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细胞检查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皮肤病性病诊疗手册》第31页(920字)

〔原理〕

红斑狼疮细胞是患者的血液,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特殊形态的细胞。其形成必须具备以下4个要素:(1)患者血清中有狼疮因子(一种IgG);(2)衰退的细胞核,常由死亡或受损伤的白细胞提供;(3)活跃的吞噬细胞,一般为中性白细胞。(4)补体。狼疮因子作用于衰退的细胞核,在补体的参与下,使细胞核胀大,失去染色质结构,核膜溶解,变成均匀无结构物质,成为“云雾状均匀体”。随即被许多吞噬细胞包围,形成如花瓣状,此即“花形细胞簇”,而后被一个吞噬细胞所吞噬,此时吞噬细胞的核被挤到一边,整个细胞较正常中性白细胞明显增大,此即“红斑狼疮细胞”。

〔结果〕

1.典型的红斑狼疮细胞 中性白细胞吞噬均匀体,其自身细胞核被挤向一边,在均匀体周围仅有少许胞浆。

2.花形细胞簇 一个均匀体四周有数个中性白细胞围绕,但未被吞噬。

3.游离的均匀体。

一张片子中有两个以上典型的红斑狼疮细胞即为阳性,其他形态结构可作为判断的重要参考。

〔临床意义〕

1.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约80%左右阳性,缓解期或治疗后阳性率降低。

2.盘状红斑狼疮一般为阴性,极个别偶而阳性。

3.部分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及某些药疹(如肼苯哒嗪引起)等偶而呈阳性。

主要用以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但检查结果应结合临床,如结果为阳性,又与临床表现吻合,大多可以确诊;如为阴性,不能除外诊断,需要重复检查;如为阳性与临床不符合,则不能凭此而肯定诊断,应重复检查以及做其他方面鉴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