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新编会计师手册

内部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新编会计师手册》第1030页(2072字)

按照审计的目的和内容,可以将内部审计分为财务收支审计、内部财经法纪审计、内部经济效益审计和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一、内部财务收支审计

内部财务收支审计,亦称财务审计或会计审计。指以被审单位会计报表、会计帐目和会计凭证及其反映的财务收支为主要审查对象进行的审计。财务收支审计是对已发生的财务收支进行的事后审计。实施财务审计,应以国家法令为依据,依法对被审单位的会计资料和财务收支的正确性、真实性与合法性进行审查,并对审计的结果做出评价,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处理,以促使被审单位切实遵守国家法令、制度,维护财经纪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内部财经法纪审计

财经法纪审计亦称违纪审计,是对严重违反国家财经法纪行为进行的专案审计。

进行财经法纪审计主要是以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帐目为对象,对其财务收支和其他经济活动的合理性进行审查。通过审查,揭发和打击贪污盗窃、营私舞弊、侵吞国家资财等违法乱纪行为,以保障国家财产的完整无损,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

财经法纪审计就其审计的内容、目的和方法而言,也应属于财务收支审计范围,但由于被审案件重大,应设专案处理,进行专项审计。

内部的财务收支审计和财经法纪审计工作为国家审计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依据,打下了基础。国家审计机构可以在内部审计结论的基础上开展工作。

三、内部经济效益审计

经济效益审计是对被审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已实现和预计实现的经济效益进行的审计。实行经济效益审计,应利用会计资料和其他资料,对经济指标的正确性、真实性与合法性审查核实,并在此基础上审查评价其是否有效地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是否已达到或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实行经济效益审计,可以对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并已实现的经济效益情况进行事后审计,也可以对将要发生的经济事项预计实现的经济效益进行事前审计。前者是对企业经营成果,基本建设项目投资效果和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效果等进行的审计和评价;后者是对企业经营方针的制定,投资方案的优选等预计获得的经济效益进行的审查和评价。

经济效益审计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相比,在审查范围和内容上突破了会计资料和会计行为,而扩展到影响经济效益高低的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在审查目的上从以查错纠弊为主转变向以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主。在审查标准上,不仅以国家有关政策、方针、法律法规和制度为依据,还应以计划、预算和定额以及历史上国内外同行业、同类产品的先进经济指标等为依据和标准。在审计方法上,不仅局限于事后查帐,而且应根据被审项目的审查内容和目的,采取各种适应的现代化管理方法,如经济指标分析对比法,可行性研究等。

四、内部经济责任审计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又可称内部业绩审计,是指部门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依据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对本部门本单位各方面的经济责任关系及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的审查、评价和鉴证。

我国的经济责任审计是在经济体制改革深化、企业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关系复杂的形势下,为满足对部门、单位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鉴证,评价需要而产生的。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企业单位内部的经济责任关系日趋复杂,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范围也将日益广泛。内部经济责任审计,将成为部门单位内部审计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开展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调动企业的内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的提高,完善企业的内部经济责任制。

内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在本部门、本单位内部各职能部门明确经济责任的基础上进行的,审查时应以其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为主线,通过对企业内部各部门财务活动及经济效益的审查,评价其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确认经济责任。因此,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是企业单位内部经营管理活动中各责任人所承担的经济责任。落实的合理性、合规性和可行性;审查经济责任目标实现的进度和效果;审查评价经济责任履行及最终目标的实现情况等。

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内部财务收支审计、财经法纪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几种审计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和渗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