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精神疾病现代药物治疗手册》第36页(777字)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affective disorder),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着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或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间歇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大部分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一般预后较好,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情感障碍的表现差异较大,轻者可以是对某种负性生活事件的反应,重者则可成为一种严重的复发性甚至慢性致残性障碍。狭义的心境障碍是指躁狂抑郁症。1982年,我国12地区调查发现,我国人群终生患病率为0.76‰,时点患病率为0.37‰。1992年,再次对其中的7个地区复查,发现心境障碍的终生患病率为0.83‰,时点患病率为0.52‰,较10年前有所增高。值得一提的是,在1982年,的流调中发现的抑郁性神经症的患病率为3.11‰,农村4.12‰高于城市2.09‰。
一般认为,心境障碍的发病年龄为21~50岁,双相障碍发病年龄比单相障碍早。女性抑郁症的患病率几乎是男性的两倍,双相障碍的患病率男女几乎相等,但女性自杀率低,男性自杀率较高,这些差异可能与性激素不同、男女心理社会应激不同及对应激的行为反应模式不同有关。新的流行病学资料提示,重症抑郁障碍在20岁以下的人口中有所上升,可能与该年龄组酒精和物质滥用的增加有关。
据发达国家调查,低社会阶层比高社会阶层患重症抑郁的危险高两倍。也有人发现,在经历可能危及生命的生活事件后6个月内,抑郁症发病危险系数增加6倍,认为生活事件在抑郁症发病中起“扳机作用”,而其中丧偶是与抑郁症关系最密切的应激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