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北京出版社《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第126页(5137字)

雷诺氏(Raynaud)病是血管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肢端小动脉痉挛,表现为阵发性四肢末端(以手为主)对称性间歇发白、紫绀和潮红,常由寒冷及精神因素诱发,多发于女性,发病年龄在20~30岁之间。该病属中医“痹证”、“寒厥”范畴。

1 诊断标准

1.1 病名诊断

1.1.1 临床表现:手指皮色突然变为苍白,继而变紫,发作时从指尖开始,向上扩展,伴有局部发麻、发凉、针刺感、感觉减退,持续数分钟后皮肤转为潮红,并感烧灼样疼痛,最后皮肤颜色可恢复正常。反复发作者可出现指部营养障碍,如皮肤萎缩或增厚,指尖弯曲畸形,指尖溃疡,甚至出现坏疽。

1.1.2 发病特点:突然发作,可自然缓解,但反复发作。

1.1.3 诱发因素:受冷或情绪激动。

1.1.4 检查项目:临床检查有冷水试验和握拳试验、指动脉压力测定、手指温度恢复时间测定、指温与动脉压关系测定。实验室检查有抗核抗体(ANA、ENA)、类风湿因子、冷球蛋白及Coombs试验等。

参考检查项目有免疫球蛋白、血清蛋白电泳、指动脉造影及低温动脉造影、甲襞微循环检查、上肢神经传导速度、双手相。

1.2 分类诊断

1.2.1 分型

梗阻型:有明显的掌、指动脉梗阻,多由免疫性疾病和动脉粥样硬化所伴随的慢性炎症而致,室温下指动脉压降低。寒冷情况下的正常血管收缩反应就完全引起发作。

痉挛型:无明显肢端小动脉梗阻,室温时肢端动脉压正常,临界温度(18℃~20℃)时才引起发作,有异常的肾上腺素能受体改变。

1.2.2 分期

早期:肢端皮肤颜色光泽正常。

中期:肢端皮肤苍白,粗糙,萎缩或增厚。

晚期:肢端皮肤硬化,指尖溃疡坏疽。

1.2.3 分级(暂缺待补)

1.2.4 分度

轻度:发作次数少,偶尔发作,持续时间短,每次发作约经0.5~1h缓解。

中度:发作频繁,每次发作持续时间>1h,需浸入温水中才能缓解,伴手指水肿。

重度:发作呈持续状态,手足持续性紫绀,指端营养不良,皮肤硬化,指尖溃疡坏疽。

1.3 证类诊断

1.3.1 血虚寒凝证(ZYXH20)

主症:手足不温,肢端冷痛麻木。

兼症:皮色苍白或淡红,面色暗淡。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或细涩。

1.3.2 气滞血瘀证(ZYVXK0)

主症:肢端青紫、肿胀、刺痛,性情急躁。

兼症:受寒或情绪激动则加重。

舌脉: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或细涩。

1.3.3 阳气虚衰证(ZYA100)

主症:肢端冷痛,腰膝酸软。

兼症:纳呆乏力,大便溏薄。

舌脉:舌质淡,脉沉细。

1.3.4 热毒壅滞证(ZBRD31)

主症:局部溃疡坏疽,灼热肿痛。

兼症:口渴尿赤便秘。

舌脉: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细数。

2 疗效标准

2.1 综合疗效评定

显效:主要症状及雷诺氏现象消失,对低温有较好的耐受力,主要理化指标基本正常。

有效:主要症状及雷诺氏现象减轻,手指耐受低温能力已有提高,但遇冷或情绪激动后仍有皮肤变色,主要理化指标有所改善。

无效:症状体征和理化检查较治疗前无变化。

加重:症状体征和理化检查较治疗前明显。

2.2 证候计分评定

2.2.1 计量评分

2.2.1.1 雷诺氏现象

3分:2小时以上缓解。

2分:1~2小时内缓解。

1分:半小时内缓解。

2.2.1.2 疼痛

6分:疼痛严重,不能耐受,标尺数8~10。

4分:疼痛明显,经常持续出现,标尺数4~7,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2分:疼痛时轻时重,标尺数3~4,间断出现,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0分:无疼痛者。

2.2.1.3 皮肤颜色

3分:色红赤者。

2分:色紫暗者。

1分:色暗红者。

0分:皮色不红者。

2.2.1.4 发热

3分:体温波动在39℃以上。

2分:体温38℃~39℃。

1分:体温37.5℃~37.9℃。

0分:体温正常。

2.2.1.5 光泽度

3分:粗糙增厚。

2分:伴有坏疽。

1分:肿胀。

2.2.2 证候疗效评定

显效:证候全部消失,积分为0或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差≥70%。

有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差≥50%而<70%。

无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差<50%。

加重:治疗后证候积分超过治疗前者。

3 分证论治

3.1 血虚寒凝证

治法:养血散寒,温经化瘀。

主方:当归四逆汤(《金匮要略》)。

药物:桂枝10g 细辛3g 当归15g 白芍20g 通草6g 大枣10g 桃仁10g 炙甘草10g

3.2 气滞血瘀证

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主方: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

药物:桃仁10g 红花10g 当归15g 五灵脂6g 制香附10g 羌活15g 川膝6g 制乳香6g 制没药6g 炙甘草10g 川芎10g

3.3 阳气虚衰证

治法: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主方:阳和汤(《外科全生集》)。

药物:熟地黄15g 当归15g 肉桂10g 白芥子12g 炮姜炭15g 麻黄6g 甘草6g 鹿角胶(烊化)15g

3.4 热毒壅滞证

治法:清热解毒,化瘀通络。

主方: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

药物:金银花30g 玄参15g 当归30g 生甘草6g 蒲公英20g 丹皮15g 赤芍15g 忍冬藤30g

4 成药应用

4.1 血虚寒凝证

4.1.1 昆药牌血塞通注射液:活血化瘀。1次20~30ml稀释后静滴,每日1次,疗程2周。

4.1.2 999牌复方丹参注射液:活血,理气,化瘀。1次20~30ml稀释后静滴,每日1次,疗程2周。

4.1.3 华西牌乐脉颗粒:益气养血,活血化瘀。1次1袋,每日3次,疗程4周。

4.1.4 地奥牌黄芪注射液:大补元气。1次20~30ml稀释后静滴,每日1次,疗程2周。

4.2 气滞血瘀证

4.2.1 金殿牌云南灯盏花注射液:活血行气。1次2ml肌注,每日2次。1次10~20ml稀释后静滴,每日1次,疗程2周。

4.2.2 以岭牌通心络胶囊:活血通络。1次4粒,每日3次,疗程4周。

4.3 阳气虚衰证

4.3.1 999牌参附注射液:回阳救逆。1次20~30ml稀释后静滴,每日1次,疗程2周。

4.3.2 登峰牌宁心宝胶囊:温阳固本。1次2粒,每日3次,疗程4周。

4.4 热毒壅滞证

4.4.1 地坛牌清开灵注射液:清热解毒。1次20~30ml稀释后静滴,每日1次,疗程2周。

4.4.2 蒲公英牌安脑丸:清热解毒。1次2丸,每日2次,疗程4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