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方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精神疾病现代药物治疗手册》第351页(7390字)

帕金森病是指多发生于中年以后的黑质和黑质-纹状体通路变性的一种慢性退行性疾病,又称震颤麻痹。原发性帕金森病的主要病变是黑质变性,而引起黑质变性的原因至今未明。凡具有同样临床表现而有肯定原因者,如脑炎、脑动脉硬化、颅脑损伤、基底节肿瘤、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中毒(一氧化碳、二硫化碳、锰、汞、氰化物、利舍平、吩噻嗪类药物)等,则统称为帕金森综合征。除此征外,加上眼球运动障碍、直立性低血压、小脑共济失调及痴呆等多系统变性的表现,则又称“帕金森外加综合征”。腔隙梗死、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纹状体黑质变性及进行性核上麻痹等引起本征,可能系由纹状体多巴胺(DA)受体直接受累所致。

中医学认为,本病属于“肝风”、“震颤”、“痉病”等范畴。其病因多系肝肾不足,风、火、痰、瘀所犯。其病机乃筋脉失养,风气内动所致。治疗则以滋补肝肾、镇肝熄风、滋阴降火、养血活络、清热化痰、活血化瘀为大法。

本节选益肾平肝汤、补肾活血汤、补益除颤汤等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方共9首。

益肾平肝汤

【处方组成】枸杞子、何首乌、肉苁蓉、天麻、钩藤各15g,石菖蒲、川芎各9g。

加减变化:震颤明显者,加生牡蛎、珍珠母各30g,全蝎6g;肢体僵硬明显者,加木瓜、薏苡仁、厚朴各15g;便秘、口干、汗多、怕热等内热症状明显者,加知母、黄柏各6g;乏力、怕冷、腰酸腿软等肾阳虚弱症状明显者,加杜仲、川断各15g,红参6g。

【功效主治】补益肝肾,活血祛瘀,平肝熄风。主治动脉硬化性帕金森综合征。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300ml,分3次温服。3个月为1疗程。

【临床疗效】本组60例,病程最长10年,最短4个月,平均6.2年;均服用过复方苄丝肼(美多巴)、苯海索(安坦)等西药,且因疗效减退或因不良反应过大而被迫停药。结果:明显进步7例,进步24例,稍有进步15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6.7%。60例病人治疗后,Webster积分平均分值为8.4±2.2,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下降(P<0.05),其中5例为重度且伴有痴呆的病人,3例无效,2例稍有进步。

【方解】动脉硬化性帕金森综合征是由于脑干和(或)基底节多发脑梗死,导致黑质、纹状体通路神经组织变性坏死,引起中枢神经递质DA和乙酰胆碱(ACh)比例失调,出现以运动减少、肌强直、震颤等症状为主的综合征。针对其病机特点,方中枸杞子、何首乌、肉苁蓉滋阴养血,培补肝肾为主,佐以天麻、钩藤平肝熄风,川芎祛风活血,菖蒲化痰开窍。研究表明,补肝肾药可调整中枢神经递质如DA、ACh的含量和受体数量,明显抑制小或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过氧化脂质的合成,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谷胱甘肽过氧化酶的活性。

【方法来源】陈建宗,江文,史健,等.培补肝肾法治疗动脉硬化性帕金森综合征60例[J].陕西中医,1999,(1):19

补肾活血汤

【处方组成】黄芪30g,制首乌、熟地、黄精、当归、川芎、山药各18g,桃仁、红花、地各12g,山楂、甘草各6g。

加减变化:随症加减,灵活运用。

【功效主治】补肝滋肾,益气活血。主治震颤麻痹。

【治疗方法】水煎服,日1剂。西医常规应用复方苄丝肼、苯海索、B族维生素、胞磷胆碱等药物。

【临床疗效】本组31例,年龄平均57.5岁,原发性震颤麻痹20例,震颤麻痹综合征11例。所有病例均符合《实用神经内科学》(第1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年)的诊断标准。治疗2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显效(头部震颤、手足抖动等主症消失或明显减轻)11例,有效(头部震颤、手足抖动等主症改善)1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5%。

【方解】肝肾阴虚,血瘀阻络应是本病的主要病因病机。治疗上应以滋补肝肾,益气活血为法。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本病主要是由于黑质、纹状体变性,DA含量减少而发生的。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方中黄芪、当归、川芎、黄精、熟地、山药、何首乌等滋补肝肾,益气活血的药物大多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细胞的生成,尤其是能调节酶的活性。据此笔者推测,中医滋补肝肾、益气活血可能会改善黑质、纹状体的变性状态,增强DA羟化酶的活性,使DA的生成增加而改善症状。

【方法来源】秦有学.中西医结合治疗震颤麻痹31例[J].陕西中医,1998,(1):20

补益除震汤

【处方组成】白芍、首乌、丹参、钩藤各15g,阿胶(烊化)12g,桑寄生、龟板、生龙骨、生牡蛎各30g,明天麻10g,黄芪20g,砂仁5g,甘草6g。

【功效主治】益气养血,健脾补肾,镇潜熄风。主治震颤麻痹综合征。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15d为1疗程。

【临床疗效】本组30例,病程最长者16年,最短者2年;其中合并高血压病5例,颈椎病12例,脑血管疾病4例。结果:临床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停药3个月无复发者)9例;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停药后3个月内复发,服本方仍有效者)7例;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者)13例;经服药4个疗程而无效者1例,总有效率96.67%。

【方解】本组病例以气血亏虚,肝肾不足为其本,风、痰、瘀、火为其标。故方选白芍、首乌、阿胶、桑寄生等补精血、养肝肾而治其本,龟板、龙牡育阴而重镇潜降,制阳亢而熄内风;配天麻、钩藤镇肝潜阳,助其熄风之力;黄芪、甘草扶脾气,益化源,以养筋脉;佐陈皮、砂仁行气开胃;丹参活血瘀通络,使其补而不滞。诸药合用,标本兼顾,疗效理想。

【方法来源】苑秀芝,周传祥.除颤汤治疗震颤麻痹综合征30例[J].山西中医,1997,(4):13

补督舒经汤

【处方组成】生黄芪30g,干地黄、白芍、丹参、血藤、木瓜、生葛根、生麦芽、枸杞子各15g,天麻6g,干地龙、制僵蚕各10g,山角片20g。

加减变化:偏阳虚者,加仙灵脾、肉苁蓉各15g;偏阴虚者,加石斛、玉竹各15g。

【功效主治】益元补督,舒经熄风。主治帕金森病。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温服。在治疗过程中如兼证成为主要矛盾,应短期治疗兼证为主,常见肝气郁滞及痰浊内盛两个兼证,前者用逍遥散、四逆散加减,后者用导痰汤加减。另配用西药复方苄丝肼0.125g,1日3次,以后渐增量,但每天量一般维持在0.5~1.0g;溴隐亭1.25mg,1日3次,以后渐增量,但每日量一般维持在5~10mg。同时设单纯西药对照组30例,治法同治疗组西药部分。疗程均为3个月。

【临床疗效】本组75例均根据全国锥体外系疾病讨论会制定的标准确诊,其中治疗组45例,辨证见气血虚痰瘀证14例,阳亏血虚痰瘀症3例,阴血虚痰瘀证21例,阴阳气血虚痰瘀证7例;对照组30例。两组有临床可比性。经治后治疗组45例中,显效21例,好转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4.45%。对照组30例中,显效10例,好转11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0%。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治疗组中阳亏血虚类17例,显效11例,好转5例,无效1例;阴血虚及阴阳两虚类28例,显效10例,好转12例,无效6例;前者有效率为94.11%,后者为78.57%。

【方解】本方既益元补肾、调补气血以充养督脉、上荣脑髓,又舒筋活络、平熄肝风;配合西药既能提高疗效,又能减少西药之不良反应,明显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质量。

【方法来源】刘华.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45例[J].浙江中医杂志,1993,(6):247

补肾通络汤

【处方组成】山萸肉、何首乌各18g,枸杞子15g,菟丝子20g,五味子、升麻、黄精、陈皮各12g,当归、白芍、龟板各30g,木香6g。

加减变化:震颤明显者,酌加地龙30g或全蝎30g;肢体僵直明显者,酌加木瓜18g、甘草9g;神情呆滞明显者,酌加菖蒲15g、郁金12g;便秘、口干、多汗、怕热等内热症状明显者,酌加知母6g、黄柏10g、石斛18g;舌质紫暗,面色晦暗等瘀血内阻症状明显者,酌加水蛭6g、路路通12g、川芎9g。

【功效主治】补肝益肾。主治帕金森病。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2次,每次煎40min,两次滤液共500ml,分3次温服。

【临床疗效】本组40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45岁;病程最长12年,最短1年。根据1984年全国锥体外系疾病讨论会制定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40例均接受过西药苯海索、左旋多巴或复方苄丝肼等治疗,其中25例因疗效欠佳,且不良反应较大要求单用中医药治疗,15例中西药配合治疗,均服中药1年以上。结果:显效(震颤、僵直等临床症状基本控制,生活可自理)7例,有效(主要症状减轻,生活部分自理)20例;无效(主要症状无变化或加重)13例;总有效率为67.5%。

【方解】大量研究表明,补益肝肾中药有明显清除自由基的作用,通过清除自由基这一途径,可能会延缓或阻止脑中黑质DA能神经元的变性过程,这可能是中医培补肝肾法治疗震颤麻痹的疗效机制。临床治疗中应注意如下几点:①该病属疑难顽症,病程漫长,一般疗效的出现常在治疗3个月以后,较明显疗效的出现常在半年以上。故临床治疗不可操之过急,必须守法守方,从长计议。开始可用汤剂,在出现明显疗效后,改用丸剂缓图。②培补肝肾中药大多滋腻碍胃,长期应用须加陈皮、麦芽、木香等健胃醒脾之品。③情绪波动常可加重病情,故平时须注意精神调养,遇事心平气和,不恼不怒,有助于疾病康复。

【方法来源】陈建宗,陈晓莉,李军昌,等.培补肝肾治疗帕金森病40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研究,1998,(3):10

熄风豁痰汤

【处方组成】天麻、丹参各15g,姜半夏、橘皮、茯苓、竹茹、生甘草、石菖蒲各10g,钩藤、膝、黄芩各12g,地龙、全蝎各9g,稀莶草30g。

加减变化:震颤较重者,加蜈蚣;纳差者,加鸡内金;小便黄赤者,加滑石。

【功效主治】平肝熄风豁痰,祛瘀通络。主治震颤麻痹(帕金森病)。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兑鲜竹沥汁10ml分3次温服。同时配用外治法:先将桃仁7g碾碎过80目筛,取其药粉加麝香0.3g研成细末,加白酒适量调膏。取药膏1g,男左女右涂于手掌心,外用胶布固定。7d换药膏1次,用药后掌心如起小泡,针刺消毒。忌食辛辣。

【临床疗效】运用本方内外合治帕金森病42例,经治3个月后痊愈(震颤在静止时无明显发作,无肢体无力、发硬不灵活的表现,无运动缓慢现象)5例;有效(治后震颤明显减轻,无其他临床表现)3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8%。

【方解】本法内服方中取天麻、钩藤、豨莶草平肝熄风;橘皮、茯苓、半夏、菖蒲、竹茹清热燥湿豁痰;地龙、全蝎镇痉熄风;丹参祛瘀生新;鲜竹沥汁化痰熄风。外治法手心贴药有逐风通络作用,方中桃仁活血逐瘀,意在血行风自灭;栀子泄热凉血缓急,防辛散太过;麝香芳香开窍,搜风通络,又能通达络中阳气,载药入络,直达病所。

【方法来源】李玉生.内外结合治疗震颤麻痹42例[J].陕西中医,1993,(8):348

龙牡镇肝汤

【处方组成】生龙骨、生牡蛎、龟板各30g,玄参、麦芽各20g,淮牛膝、代赭石各15g,生白芍12g,天冬、川楝子各10g。

加减变化:痰浊甚者,加半夏、胆南星、石菖蒲、茯苓;阴亏者,加生地、山药、山萸肉;夹瘀者,加桃仁、红花、赤芍;震颤甚者,加蜈蚣、全蝎、地龙等。

【功效主治】镇肝熄风,滋阴醒神。主治震颤麻痹。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次温服。1个月为1疗程。同时配合西医治疗:复方苄丝肼片0.25~1g,3次/日,口服,可视病情轻重调整用量。

【临床疗效】本组32例,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10年;其中原发性27例,继发性5例(继发于脑血管病变后3例,基底节钙化1例,脑萎缩1例)。结果:症状基本消失7例;震颤减轻、肌张力较前降低,肢体活动较前灵活25例。

【方解】本病以中老年男性发病为多见。年近花甲,肝肾渐亏,肝阳上亢,日久化风,风动颤生;肝木乘脾,脾失健运,痰浊内生,风痰内扰,气血阻滞,筋脉失养,肢体活动障碍。故方选张锡纯所创镇肝熄风汤为基本方,随证加减,灵活运用。现代有研究发现,本病病人纹状体中的DA含量显着减少,故加用西药复方苄丝肼以补充DA,改善症状。

【方法来源】黄芳.中西医结合治疗震颤麻痹32例[J].江苏中医,1997,(9):16

养血熄风汤

【处方组成】白芍、鸡血藤各30~60g,木瓜、泽泻各15~30g,当归20~50g,全蝎10~20g,蜈蚣2~4条(冲服),钩藤30g,厚朴10g,甘草10g。

加减变化:烦躁头痛者,加天麻、石决明;耳鸣目涩者,加山茱萸、枸杞子;纳呆泛恶者,加陈皮、半夏;肌强直者,重用当归、鸡血藤、蜈蚣。

【功效主治】柔肝,养血,熄风。主治震颤麻痹。

【治疗方法】每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4周为1疗程。

【临床疗效】本组12例震颤麻痹病人经服用本方治疗后,痊愈2例,占16.7%;明显进步4例,占25%;稍有进步2例,占16.7%;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1.67%。

【方解】本方以白芍、木瓜味酸用以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当归、鸡血藤味辛甘温,归肝经,两药合用,养血活血,舒筋活络;全蝎熄风之力强,蜈蚣搜风之力胜,加用钩藤,三药皆入肝经,共奏熄风止痉之功;甘草一则配白芍酸甘化阴;二则调和诸药。

【方法来源】柳玉美,姜崇智,等.柔肝养血熄风汤治疗震颤麻痹12例[J].山东中医杂志,1995,(9):402

解痉抗震汤

【处方组成】生地20g,茯苓、赤芍、天麻各15g,远志、菖蒲、川芎、红花、僵蚕、地龙各10g,丹参30g,全虫5g。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交通心肾,解痉熄风。主治帕金森综合征。

【治疗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临床疗效】本组11例,男8例,女3例;年龄最小52岁,最大68岁;病程最短6年,最长28年,平均16年。病因:脑外伤3例,动脉硬化6例,不明原因2例。10例曾用过左旋多巴、苯海索治疗,有的疗效欠佳,有的因药物不良反应大,不愿服用。用本方随证加减,最多服药60d,最少服药20d,其中4例症状全部消失,3例症状缓解。

【方解】本方以活血化瘀之丹参、川芎、赤芍、红花为主药,伍以远志、菖蒲、茯苓交通心肾治其本,配解痉熄风之品治其标,标本兼顾而获良效。

【方法来源】龚道谷.抗震汤治疗帕金森综合征11例[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2):121

上一篇:中成药 下一篇:巴比妥类药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