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企业管理出版社《工会工作手册》第39页(1327字)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作为一种体制上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资源配置方式的不同。计划是以计划配额来统管资源和分配资源,或者说是以计划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一种经济体制。而市场经济则不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一切经济活动都以市场为中心,并受到市场机制的调节,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
所谓资源,是指人们可以掌握、支配的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矿藏等经济资源。由于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而社会需求是无限的,因此,只有有效地利用资源而不浪费,才能最大限度满足多方面的需求。
在社会生产中,资源配置有两种方式:计划方式和市场方式。计划方式是按行政指令来分配和调拨资源,即由政府来配置;市场方式则是按照市场的要求,也就是由市场需求供给的变动,引起价格的变化来配置。市场需求大,东西少,价格就高,价格高了就有利可图,资源就往那边流;反之,东西多了,供给多了,需求还是那么多,价格掉下来了,资源就流到别的地方去了。
计划经济的弊端是决策过于集中,用行政指令分配资源,用计划取代市场。计划指标通过层层政府机构贯彻到企业中去。政府控制企业是计划经济的核心部分,企业干什么事都要审批,因此计划经济也叫“审批经济”、“命令经济”、“统制经济”。它是造成企业经营死板、产销不对路、经济缺乏生机和活力,并是导致经营低效益和管理低效益的根本原因。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建国初期,我国开始的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技术和科学文化基础,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但是,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并把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之一,则是禁锢我们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计划经济已经不能适应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了,已经不能解决整个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动力和效率的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我们逐步形成了新的认识。党的十二大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十二届三中全会指出商品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提出建立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十四大更进一步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此后,我国加快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步伐。
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紧密相联的,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的市场经济。计划和市场都是国家调节经济的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搞社会主义,决不是搞私有化。在这一根本性的原则问题上,我们工会干部在认识上决不能有丝毫的模糊,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