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电算化会计?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纳手册》第128页(1176字)
随着人类社会步入信息时代,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导致许多领域的工作方式产生重大变革,包括会计领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史上一项突破性的变革。会计工作只有以电子计算机作为处理信息的工具才能符合现代企业的基本要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本章主要介绍会计电算化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识。作为财会人员应了解和学会运用计算机,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会计工作。
电算化会计的产生是会计本身发展和经济管理对会计数据的要求日益提高的结果。它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发展过程。早在1954年10月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第一次将计算机用于工资计算,开创了电子计算机处理会计数据的先河。其后,电算化会计的发展主要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1954~1965年,是会计数据单项业务处理阶段。在这个阶段,采用计算机只是模仿会计数据处理的手工方式,做简单的“账本搬家”。计算机多用于处理那些数据量大、计算简单、重复次数多的会计核算业务,如工资核算、材料收发核算业务等,一个具体业务对应于一个应用程序,结构以单机用户为主。在此阶段,人们主要考虑的是如何用计算机来提高工作效率和节省费用,并没有改变会计数据处理的性质。
1965~1970年,是会计数据综合处理阶段。在这个阶段,通过计算机系统对各类会计数据进行综合加工处理,在会计数据的组织结构和处理流程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有一定的反馈功能,为内部控制、分析、预测和决策提供更为详尽和及时的会计信息。在这一阶段,整个数据处理基本上实现自动化。计算机的应用不仅代替了人工处理会计业务,而且开始以“管理工具”的面目出现在企业的会计管理活动当中。在作业处理方式上,成批处理与实时处理并重,进一步推动了会计处理向实时性、集中化发展。但是,会计数据处理仍是以处理为中心,处理技术仍然是考虑的中心问题。每项业务数据仍对应于一个程序,同一数据在许多业务中多次出现。
1970年以后是会计数据系统处理阶段。在这一阶段,会计业务中普遍采用了电算化方式,计算机在会计领域中的应用从以“处理”为中心转为以“数据”为中心,从而,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了“数据共享”,减少了原始数据的输入量。同时,以“数据”为中心使电算化会计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会计的日常工作也不再是记账、算账、编制报表,而是如何熟练运用电算化会计系统,提供及时、可靠和相关的会计信息;如何建立以会计信息系统为中心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增加必要的外部数据,形成满足决策要求的全面的数据库,进而将数据库与决策方法结合构成决策支持系统,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