糠秕孢子菌毛囊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皮肤病性病诊疗手册》第201页(804字)

本病是由圆形或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引起的毛囊炎症性皮肤病。多见于中青年。

〔诊断要点〕

一、好发部位 胸、背、颈部,也可见于面部和上肢。

二、皮肤损害 米粒大到绿豆大毛囊性红色丘疹,伴有毛囊性小脓疱,有的皮诊可有细小鳞屑。皮疹呈散在性分布。

三、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偶有瘙痒、灼热或刺痛感。

四、真菌检查 鳞屑直接镜检:可见圆形孢子和短菌丝。

五、病理检查 PAS染色在扩大的毛囊口及毛囊的漏斗部,可见成堆的圆形或卵圆形孢子,呈紫红色。

〔鉴别诊断〕

一、单纯性毛囊炎 炎症较重,疼痛较明显,细菌培养为化脓性球菌,真菌检查阴性。

二、寻常性痤疮 除有炎性皮疹外,尚有黑头或白头粉刺,病程长,面部比躯干更是好发部位。真菌检查炎症性损害为阴性。

〔治疗〕

一、内用药物疗法

(一)酮康唑 200毫克,每日1次,餐后立即服用,至皮疹消退为止。

(二)伊曲康唑 100毫克~200毫克,每日1次,餐后立即服用,至皮疹消退为止。

二、局部疗法 可用咪唑类药物外用制剂涂擦,具体药物及用法,同花斑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