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最新药物手册》第295页(869字)
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病理基础。脂质代谢紊乱、高血压、高血糖、肥胖、吸烟等均可损伤血管内皮,在诸多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作用下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广义说,降压药、降糖药、抗血小板药等均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临床上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主要指调脂药、抗氧化药及保护血管内皮药。
(1)调脂药
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的血脂异常指的是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的增高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降低。近来也认为脂蛋白(a)〔LP(a)〕的增高也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有关。
调脂药能以不同机制使血清TC、TG下降,HDL-C增高,可使心脑血管病发生率和病死率下降。临床常用的调脂药除胆汁酸络合树脂(考来烯胺等)、烟酸类(烟酸、阿昔莫司等)、苯氧酸类(吉非贝齐、非诺贝特等)外,发展最快疗效最好的为羟甲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即胆固醇合成强抑制药他汀类(statins)。该类药物最早是1976年由Eudo等从霉菌培养液中提取的美伐他汀(mevastatin),对HMG-CoA还原酶有竞争抑制作用,但不良反应多。不久又从另一种霉菌培养液中提取美伐他汀类似物洛伐他汀(lovastatin),经广泛研究证明有明显降低血清TC作用,不良反应轻,1987年美国FDA批准上市。此后10余年间,已有6~7种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上市,经大范围临床试验表明,各种他汀类药物可使TC下降18%~25%,LDL-C下降24%~60%,TG下降10%~29%,HDL-C升高6%~12%,可使冠心病发病率降低25%~60%,全病因死亡的危险性降低约30%,显着减少心绞痛和脑血管意外的危险性,并大大减少了冠脉搭桥、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的必要性,未见与冠心病无关的死亡危险性有所增加,可谓调脂药的新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