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和磷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医古籍出版社《简明家庭中医药便览》第92页(2396字)

在人体,钙和磷是一对紧密依存的元素。

正常成人体内钙的总量约为1~1.2kg,其中99%以上是在骨骼组织中,只有一小部分是在血浆中。血浆中的钙浓度相对恒定,每100ml血浆中约为9~10mg,平均为10mg(2.5mg当量/L)。血浆钙中有一半与血浆蛋白结合,不能弥散出毛细血管。另一半是以钙离子形式存在,对神经传导、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的收缩运动,以及凝血机制都是不可缺少的。

在血液凝固机制中,公认的有12种因子,分别依罗数字排列,依次为因子Ⅰ、Ⅱ、Ⅲ、Ⅳ、Ⅴ、Ⅶ、Ⅷ、Ⅸ、X、Ⅺ、Ⅻ、Ⅻ,原有因子Ⅵ,现已被取消,除因子Ⅲ是组织凝血致活素外,其余都存在于血浆中,其中的因子Ⅳ,就是血浆中的钙离子。在凝血过程中,因子Ⅱ转变为因子Ⅱa、因子Ⅸ转变为因子Ⅸa,因子X转变为因子Xa,都需要有钙离子的存在、参与启活或催化。如果血浆中没有钙离子,就永远制止凝血。

肌肉的兴奋-收缩过程中,钙离子起着关键作用,心肌的兴奋-收缩也需要钙离子作为中间媒介;每当细胞外液中的钙离子浓度增加,心肌的收缩力量也随之增加。

骨骼则是人体的钙贮藏库,其中99%是以羟磷灰石晶体形式沉积于骨组织中。骨中的钙只有少量以离子形式存在,并与结晶钙保持动态平衡,借助于骨中的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作用协调。正常情况下,破骨细胞不断溶解骨质,骨钙进入血浆,增加血浆钙;另一方面,成骨细胞也不断从血中提取钙,形成新的骨质。骨质溶解与形成,随不同的年龄保持不同的平衡状态。小儿及青少年时期,新的骨质形成的作用超过旧的骨质溶解作用,因而不断生长,骨骼也不断延长、加厚;成年时,成骨细胞与破骨细胞所致骨钙与血钙的交换量基本相等;到了老年,破骨细胞的活动较强于成骨细胞,骨钙移去较多,这是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的主要原因。

婴幼儿缺钙,将患佝偻病。重症形成罗圈腿、漏斗胸,影响发育;婴儿严重缺钙则发生手足搐搦症。生育期的妇女缺钙,会患软骨病,许多寒冷地区的妇女因软骨病而骨盆狭窄,导致难产;也会发生手足搐搦症,我国北方农村称之为爪风;成年人缺钙,易患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为老年性骨折的主要原因。

人体钙的来源主要是食物,一般来说,食物中的钙质并不少,但能不能吸收,吸收后能不能在体内保留,能不能有效地利用则受许多方面的制约。钙的吸收能力有赖于维生素D的存在。在正常情况下,有足够的日光照射,人体的皮肤可以生成维生素D3,即胆钙化醇。如果肝脏的功能正常,维生素D3可在肝内转化为生理活性高3~5倍的25-羟胆钙化醇。如果肾脏功能正常,25-羟胆钙化醇在肾脏中再转化为维生素D3生理活性高5~10倍的1,25-二羟胆钙化醇,1,25-二羟胆钙化醇能促进小肠对钙和磷的吸收;也能促进破骨细胞的活动,增加血浆中的钙离子。食物中的蛋白质也有助于钙吸收。

使钙在骨骼内沉积的主要是成骨细胞,甲状旁腺分泌的降钙素可以减弱破骨细胞的活动,减少骨钙从骨中释放,也能抑制1,25-二羟胆钙化醇的合成。

成人机体中含磷约800g。约80%的磷存在于骨组织中,其余则以磷脂或核酸形式存在于细胞、脑组织中。磷在食物中含量丰富,一般不致缺乏。正常情况下,磷由肾脏排出的量与小肠吸收量相等,保持平衡。只有肾功能失常时,才可能出现血磷不足。

在血浆中,钙和磷的浓度密切关联,钙离子浓度上升时,磷(一氢或二氢磷酸根)浓度下降,一部分钙离子与磷酸根离子结合而进入骨质。反之,血磷浓度升高,则血钙浓度下降,血钙与血磷浓度的乘积保持恒定。维生素D的生理作用、小肠的吸收功能、肾小管的排泄和再吸收,钙和磷都保持着一定平衡,而且互相关联。

近年来中国人饮食中缺钙之说很引人注意,实际不是含钙少,而是可吸收、利用的少。我国正常人日常饮食中需钙量:乳母2g、四至六个月孕妇0.8g、七至九个月孕妇1.5g,一般成人男女0.6g,少年男女1~1.2g、十至十三岁儿童1g、三至七岁儿童0.8g、六个月至二岁小儿0.6g、婴儿0、4g(据中国生理学会第三届营养学术会议暨营养学会成立大会修订标准,1981)。

由于人体可将多余的钙在骨骼内储存,又能通过尿、粪排出,食入较多的钙并不能全部吸收,钙的吸收受体内各种机制制约,一般不致钙过多。老年人是否需要补充钙剂,应据有无症状判定:一般家庭条件下,骨痛、骨弯曲、易于骨折称为骨质疏松三联征的出现,应该积极补钙,早期不时发现肌肉挛痛(民间常称为抽筋或转筋)也是值得注意的警号。

婴儿钙的来源是人奶(每100ml含钙34mg)或奶(每100ml含钙120ml)。关键在于必须早期补给维生素D或在日光下活动。

磷的供给量应和钙的供给量保持一定比例,在婴儿应保持1:1,成人应为1:1.5或1:2。磷的补给不可过多,一般应自食物中供给,不必特意服用含磷酸盐的制剂补磷。

类、虾类(包括虾皮)、小虾等,沿海地区的卤虾酱等水产品,以及豆类、芝麻、芝麻酱、一般蛋类、乳类、乳制品、肉类、带骨和软骨的熟肉食品都可以提供较丰富的钙、磷成分。

上一篇:其它 下一篇:简明家庭中医药便览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