埠工程多,致使木材加工厂部分加工任务流失,加上建筑材料更新换代,铁制、铝制门窗用量上升,木制门窗用量下降,使木材加工厂开工不足,同时即将兴起的塑料门窗是新一代替换产品,对木材加工厂的生存构成新的潜在威胁。(2)富余人员较多。三个单位职工人数为470人,其中富余人员130人,占职工人数的27%,仅工资一项每年支出近40万元,加重了企业负担。(3)不合理挤占材料成本,供应处下属水泥厂1991年亏损30.5万元,摊入材料价差,挤占了材料成本。

3.由于市建公司应收工程款占用额较大,影响流动资金正常运转,靠银行借款维持施工生产,贷款利息净支出逐年增加,工程成本负担加重,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据调查分析,造成拖欠工程款除外部因素外,其内部原因是:(1)工程合同签定不合理。1989年至1990年,由于国家宏观上采取了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的措施,建筑市场疲软,建设单位除对施工企业投标压价外,因资金缺口,在签定合同时,还以拖欠施工单位已完工程款为先决条件。(2)预算编制审批不及时。市建公司承包较多“三边”工程,由于工期紧,存在着施工图预算编制和审批不及时的现象,导致工程价款不能及时回收。(3)项目经理部职能不健全。目前由市建公司组成的项目经理部管理权仅限于工程技术、进度、质量、安全等,不负责工程款结算,而由下属施工单位自行报量,公司财务处根据施工单位转来的中间验收单向甲方结算。由于报量与结算脱节,有的二级公司留量不报,使资金回收额大大低于甲方签证额。(4)由财务处集中结算工程款不适应施工生产现状。由于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绝大部分工程项目呈“远、散、小、短”的特点,由财务处集中对工程款进行结算已不适宜。如三公司施工的东海宾馆工程年初试点由三公司全权管理,成立项目经理部,自行组织施工和工程价款结算。1992年1-8月应收工程917.18万元,已回收877.52万元,回收率95.67%,而由市建公司集中结算的工程款1596.91万元,仅回收1024.81万元,回收率仅为64.21%。

(四)审计建议

1.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增强企业效益:

(1)采取措施精简材料管理人员。按照供应处407人承担70%的采购量测算,公司上下两级所需管理人员均为600人左右,现有人员916入(供应处407人,机动处27人,基层单位407人)可精简300人左右,扣除外地工程合理增加的人员,仍可精简100人左右,这样,仅工资一年可降低材料成本30万元。

(2)木材加工厂、运输队、装卸队、水泥厂等附属单位亏损问题应进一步研究,采取转轨变型、面向市场、开展多种经营、扩大服务领域等方式,对富余人员予以妥善安置。

2.加强工程款的回收和管理,减少银行贷款利息支出:(1)对应收工程款要认真清理,属于拖欠的工程款应组织强有力的人员加紧催收。(2)鉴于当前工程款结算不及时的状况,公司应加强工程款回收管理,有必要对工程回收率进行重点考核,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及奖罚制度。(3)根据目前建筑市场的情况,公司应在千方百计承揽工程的同时,加强合同的管理工作,尽力防止拖欠工程款潜在的问题发生。(4)强化项目经理部的职能,使项目经理部既要管工程技术、质量、安全,又要管理资金使用,负责工程款回收,改变财务处理中催收工程款的方式。(5)当前执行按百元产值计提工资含量的办法,存在片面追求产值,忽视经济效益,不利于加强回收工程款的弊端。市建公司应在国家现行规定范围内,制定相应的办法,使应收工程款的回收与含量工资及奖金的发放挂钩。

3.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经济效益。市建公司二公司依靠科技进步,在承揽的亚光大酒店工程中,积极开发新技术。在主体工程施工中,采用了高层建筑混凝土外墙、升模板、电梯井筒模、现浇混凝土楼板快拆模板体系、混凝土水平布料杆及竖向钢筋电渣压力焊等五项施工新技术,保证了工程质量,加快了施工进度,同时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据预计1992年可提高经济效益65万元。

市建公司今后仍有许多高层建筑的施工任务,均有条件采用上述新技术、新工艺。为提高全公司的经济效益,增强其在建筑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建议市建公司所属几个土建公司全面推广应用二公司的新技术。

4.进一步完善企业基础管理:

(1)完善多种经营及对外长期投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资金、资产投入及效益的考核管理制度,严格执行立项审批手续,建立监督考核办法,强化投资管理,避免盲目投资、开发项目,减少投资风险。

(2)统一材料成本差异核算办法,严格按照现行制度规定进行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的核算,以保证成本利润的真实完整。

(3)以国务院《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移经营机制条例》为指导,理顺企业内部管理关系,改革现行材料管理体制,使之适应目前建筑市场状况,有利于调动二级公司的积极性。从尽量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材料采购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实行由二级公司自行采购、供料。考虑市建公司管理体系复杂,为使这项工作稳妥,可选择一、二个二级公司先行试点。

(4)坚持和加强班组经济核算的管理,把班组与班组、职工个人利益挂钩,使班组经济核算落到实处。

案例3:对某厂资产、负债、损益的审计

某市审计局组成审计组,对某机械厂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了审计。

(一)审计中查出的问题

1.对上年度固定资产帐进行审查时,发现月折旧费比上年月平均数上升57万元。一般地说,企业折旧费的变动,主要受应计折旧固定资产和折旧率两个因素的影响。通过审查,本年度应计折旧固定资产额和上年度应计折旧固定资产额没有多大的变化,由此可以断定折旧费上升的原因是提高了折旧率,通过计算,原来是企业财会部门在无任何审批手续的情况下,仅凭某副厂长口头意见,便于年初将原折旧率(5.3%)提高到18%,使折旧额比规定增加了36万元,同时,会计人员提供了企业自2月份租入若干固定资产,共计提折旧额11万元的情况,但会计人员却无法提供租赁合同副本,也不清楚固定资产租赁的详细情节。于是审计人员去设备部门找到了合同原件,合同规定租入的固定资产其折旧费在原单位提取,而企业在并未将租入的固定资产登记入帐的情况下,“凭空”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费11万元,这是财务人员对有关制度不熟悉,不了解合同规定所致,两次合计,共多列折旧费,虚增成本57万元。

2.发现一批高耗能,低效率,使用中的固定资产一次性提前报废,金额达165万元。对一些高耗能,低效率,使用中的固定资产进行一次性提前报废,是国家特殊政策。经审查这批价值165万元的报废固定资产从申报、鉴定到审批等一切手续都合规完备,但审计人员到报废地点(厂废品处理处)却只看到很少的报废设备或零部件,据向有关人员了解,说是已按规定销毁作废料出售。

从表面上看,问题已经查清了,但仔细推敲后,有几点却颇为引人注意:一、如此大批量的机械设备(有的重达几十吨、上百吨)。短时间内不要说全部销毁。就是搬运都很困难,上面有关人员的说法显然是不可靠的;二、所处理的设备虽说都是老型号,高耗能,低效率,但除了个别“老掉牙”的外,大部分未达使用年限,尚可以运转使用;三、据了解,厂服务公司最近业务繁忙,经销商品中有与工厂报废设备相同规格型号者。进一步调查了解,很快发现确有不少已报废的固定资产就停放在厂区路旁,同时从装运部分设备的外单位人员那里当场取得审计证据,并进而调阅了厂服务公司的有关帐目、凭证,经与报废固定资产清单核对,发现大批报废固定资产已转入服务公司,计65万元,并有相当一部分已按市价售出。

3.该厂对材料实行限额开单,因此审计人员首先对限额开单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人员运用抽样检查方法,从甲产品所开出的6437张料单中抽出200张,与材料定额清单进行核对,结果数量相符。从核对过的200张料单中抽出70张送到中转库查对实物,发现超额单53张,由此可见,发出材料数量超过定额数量。审计人员深入到有关车间、班组进行调查核实,查悉有一部分是多投料,以产品备件名义投产,虽料单和工票区别开列,但在记录工时时,生产工人无法区别实际工时,导致产品工时计算的不准确。

4.审计人员对甲产品备件、产品仓库、财务科备件成本明细帐进行了审计,发现在新产品仓库只有数量帐,不记金额,无法与财务科备件成本帐额63800元核对。甲产品零件目录表共有自制零件763种(件),甲新产品单耗材料5138元,因此根据备件余额63800元来计算备件库存应为件,但制品仓库大备件已没有实物,小备件总共6613件,全仓库无台帐控制。

为了进一步弄清情况,同时考虑到大备件无法入库,审计人员到车间进行实地调查,发现零件堆放混乱,根本不管批号数量,车间工作只管生产完工,而统计员也只管工时收齐,造成多报备件无人过问。经清点甲产品多报备件合格品46件,按料工定额计算6048元,同时还发现,由于管理混乱,有的合格零件也被当作废品一起送去回炉。

5.该厂上年11月15日开出现金支票130000元,说明是用于调资和奖金,但“现金日记帐”中却无这笔支出,而进了“其他应收款”帐,最后又存入了厂服务公司帐户。上年12月3日,开现金支票70000元说明用于年终节约奖,但不在现金帐上反映,记“应收款”帐且无明细项目,并且一直放在保险柜中。

(二)处理意见和建议

1.企业擅自提高折旧率,多提折旧费36万元,虚增成本以减少利润,应立即调帐、补税,同时应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以提高财务工作的质量。

2.按国家特殊政策处理报废高耗能、低效率固定资产是正确的,但违反了国家关于报废固定资产不得进行出售的规定,应立即纠正。

3.通过上述审计查明,该分厂成本核算基础工作薄弱,导致成本核算失真,应限期进行整顿,以保证成本核算的真实合法。

4.违反现金管理规定,大量套取现金,应立即进行清理,将余款支出撤销帐户。

案例4.对某水泥厂建设项目的审计

(一)审计背景

某水泥厂建设项目是国家重点建设工程,该项目于1985年由国家计委批准立项,1992年10月正式开工,预计1995年底竣工。建设工期按国家审计合理工期35个月,设计能力为70万吨水泥。批准初步概算4亿元,其中国家投资95%,当地政府投资5%,到审计进点时,已完成建设投资3亿元。

当地审计局受上级审计机关委托,依照本年审计工作计划,决定于1994年9月20日对该水泥厂建设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审计。

(二)审计过程

1.成立审计组。依照法定程序,当地审计局专门成立了某水泥厂建设项目审计组,设组长一名,付组长两名,组员五人,人员构成是一名高级审计师、一名建筑工程师,其他几个人分别为审计助理和审计员。审计分工,工程组两人,主要负责审计工程管理,概预算编制与执行材料、设备组两人,主要负责物资采购、保管、发放、使用的合规性审计;奖金组两人,主要审查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审计组长负责草拟审计报告和审计结论与决定。

2.拟定审计工作安排:

(1)审前调查;

(2)送被审单位《审计通知书》;

(3)审计实施;

(4)起草审计报告;

(5)征求被审单位对《审计报告》的意见,送上级机关审查《审计报告》;

(6)将审计意见书加审计决定送达被审计单位和有关单位。

3.拟定审计范围和内容。审计范围,自建设项目立项至审计期上半年止的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内容主要是:

(1)项目决策审计。主要审查项目决策、设计环节是否正确、合理,有无因决策和设计不当造成损失浪费的问题。

(2)基本建设程序审计。基本建设程序是国家根据国内外工程运转规律制定的一套工作规范。因此要审计该项目是否依照国家规定的建设程序进行建设。

(3)概算审计。工程概算是确定基本建设规模,控制投资的主要依据,概算是依照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制定的概算定额、指标和取费标准编制的,概算一经批准就必须严格执行。对概算的审计,一是查其编制是否合规,二是查概算的执行情况,有无超概算、超规模、超标准以及搞计划外工程等问题。

(4)建设资金审计。建设资金运用贯穿在项目立项到竣工,对资金到位和运用的审计重点是在有无挤占、挪用以及违反财经纪律和重大损失浪费问题。

(5)基本建设收入审计。基本建设收入主要是指在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副产品和试车生产取得的收入,审计要点是各项收入是否真实,是否足额缴纳。

(6)项目管理审计。由于项目管理内容广泛,本次审计重点为检查有无因管理不善造成损失浪费问题。

4.审前调查。审计组正式进点前要对该项目总体情况进行一次实地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

(1)了解项目管理机制。涉及项目主管部门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建设银行等部门。询问是否实行投资包干,设计施工是否采用投标招标,建设银行的资金调剂等情况。

(2)掌握项目完成投资情况。建设进度,建设工期是否按期完成。

(3)建设单位内部管理机制。

经调查该项目的基本情况是:建设项目的管理组织,由国家建材局、地方省政府所在市、建设单位负责人组成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建设指挥部为独立法人;投资包干实施办法,该项目建立了以投资包干责任制为核心的投资包干模式。整个包干由指挥部向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全部负责实行建设项目总投资包干,即按国家批准的初步设计,包建设工期,包形成综合生产能力,保证投资不超并争取略有节余。指挥部与设计、施工、设备总承包单位按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多系统、多层次的投资包干责任制,进行层层包干。

项目建设指挥部的组织机构如图7-1所示:

图7-1

该项目已完成投资3亿元,计划工期30个月竣工,交付使用,可比国家审定的合理工期提前6个月,参加项目建设的单位有建筑公司、设备安装公司、专业设备装备公司、重型机械公司、矿山机械公司、水泥设计院等,该项目在建设期间基本采取了行政领导下的专业承包管理体制,到调查时,建设、设计和施工等有关单位正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克服工期短、资金紧和技术难点多等困难,力争把A水泥厂建设成一个质量高、工期短、物耗低、效益好的全优工程。

5.审计实施。经过审前调查,审计组基本掌握了项目的管理及建设情况,决定按原计划进入项目审计实施阶段。

审计组于9月6日将审计通知书送被审计单位,9月10日正式进点,当日召开了进点会,被审单位派各业务处室及三产服务公司的负责同志到会。审计单位向被审单位说明审计的目的、内容、计划安排,宣布审计人员有关纪律,听取建设单位汇报项目建设、管理情况和自查情况。会后,审计组考查施工现场,分组实施审计。

(三)审计出的主要问题

审计组在分组审计中针对发现的问题分别走访了银行、设计、施工队、三产劳服公司等部门。经过查证落实,审计组认为被审单位在项目建设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项目决策方面:原料前景不容乐观,该项目设计征用粘土矿1800亩,因各方扯皮,至今尚未落实,当地小水泥厂较多,原料市场紧张,将给投产后的生产带来困难。

2.工程设计方面:因设备造型不当,拆除报废,损失200万元,设计多收设计费40万元。

3.基本程序方面:该项目在建设中多次违反建设程序,造成损失近百万元。一是在工程地质未全面掌握的情况下,提前进行施工图设计,后经工程地质勘探发现,该厂主要生产线及建筑物座落在地质断层上,只好重新布置总图和修改施工图设计;二是经过批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确定采用粘土原料方案,初步设计时在没有取得正式变更文件的情况下,就改页岩为原料,并进行地质勘察和设计,之后改粘土原料,设计因此报废,造成浪费。

4.概算编制与执行情况:(1)概算编制多列厂区道路工程量和高套矿山道路定额共计175万元,扩大营业税计税范围,多列100万元;自行确定材料上调系数多列203万元,将不该列入概算的设备、材料滞纳金、施工用水电损失费900万元也列入概算。(2)概算执行,生活区建设超规模1.6万平方米,超投资118万元,计划外购车7辆,投资120万元。

5.资金运用方面:(1)调用施工设备材料及资金搞第三产业,由“三产”向工程指挥部返还“劳务费”“奖金”20万元。(2)私设小“金库”,指挥部设15个处室,8个处室以挤上投资、截留收入、虚列支出等手段,私设“小金库”金额达50万元。(3)与施工单位串通虚报工程量,套取建设资金,购置高级轿车,侵占资金30万元。(4)有关主管部门出国考察占用资金30万元。

6.项目建设管理方面:(1)因设计变更应取消订货,但未与供货单位及时办理退货手续,致使预定金损失15万元。(2)施工用料测算不准确盲目采购,造成积压物资650万元。(3)施工现场管理措施乏力,发生各类盗窃、哄抢案件多起,直接损失139万元。

(四)处理意见

审计组针对查出的问题,依据审计署、国家计委、建设银行有关文件的规定,提出以下处理意见:对投资决策出现的后备资源问题,审计组提出要协调各方面关系,妥善解决原料供给;对设计部门选型不当造成损失问题,设计部门要认真总结教训;关于设计多收费问题,设计部门要如数退还多收部分;关于多列概算金额,要向有关部门申报调减多列部分;对生活区建设超计划和计划外购置车辆作挂帐处理,用投产后形成的自有资金弥补;对“三产”占用施工设备,材料及资金要及时收回,返还“劳务费”及“奖金”予以没收,没收各处室“小金库”;弄虚作假,骗取建设资金购置计划外小轿车问题,所占资金从投资中调出,并罚款5%;向主管单位索回出国考察30万元,归还原资金渠道。

审计机关根据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认为被审单位在财务管理上存在着严重的违纪问题,影响很大,决定向政府有关部门通报审计结果,同时对严重的违纪事实向新闻界披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