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梗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第111页(2111字)

【药物出处】:《神农本草经》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桔梗的根,又名苦桔梗、白桔梗。主要含有桔梗皂甙、桔梗酸A、B、C,α-菠菜甾醇-β-D葡萄糖甙,桔梗聚糖、菊糖,植物甾醇、微量元素等。苦、辛、平。入肺经。

〔功效主治〕 宣肺祛痰,排脓消痈。用于外感咳嗽,咽痛音哑;肺痈胸痛痰腥,脓成未溃。

〔本草撷英〕 本经:主胸痛如刀刺,腹满,肠鸣幽幽,惊恐悸气。

别录:疗咽喉痛。

本草求真:桔梗系开提肺气之药,可为诸药舟楫,载之上浮,能引苦泄峻下剂。

〔名医心得〕 朱良春:久泻《别录》云“利五脏肠胃、补血气……温中消谷”,《本草备要》亦谓其治“下痢腹痛久泻”,故凡大便溏泻夹有粘冻者,用之甚效。[1]

蒋日兴:痢疾 用桔梗20~50克加入芍药汤中,治疗湿热痢疾,疗效甚佳。重用桔梗取其升极则降之意。《日华子本草》载“桔梗,下一切气”。李杲认为桔梗有“破滞气及积块”之功。本品之所以能降气止痢,盖因肺与大肠相表里,重用本品,上窍开而下窍泄,有利于湿热之邪有去路,升为降用。[2]贾福华亦认为桔梗用至9克以上,具有排脓作用,而善用于痢疾脓血。[3]

颜德馨:肾炎 对肾炎蛋白尿、水肿而有肺脾气机不利、清浊不分者,用桔梗配枳壳能宣肺运脾,疏通壅滞,分清泌浊,而提高疗效。颜氏认为两药相伍能使升降有常运脾安中。[4]

印会河:肝性腹胀 善以桔梗配紫菀,取其畅利肺气,通利三焦、宣通窒滞,共奏开肺理脾通利三焦之功,以利肝性腹胀之消除。[5]

王少华:气滞痞塞得陈伯平治风温在表,用“前胡、桔梗,一升一降,以泄肺邪”之意。圆机活用于治疗疏气开郁法而少效的气滞痞塞诸证,常获事半功倍之功。[6]

〔药理与应用〕 1.祛痰镇咳作用:动物实验表明,带皮与去皮桔梗均具有与氯化铵相似,且较强的祛痰作用。主要是所含皂甙口服后对胃粘膜及咽喉粘膜的刺激,反射性引起轻度恶心,增加呼吸道粘膜腺体的分泌,稀释痰液使之易出。桔梗皂甙的镇咳作用稍弱,临床用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

2.抗菌消炎作用:50%的煎剂用于平板小沟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桔梗粗皂甙对角义菜胶性脚肿、棉球肉芽肿及醋酸性肿胀均有显着的抗炎作用。临床用于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喉炎、急性肺炎、肺脓肿、肺坏疽等。

3.抑制胃酸分泌及抗溃疡作用:粗制剂桔梗皂甙在低于1/5LD50剂量时有抑制大胃液分泌和抗消化性溃疡作用。100毫克/千克剂量时,几乎完全抑制大鼠幽门结扎所致的胃酸分泌。对大鼠醋酸所致的溃疡病模型可使溃疡系数明显减少,临床试用于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但对应激性溃疡效果不明显。

4.其他作用:尚具有镇静、解热、镇痛;降低血糖及血脂;血管扩张,减慢心率等作用。

此外,桔梗粗皂甙有很强的溶血作用,口服时则在消化道内分解破坏而不产生溶血,故不可注射给药。大剂量口服时,反射性兴奋呕吐中枢而引起恶心、呕吐。

〔剂量用法〕 3~10克,炙桔梗,润肺祛痰之功尤优。

〔按语〕 本品为升提肺气之要药,功专祛痰而利胸膈咽喉。湿痰壅肺,勿论寒热,均可应用,又能排脓,故为治疗肺痈之上品。近人尚用于疮痈。其治咽疡音哑,沿用已久,效果灵验。近代取本品“舟楫之剂”尚用于子宫脱垂、脱肛、胃下垂等中气下陷证,癃闭及里急后重等,扩大了本品的使用范围。此外,《本经》载桔梗一名荠苨,为一物,《名医别录》将两者分为二物,称荠苨为甜桔梗。《本草纲目》同此说。现认为桔梗与荠苨实属二药,不可相混。

【参考文献】:

[1]史宇广等主编.当代名医临证精华.泄专辑.中医古籍出版社,1992;9:66

[2]刘尚义主编.南方医话.北京科技出版社,1991;12:581

[3]上海市卫生局编.上海老中医经验选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5:330

[4]颜德馨.上海中医药杂志.1990;2:33

上一篇:贝母 下一篇:现代中药临床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