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秒的复现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企业管理出版社《计量专业工程师手册》第416页(1893字)

原子基态的超精细能级间的跃迁主要是受激跃迁,即需要在外界信号的激励下,低能级的原子会吸收一部分能量跳到高能级,高能级的原子会放出一部分能量跳到低能级。跃迁的原子数(Ⅰ)与激励信号的频率(v)有关,如图8.2-6(a)所示

图8.2-6 跃迁曲线

从前边的理论关系式8.2-1可以得出:如果两个能级E1和E2的值是唯一的确定值,则跃迁曲线应是一条直线。实际上,无论那条能级都不是唯一的一个确定值,在能级图上并不是绝对的一条直线,而是有一定的宽度,如图8.2-6(b)所示,这种加宽的原因一是能级固有的,另一是实现跃迁时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而8.2-1式的关系是完全不变的。于是就产生了图中所示的跃迁曲线。不同的能级差对应不同的跃迁频率。

原子跃迁曲线类似于普通振荡电路的谐振曲线,故发生原子跃的部分可简称为原子谐振器。由于是受激跃迁,故秒定义的复现装置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原子谐振器,另一是激励信号发生器。在跃迁曲线上只是中心频率是准确已知的,即v0=9192631770Hz,故必须加上控制部分调节激励信号的频率,使跃迁始终发生在中心频率对应的能级上。整套装置如图8.2-7所示。较详细的工作原理将在原子频标一节内介绍。

图8.2-7 秒定义复现装置

晶振频率较低,一般为5MHz,通过频率变换产生频率较高的激励信号,其频率与晶振频率有固定的关系,即。当v=v0时,跃迁的原子数及由此产生的跃迁电流最大,当v偏离v0时,产生一控制信号去调整晶振频率使v始终维持在v0上,而晶振频率就保持在准确的5MHz上,通过分频得出1Hz的信号,其周期即为复现的原子秒。

复现的值与定义值的相对偏差称为复现准确度。偏差是由一些因素引起的,每个因素产生的偏差都可以测量或计算进行修正。1967年正式定义原子秒时,复现的准确度只达到了10-12量级随后不断改进、提高,到1994年已达到了10-14量级。

复现秒定义的国家很少,其中以德国PTB美国NIST和加拿大的NRC复现的准确度较高。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到1986年复现的准确度达到了3×10-13

直接复现秒定义的装置称为时间频率基准器。也称为实验室型一级铯原子频率标准,有别于商品型铯原子频标。

【参考文献】:

[1]王义遒等,量子频标原理,科学出版社,1986。

[2]吴守贤等,时间与频率,科学出版社,1983。

[3]黄秉英等,时间频率的精确测量,计量出版社,1986。

[4]王江现代测量技术,计量出版社,1987。

[5]P. Kartaschoff ,Frequency and Time,Academic Press ,1978.

[6]J. A. Barnes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frequency stability, IEEE Trans Instrum Meas. IM —20,p.105—120,1971.

[7]Time and frequency:Theory and Fundamentals,NBS Manograph 140,1974.

[8]D. W. Allan ,The measurement of fruquency and frequency stability of precision oscillator,Proc.6th Ann PTTI Planning Meeting.

[9]Annual Report of the BIPM Time Sectina,1974.

上一篇:历书秒 下一篇:时频计量概述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