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蜇皮炎
书籍:皮肤病性病诊疗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皮肤病性病诊疗手册》第242页(830字)
海蜇又称水母,其触须内有很多刺丝囊,囊内含有毒素,海蜇皮炎是由于棘丝囊刺伤皮肤并放出毒素所致的皮炎。海蜇属刺胞动物,其他刺胞动物,如水螅、海葵等均能引起与本病相似的刺胞皮炎。
〔诊断要点〕
一、有与海蜇接触史。
二、被刺伤的部位,立即发生刺痛,灼热或麻痛感,而后局部发生水肿性红斑或荨麻疹样皮疹,重者可有皮内出血、水疱、大疱。损害形状不一,以条形多见,有如条条鞭痕样红肿、淤斑,其上有水疱、大疱。
三、如大面积被刺伤可出现胸闷、口渴、肌肉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在数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肺水肿而死亡。
〔治疗〕
一、局部治疗 清除残留在皮肤上的触手,而后用5%~10%碳酸氢钠溶液、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1%明矾溶液湿敷;外搽炉甘石洗剂或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等。
二、全身治疗
(一)10%葡萄糖酸钙 10毫升,每日1次~2次,静脉注射。
(二)有全身中毒症状者,应积极抢救,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或氢化可的松,吸氧、升压药及其他对症处理。
〔预防〕
一、夏季海蜇易出现的游泳场所,应设警告牌,尽可能设防护网。
二、加强宣传,在海水中勿用手触海蜇;加工海蜇时避免将毒液溅到皮肤上。如已接触上应立即用肥皂水或海水冲洗。
上一篇:工业职业性皮肤病
下一篇:皮肤病性病诊疗手册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