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性肢痛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北京出版社《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第138页(3884字)

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以肢端阵发性血管扩张为特征的综合征,以双手、双足发作性疼痛、皮肤温度增高和发红为主要表现,多见于青年女性。该病属中医“脚板红”、“手足痛”范畴。

1 诊断标准

1.1 病名诊断

1.1.1 临床表现:肢端阵发性烧灼样或针刺样疼痛,昼轻夜重,可伴有大量汗出,病变部位主要为足底,其次为手掌,常为对称性,亦有先累及一侧,再波及对侧者。检查患处皮肤发热,发红,局部温度升高至35℃~37℃,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增强。

1.1.2 发病特点:发病多为青年女性,儿童亦可发病。呈阵发性,发作间歇期仍有持续性钝痛。

1.1.3 诱发因素:受热、室温高、行走久立或肢体悬垂均可引起发作。

1.1.4 检查项目:甲襞微循环检查,提示肢端微血管对温热反应增强,毛细血管内压升高,管腔明显扩张。

其他检查有以ST-Ⅰ数字体温计测患处体温,并可做局部血流图检查。

1.2 分类诊断

1.2.1 分型

原发性:多为女性,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占本病之92.86%。

特发性: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在春天2~3月气温突然转暖时发生,发病2~15d自愈。

1.2.2 分期(暂缺待补)

1.2.3 分级(暂缺待补)

1.2.4 分度

轻度:初始发病,多单侧肢体,尚能忍受。

中度:双足或双手红肿灼痛,病人难以忍受。

重度:伴有皮肤指甲变厚,皮肤坏死。

1.3 证类诊断

1.3.1 风毒入络证(ZBFD00)

主症:局部肌肤红肿疼痛,灼热,发热汗出。

兼症:恶风口渴,或伴红斑。

舌脉:舌质红苔黄,脉数。

1.3.2 火毒窜络证(ZBUD61)

主症:局部肌肤灼热,疼痛,色赤瘙痒。

兼症:喜冷恶热,入夜尤甚。

舌脉:舌尖红,苔黄,脉洪数。

1.3.3 瘀热阻络证(ZYXRC0)

主症:低热,患处灼热疼痛,色绛紫。

兼症:局部胀,痛处不移,拒按。

舌脉:舌质暗红,有瘀斑,脉细弦数。

2 疗效标准

2.1 综合疗效评定

显效:疗后1年内,症状虽再次出现,但疼痛程度较前有明显减轻,各种物理检查基本恢复正常者。

有效:疗后1年内,症状虽再次出现,但疼痛程度较前有明显减轻,各种物理检查有所恢复者。

无效:经治疗后,症状反复出现,程度及物理检查无改善者。

加重:经治疗后,疼痛程度加重、物理检查恶化。

2.2 证候计分评定

2.2.1 计量评分

2.2.1.1 疼痛

6分:疼痛严重不能耐受,标尺数8~10。

4分:疼痛明显,经常持续出现,标尺数4~7,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2分:疼痛时轻时重,标尺数3~4,间断出现,不影响工作和生活者。

0分:疼痛消失者。

2.2.1.2 皮肤颜色

2分:色红赤持续不消失者。

1分:色红时消者。

0分:皮色不红者。

2.2.1.3 发热

3分:体温波动在39℃以上。

2分:体温波动在38℃~39℃。

1分:体温37℃~37.9℃。

0分:体温正常者。

2.2.2 证候疗效评定

显效:证候全部消失,积分为0或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差≥70%。

有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差≥50%而<70%。

无效: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差<50%。

加重:治疗后证候积分超过治疗前者。

3 分证论治

3.1 风毒入络证

治法:清热疏风,凉血活血。

主方:白加桂枝汤(《金匮要略》)合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药物:生石膏30g 知母20g 炙甘草10g 桂枝10g 生地20g 赤芍30g 粳米10g 当归15g 川芎10g

3.2 火毒窜络证

治法:清热泻火,凉血止痛。

主方:四妙勇安汤(《验方新编》)合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药物:玄参30g 当归15g 金银花30g 生甘草10g 黄连6g 黄芩12g 黄柏10g 栀子10g

3.3 瘀热阻络证

治法:活血化瘀,凉血止痛。

主方: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合犀角地黄汤(《温病条辨》)。

药物:桃仁10g 红花10g 当归15g 赤芍15g 川芎10g 丹皮15g 水角(包)30g 生地30g

4 成药应用

4.1 风毒入络证

4.1.1 京康牌川芎嗪注射液:祛风活血。1次120mg稀释后静滴,每日1次,疗程2周。

4.2 火毒窜络证

4.2.1 玛奇卡牌脑立清胶囊:清心宁神,平肝泻火。1次3粒,每日3次,疗程4周。

4.2.2 地坛牌清开灵注射液:清热解毒。1次20~30ml稀释后静滴,每日1次,疗程2周。

4.2.3 戎州牌穿琥宁注射液:清热解毒。1次60~80ml稀释后静滴,每日1次,疗程2周。

4.3 瘀热阻络证

4.3.1 蒲公英牌安脑丸:清热解毒。1次2丸,每日2次,疗程4周。

4.3.2 桂冠牌脉络宁注射液:养阴清热,活络化瘀。1次10~30ml稀释后静滴,每日1次,疗程2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