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骨伤科手册

脊椎化脓性骨髓炎

书籍:骨伤科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医古籍出版社《骨伤科手册》第447页(3464字)

脊椎化脓性骨髓炎是由化脓性细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脊椎骨引起的严重的脊椎化脓性感染。

【病因病理】

脊椎化脓性骨髓炎多见于成人,临床上有两种类型:椎体化脓性骨髓炎和椎间隙感染。以腰椎发病最常见,其次为胸椎,颈椎和骶尾椎少见。主要通过血源性感染所致,可由疖肿、泌尿生殖器感染、椎间盘手术或腰椎穿刺术后感染所致。多先侵犯椎体中心或边缘,然后侵及椎弓。椎间隙感染者则直接侵犯椎间隙。大多数病例则形成椎旁脓肿。由于病变部位深在,急性期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常为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掩盖。早期X线改变不明显,常误诊。本病的主要症状可持续一月至数月,一般需1年左右症状消失。

其病机为疔毒、疮疖、痈疽后,余毒不尽,藏于体内,或六淫邪毒侵久不解而化热成毒,或因饮食不节,情志郁乱,火毒内生。热毒随气血流注入脊柱或化为下焦湿热内注腰骶,以至经阻脉塞,气血壅结,酝酿化热后热毒内盛,腐蚀脊骨而发病。

【诊断】

(一)症状与体征

1.有疖肿、泌尿系感染病史,腰椎手术或穿刺史。

2.全身症状:起病急骤,有畏寒、寒战及高热,脓毒败血症症状明显,神志模糊,甚至出现昏迷等严重中毒症状。

3.局部症状:腰背或颈背痛剧烈而强迫病人卧床,拒绝移动身体。椎旁肌肉痉挛,脊柱平直呈板状,活动受限。压痛广泛但以病变椎骨为甚,叩击痛明显。有时可以出现腹痛及腹肌紧张。大型腰大肌脓肿可在股部触及,脓肿穿破皮肤形成窦道。

4.多数椎间隙感染者有神经根刺激症状,脓液刺激或压迫神经根,产生单侧或双侧的下肢放射痛,轻微的震动都可触发剧烈的抽搐状疼痛,神经根刺激征如直腿抬高试验明显加重。如压迫脊髓则很快出现双下肢麻痹和二便障碍。

5.可有脊髓炎或脑炎的临床表现。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及脱位。

6.慢性起病者中毒症状及局部症状轻,可有低热、乏力和食欲不振。主要表现为腰部持续性剧痛,伴有僵硬感,脊柱活动受限,病椎压痛明显,可有神经根性刺激症状。

(二)影像学检查

早期X线检查往往无异常,至少一个月后才可出现典型特征。起于椎体边缘者早期椎体上下缘出现骨密度减低区,逐渐病椎椎体破坏,骨质硬化变白、增生。骨桥形成宽而明显,颇具特征。后期椎间盘破坏严重,椎间隙狭窄或消失,临近受累椎体可融合为一。起病于椎体中央者,发病后四周内可见骨质疏松,以后骨质破坏,可见病椎有斑点状密度减低区,或融合成较大的骨质破坏,有时椎体被压缩成楔形。2~3个月后出现骨质增生,此后两种变化同时存在,但以增生为主。其早期即可出现周围软组织脓肿。椎间隙感染者椎间盘破坏迅速,椎间隙变窄,椎间盘上下缘椎体密度增加,逐渐硬化,形成大块骨桥。至后期,相邻椎体呈完全骨性融合。椎体可呈楔形,但很少发生严重塌陷,椎体压缩破坏多局限于1~2个椎体。一般无明显死骨。

CT检查可提前发现椎体内破坏灶和椎旁脓肿。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略增高,中性核左移,可有贫血现象。

2.血沉:增快。

3.血细菌培养、药敏试验及脓液涂片检查:可为阳性。

4.C反应蛋白:阳性。

5.波及椎管者脑脊液蛋白定量及白细胞计数增高。

【鉴别诊断】

1.脊椎结核 最易与本病相混淆,单纯性脊椎结核发病缓慢,全身症状可见低热、盗汗、乏困无力,这与脊椎化脓性骨髓炎明显不同,X线表现脊椎结核早期没有明显的骨质硬化,晚期虽有骨质增生、骨刺形成,但无宽、厚、致密的骨桥出现;脊椎结核合并窦道而有继发感染时,可与慢性脊椎化脓性骨髓炎相似,需做活检方能鉴别。

2.强直性脊椎炎 临床表现无脓肿或窦道出现。多见于青壮年男性,患者腰脊柱板直,或呈后凸。后期的典型X线表现为广泛而对称的韧带钙化,关节突关节强直,脊柱呈竹节样改变。

3.伤寒性脊椎炎 有伤寒病史;为亚急性炎症,腰背痛剧烈;白细胞减少,血清肥达试验阳性。

【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1.支持疗法 纠正全身情况,高热时降温,补液,注意休息,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预防和纠正酸中毒,并给予大量维生素C防止心肌损伤。病情危重者可少量多次输血改善全身状况。

2.抗生素治疗 根据脓液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适当抗菌素,联合用药持续使用1个月以上。

(1)氨苄青霉素:皮试阴性者,每日100~200mg/kg,分3次静脉滴注。有青霉素过敏史者禁用。

(2)头孢唑林钠:皮试阴性者,成人:每日9g,分3次静脉滴注。儿童:最大剂量100mg/kg/日,分3~4次静点。有头孢类过敏史者禁用。

(3)头孢噻呜钠:皮试阴性者,成人:每日9g,分3次静脉滴注。儿童:100mg/kg/日,分3~4次静点。有头孢类过敏史者禁用。

(4)头孢拉定:皮试阴性者,成人:最大剂量每日8g,分4次静脉滴注。儿童(1岁以上):50~100mg/kg/日,分3~4次静点。有头孢类过敏史者禁用。

3.局部固定 卧硬板床,绝对休息,避免脊柱活动和负重。疼痛剧烈时可配合牵引或石膏床、支具固定。

4.中医治疗

急性期治则:清热解毒,化瘀止痛。

可选用仙方活命饮加黄连解毒汤:金银花15g,天花粉9g,黄连10g,黄芩10g,黄柏10g,栀子9g,茯苓9g,陈皮9g,贝母12g,赤芍12g,当归9g,丹皮12g,穿山甲4g,没药6g,生草6g。每日1剂,水煎服。

慢性期治则:扶正托毒、益气化瘀。

可用神功内托散加减:白术15g,当归10g,黄芪15g,白芍8g,茯苓8g,陈皮5g,附子3g,木香5g,甘草5g,川芎5g,山甲5g,人参5g。每日1剂,水煎服。

(二)手术治疗

1.窦道处理 全身情况和局部炎症好转后,窦道有自行闭合的可能。若窦道长期不愈,可考虑行窦道切除及病灶清除术。

2.切开引流术 对有硬脊膜外脓肿形成者,应及时切开引流、冲洗。

3.椎板切除减压术 有硬膜外脓肿形成,脊髓或尾神经有受压症状时,应尽早施行椎板切除减压术,并充分吸引及引流,防止发生截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