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土地管理法手册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土地管理法手册》第7页(1870字)

资源就是财富的来源,一般指取自于天然之物。土地资源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一定科技水平下能够利用而取得财富的土地。中国土地的资源结构有下列一些特征:

(1)土地资源的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我国土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折合144亿亩),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不足15亩,不到世界人均数49.5亩的1/3,且其中1/4是沙质荒漠、戈壁、冻土、冰川雪山、石山等,很难利用。我国耕地统计数字(1982年)为14.9亿亩,占全部土地的10.4%,据土地资源调查耕地面积为20.92亿亩,也只占全部土地的13.8%。印度国土面积不到中国的1/3,可耕地占国土面积的57%,约25.43亿亩,高于中国耕地总面积,人均耕地是中国的2.5倍。我国人均耕地目前仅1.35亩,相当于世界人均耕地5.5亩的24%,仅比日本、荷兰、比利时等少数国家略高。随着人口生育高峰的到来,我国耕地总量和人均耕地还将持续下降,耕地潜在危机已经相当突出。现有耕地中优质良田仅占22%,中低产田占78%,全国耕地总面积的50%缺磷、23%缺钾,14%磷钾俱缺,耕层浅的占26%,土壤板结的占12%,从整体上讲耕地质量较差,土地肥力不足。

中国的林地面积约18.3亿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2.5%,人均1.74亩,仅及世界平均数15.5亩的11.2%。我国森林覆盖率为12.7%,与世界平均22%相比,差距很大,位列世界第120。

我国草地面积约为60亿亩,人均约5.5亩,只及世界人均的一半;已经利用的40亿亩中,退化的占将近一半;草地中荒漠草地、高寒草地约近占总面积的43%。我国北方天然草场冬季产草量较低,影响载畜能力的提高;我国南方草山草坡约有6.7亿亩,但还未充分利用。

我国海岸线长达32000多公里,大陆岸线有18000公里以上,滨海滩涂约2600多万亩,其中可从事养殖的而积达740万亩。内陆水域约4亿亩,其中江河1.8亿亩,湖泊1.2亿亩,池塘、水库1亿亩,可养殖水面达7500万亩。水域由于围垦、污染等原因,使类的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2)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山地显着多于平地。我国地形走向西高东低,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33%、高原占26%、丘陵占10%,平原仅占12%、盆地占19%。山地一般高差大、坡度陡、土层薄、气温低、生长期短、宜耕性差。高原地区气候寒冷,不利于发展农、林、牧、渔业。山多平地少的特点,加上我国有一半土地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限制了农作物种殖业的发展,但在丘陵和低山地区,林、果等特产的多种经营潜力很大。

(3)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及资源承载力差异甚大。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很不平衡,全国92%左右的耕地、林地、水域分布在东南部湿润、率湿润地区,全国农业人口和农业总产值的95%,也集中在东南部,草地集中在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这种土地资源分布特征,形成了我国东南部与西北部在土地利用方向上和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经济供给上存在着显着差别,我国东南部的土地生产力远比西北部高得多,其生物生产最为7~20吨/公顷,每平方公里承载人口225人,而西北部地区土地生产力、生物生产量为1~4吨/公顷,每平方公里仅承载12人,我国肉类供应,农区提供了90%,而几个牧区加起来才提供10%。

(4)土地后备资源潜力不大,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我国农业垦殖历史悠久,质量好的土地后备资源已经数量不多。据统计,今后可供开发的农、林、牧用地共约18.8亿亩,其中可垦为农地和人工牧草地的仅5亿亩,这5亿亩荒地中,草场占2亿亩,只能用于种殖饲料,建立人工草场,另有1亿亩分布在南方山地、丘陵区的荒地,只宜于发展木本粮油和经济林木,不宜再垦为农田,余下的可垦为农田的2亿亩主要分布在黑江、新疆等边远地区,开垦需要的投资较大,因此,人口对土地需求增加的强大压力和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将迫使现有耕地承载力负荷逼近临界点。但我国水面利用尚不到1/4,外海渔场利用的也很不充分,在开发利用上尚存在着潜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