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医古籍出版社《简明家庭中医药便览》第303页(4210字)

柑、橘都是一类水果,但不同种,均产我国江南各地。与之相近的还有柚(文旦)、柠檬、橙、枳、佛手、香橼,但功用各异。柑、橘同属宽皮柑橘类,亲缘较近,习惯上常笼统称为柑橘。一般来说,柑的果皮海绵层较厚,剥皮稍难;橘的果皮海绵层较薄,容易剥皮。因其产地、外形、口味、有核、无核等,柑、橘各有若干园艺品种,食用上略有区别,市场上档次各有不同,药用上则区别不大,包括橙,常混用,不作严格区分。

金橘、山橘(金豆)、金柑、金弹是柑橘中的小型果实品种,皮较薄,一般不剥皮食用。

本草纲目》卷30谓:金橘“下气快膈,止渴解酲,辟臭。”

《随息居饮食谱》谓:金橘“醒脾、下气、辟秽,化痰,止渴,消食解酲。其美在皮,以黄岩所产形大而圆,皮、肉皆甘而少核者胜。一名金蛋,亦可糖腌压饼。”

金橘的叶、核和根也都在地方药中应用配方,但在广大地区的家庭中,应用这些入药并不现实。

一般家庭中,柑、橘和橙的果实仍然是主要水果,南方地区有成片果林栽植,取叶、取根并不困难。即使在北方,因为作为盆栽长绿观赏植物,取用橘叶也不甚困难。

橘果实、果皮(橘皮、橘红、橘白)、果皮内层的筋络(橘络)、种子(橘核)、叶、根均供药用,实际在一般家庭中,柑、橘或橙的相应部位常可互代。

按照元人《饮膳正要》的说法:“柑子味甘寒,去肠胃热,利小便止渴。多食发痼疾。橘子味甘酸,无毒,温,止呕下气,利水道,去胸中瘕热。橙子味甘酸,无毒,去恶心。多食伤肝气,皮甚香美。”

橘、柑、橙中以富含维生素C及橙皮甙、胡萝卜色素着称。橙皮甙被认为具有维生素P样作用。维生素P样作用是指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加强维生素C的作用并促进维生素C在体内积蓄。

因此,大凡热性病、疾病恢复期、肝脏病、心肌病、心血管疾病等,柑、橘类都是带有辅助治疗作用的水果。一般来讲,鲜的柑橘比罐头食品效果更会好。市售果汁常掺加过多的代用品,除作饮料外,辅助治疗的作用就不甚明显了。

柑、橘果实富含汁液,自家榨取果汁无论是直接装入布袋内压榨,还是用市售的榨汁器榨汁均可。除即时饮用外,如果加热后保存,虽可防腐败,延长保存期,但所含维生素常遭破坏,不如现榨现用为佳。

橘皮的药用以陈年存放者为佳,称为陈皮,药行中还有许多不同的规格。将其内层白色部分除去,即橘红。未成熟的青绿色橘皮,干燥后,即青皮。

《金匮要略》有橘皮汤,治胃气虚寒而致的干呕呃逆、手足不温等症。取橘皮四两(汉制:一两约14g)、生姜半斤,水煎,分三次服。本方《本草纲目》卷30引文用生姜一两水二升,煎之,徐徐呷之。

《太平圣惠方》卷47,治霍乱转筋不止方:陈橘皮二两(约74g)汤浸去白瓤,焙,以醋浆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稍热,频服。中医所说霍乱是指具有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的疾病。

《圣济总录》卷39,陈橘皮汤,治干霍乱,腹胁胀满,不吐、利,心胸闷乱不可忍:“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三两(宋制,一两约37g),蜀椒(去目并闭口,炒出汗)40粒。粗捣,筛,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一盏,去滓,温服,不拘时。

又,卷40,橘姜汤,治霍乱后烦躁,卧不安: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一两(约37g),生姜二两(74g)。咀,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入醋少许,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普济方》卷202,“治霍乱,头旋,倒地欲绝方:用陈橘皮二钱(8g),煎汤点灌之。取砖烧热,醋沃其上,布厚裹熨心下便活。又治转筋。”

《证类本草》卷23引唐人《食疗本草》方:主胸中大热。下气。消痰,化食。橘皮半两(唐制一两约37g),微炒作末,如茶法,煎,呷之。

又,治卒食噎:以陈皮一两汤浸去穰,焙,为末,以水一大盏,煎取半盏,热服。《民间简易良方》只用橘皮一两(37g),水煎服。

《食疗本草》治下腹藏间虚冷气、脚气冲心、心下结硬:陈皮一斤(约600g)和杏仁五两(去皮、尖)熬(即炒),加少蜜为丸,每日食前饮下三十丸。《图经本草》则称:“取陈皮捣末蜜和丸,食前酒吞三十丸(梧子大),主下焦积冷。亦可并杏仁合丸,治肠间虚冷,脚气冲心,心下结硬。”

《民间简易良方》治胃气痛,不能俯仰,取橘皮三钱(10g)、生姜三钱、大枣七个(去核),水煎服。

《济生方》橘杏丸,治气秘,老人、虚弱人皆可服:橘红(取末)、杏仁(汤浸,去皮、尖),等分和匀,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用米饮送下。气秘,为气滞或气虚所致的便秘。

《普济方》卷39,治大便秘结:用陈皮(不去白),酒浸煮至软,焙干为末。复以酒调服二钱(8g),或以米汤调下。

《卫生易简方》治干呕哕,手足厥冷,用橘皮四两(明制:一两约37g)、生姜半斤锉碎,水七盏,煎至三盏,去渣,温服。

又,治无故喉咽声音不出者,名为失音,用橘皮五两,水三升(明制:一升约1074ml),煮取一升,去滓顿服,其声自出。

《良朋汇集方》治老人脾胃虚弱,饥饱不食:陈皮二两(清制:一两约37g)、仓米半升(约500g)(用黄土拌,炒熟,去土),上为细末,姜汁和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远米汤送下。按:仓米即陈仓米,一般家庭不备,家用较长时间存放的陈米亦可代用。

明《种杏仙方》卷1治胃寒呕吐不止,用陈皮三钱(明制:一钱约4g)、生姜六钱,水煎,热服。

《救生集》卷1治胸、胃、肚痛方:橘皮、生姜各三钱(清制一钱约4g)、红枣七枚(去核,捣烂),煎服。又,《民间简易良方》引本方,治胃气痛,不能俯仰。治诸气攻刺及感受风寒着凉,饮食所伤,中脘痞闷、呕吐等气症:陈皮五钱(约16g)洗净,新汲水煎服。

宋《妇人大全良方》卷23,治产后小便不通:陈皮一两(宋制:一两约37g)去白,为末,空心温酒调二钱,“一服便通”。此方《救生集》引,但称:空心温服。可知用不用酒皆可。

《普济方》卷347,治吹奶,不痒、不痛、肿硬如痂:青陈皮三两(明制:一两约37g),汤浸去瓤,焙,为末,不时温酒下二钱匕。

吹奶,疼痛者原相当于乳痈、乳腺炎,此处不痒、不痛、肿硬如痂之吹奶,应是指不痛性的乳腺结节、硬块。

又,卷349治产后肌肤浮肿,用橘皮为末,酒服之。本方《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394作:柑皮,酒煎服。

明《卫生易简方》卷11治产后阴肿,用橘子皮为末,每服二钱,温酒调下。

《民间简易良方》治痢疾,用陈皮、陈茶叶、生姜各二钱,盐一钱,水煎服。

又,治手足冻疮:橘皮、萝卜缨(鲜用、干用均可)各四两,水煎频洗。

橘皮的单、验方还可举出很多。在一般家庭中,橘皮并非必备、常备,面对这样广泛的药效,建议在家庭食用柑橘时,有意识的保存柑、橘的果皮,晒干或风干后贮藏,废物利用,以备不时之需。因柑、橘并非一年四季在市场上都可以买到。

平常所说橘核,即柑、橘的种子。在柑、橘的果实中,橘核有自己的药用价值,与果实、橘皮没有关系,是独立的药材。按照《中药炮制经验集成》,药用橘核或洗净晒干用,或炒黄用(炒橘核),或每10斤加适量盐水微润后,微火炒至黄色有香气。

据《中药大辞典》转引临床报导:橘核碾成细末,以25%酒精或适当稀释之白酒调湿,均匀铺于纱布上,敷局部,治疗急性乳腺炎。

严重病例另用橘核一两(31g)、白酒或甜酒一两,加水200ml,文火煎至100ml,每天三次,每次口服20ml。除已有脓肿形成的需要切开引流外,治疗49例,均获满意疗效。10例早期住院患者,用药后1~3天,炎症即消失。

又,治乳痈初起未溃:橘核(略炒)五钱(16g),黄酒煎,去滓温服。不能饮酒者,用水煎,少加黄酒。

《日华子诸家本草》:“核治腰痛、膀胱气、肾疼,炒去壳,酒服。”《卫生易简方》引本方称:“为末,酒调方寸匕。”《种杏仙方》卷2则用本方治小肠气痛,外肾肿硬,称:“每服二钱(8g),空心,温酒或盐汤调下。”所说膀胱气、肾疼、小肠气痛,均指疝气痛。

《卫生易简方》卷7治酒齄鼻赤,用橘核微炒为末,每服一钱匕,研胡桃肉一个,同以酒调服。

上一篇: 下一篇:简明家庭中医药便览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