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疱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皮肤病性病诊疗手册》第502页(1049字)

本病又称出汗不良或出汗不良性湿疹。是发生在掌跖和指趾的复发性水疱性疾病。病因不明,多认为是由各种因素引起掌跖皮肤的一种湿疹样反应。

〔诊断要点〕

一、多见于青壮年男女,好发于手足多汗者。

二、常在春末夏初发病,夏季加剧,秋冬季自愈。

三、对称分布在掌跖和指(趾)屈面。

四、皮损为深在性水疱,米粒大小,半球形,疱液清,周围无炎症反应,疱壁不易破,经2周左右可吸收,伴脱屑。

五、自觉瘙痒及灼痛。

六、本病易反复发作。

〔鉴别诊断〕

一、汗疱型癣菌疹 本病水疱较浅,壁薄,常有活动性皮肤癣菌病灶,原发病灶治愈后皮损自行消退。

二、剥脱性角质松解症 本病主要表现为表皮剥脱,无明显的深在性水疱。

〔治疗〕

一、一般疗法

找出可能的诱因并去除之。嘱患者不可自行挑破水疱及撕剥表皮。

二、全身治疗

(一)抗组胺类药物 可适当选用。如去氯羟嗪25毫克,日3次口服。

(二)谷维素 10毫克日3次口服。

(三)症状急剧者可选用皮质类固醇激素,一般强的松10毫克日3次口服,连服5天~7天。

三、局部治疗

(一)水疱性损害为主者,选用3%~5%福尔林溶液;2%~5%水杨酸酊剂外用。

(二)脱屑性损害为主者,选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脱屑较重伴干燥疼痛时,可选用10%尿素软膏或2%~5%水杨酸软膏。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