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整骨手册

骨折愈合过程

书籍:整骨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整骨手册》第28页(2013字)

骨折后,骨组织的修复过程可分为血肿机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骨痂改造塑形期,但这三期不能截然分开,而是依次交织演进的。

一、血肿机化期:骨折时,髓腔、骨膜以及骨折周围软组织的血管损伤破裂出血,在局部形成血肿。骨折断端的骨皮质,因局部血液供应断绝,可有0.2~0.4毫米长的一段发生坏死。血肿多于伤后4~5小时开始凝结,尔后血细胞破坏,纤维蛋白渗出,毛细血管增生,将血肿包围,并伸入其中,通过成纤维细胞和吞噬细胞,逐步将血凝块和坏死组织清除,而代之以肉芽组织——成纤维结缔组织,将两骨折端初步连结,此谓纤维性连接。以上过程,一般需2~3周。祖国医学称此期为活血生新期。

二、原始骨痂形成期:骨痂形成有两种方式。

(一)骨膜内化骨,即由骨膜直接形成的骨组织。骨折24小时后,在断端骨外膜生发层的成骨细胞开始增生,产生骨样组织并逐渐钙化,形成新生骨,这些新生骨亦称外骨痂,紧贴在两骨折端的骨皮质外面,越近骨折端处越厚,呈斜坡状。与此同时,断端髓腔内的骨膜,也以同样方式产生新骨,充填在髓腔内,称内骨痂。这两种骨痂,在骨折三天后即开始不断生长,并逐渐接近以至融合。

(二)软骨内化骨,是由骨折断端间的血肿机化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尔后逐渐转变为软骨。软骨细胞增生、变性、钙化而骨化,变成桥梁骨痂,并与内外骨痂相连。软骨内骨化较膜内骨化复杂而缓慢,所产生的骨痂在其初期耐折力较弱。

骨性骨痂,主要是经膜内化骨,即骨外膜形成的外骨痂。因此,在骨折的治疗中,任何对骨膜的损伤,如粗暴反复的手法整复、过度牵引等,均对骨折愈合不利,同时还应尽量设法减少软骨内骨化的骨痂。多数学者认为,骨折断端间的剪力活动,是促进骨痂经软骨内化骨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骨折固定期间,应制止成角、扭转等活动。当内外骨痂和桥梁骨痂完全融合,到能抗拒由肌肉收缩而引起的剪力和旋转力时,即为临床愈合,时间一般约需4~8周。此时,在X线片上,可显示骨干骨折的四周包绕有密度低于骨皮质的梭形外骨痂阴形。骨折断端间有数毫米骨质坏死段,因桥梁骨痂骨化进程缓慢尚未骨化,仍可见到较清晰的骨折线。这一期,祖国医学称“舒肝”、“补肾”接骨期。

三、骨痂改造塑型期:骨折临床愈合以后,成骨继续不断生成,骨痂排列逐渐规则和致密,与皮质骨界限不能分清,在X线片上骨折线消失,谓骨性愈合。这一由临床愈合到骨折线消失阶段称塑型期,一般需1~4年。在此过程中,随着肢体的运动,为了适应力学的需要,通过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相互作用,骨痂中骨小梁逐渐进行调整而改变排列,吸收不需要的骨痂,补充骨痂不足的部位,髓腔沟通,恢复骨骼之原形。

【附】 骨折的临床愈合时间和标准

骨折的临床愈合时间,是解除外固定的依据,为便于临床医生掌握固定时间,兹将1961年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学术座谈会议的“骨折愈合试行标准”附录如下,供参考。

一、临床愈合标准

(一)局部无疼痛。

(二)局部无纵向叩击痛。

(三)局部无异常活动(自动的和被动的)。

(四)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痂通过骨折线。

(五)外固定解除后,肢体能承受以下要求:

上肢:向前平伸持重一公斤,达一分钟者。

下肢:不扶拐在平地上连续行走三分钟,并不少于30步者。

(六)连续观察两周,骨折不变形者。

二、骨性愈合标准:

(一)具备临床愈合的条件。

(二)X线片显示骨痂通过骨折线,骨折线消失。

临床愈合时间的计算,指从观察第一天起,到开始治疗的日期,其所需要的时间,为临床愈合时间。常见成人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如下表:

成人常见骨折临床愈合时间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