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囊肿和毛鞘囊肿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皮肤病性病诊疗手册》第546页(816字)

表皮囊肿又称角质囊肿。毛鞘囊肿又称毛发囊肿,以前称为皮脂腺囊肿。两者在临床上不易区别。

〔诊断要点〕

一、好发部位 表皮囊肿多生于面颈及躯干,毛鞘囊肿大多数(90%)发生于头皮。

二、皮肤损害 单发或多发,呈圆形隆起的有弹性的肿物,直径约0.5厘米~5.0厘米。表面光滑,正常皮色,可移动,有波动感。有的中心有开口,呈粉刺样。如内容物向真皮内破裂,可引起异物反应,局部发红。如继发感染可化脓。

三、病理变化 表皮囊肿囊壁由表皮组成,早期可见数层鳞状细胞和粒层细胞,内容物为角蛋白和乳酪样脂肪。毛鞘囊肿囊壁由无明显细胞间桥的上皮细胞组成,基底细胞呈栅状排列,近囊腔上皮细胞肿胀,淡染,内容物为均质性嗜酸性物质。

〔治疗〕

一、手术切除 应全部取出囊肿壁,否则易复发。缺点是遗留瘢痕。

二、开窗取囊膜法 用高频电力,激光或钻孔器等任何方法,在囊肿顶端打一1.5毫米~2.0毫米洞。挤出囊内容物,仔细分离壁后将整个囊膜拖出,如囊壁粘连,可分块夹出,再用激光烧灼囊底,促进粘连。最后用无菌纱布包扎。

三、排出囊内容物注药法 用粗针头刺破囊肿顶端囊壁,挤净内容物,注入2%碘酊或液体石炭酸0.2毫升~0.5毫升,轻轻按揉使药液与囊肿内壁充分沾染,并挤出多余药液,以消毒沙布包扎。此法愈后不留痕迹,效果较佳。

四、如囊肿有炎症,先抗炎治疗,之后再采用上述疗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