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调查实施方案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植物保护统计手册》第31页(3931字)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统计调查更是如此。统计调查是一项复杂、细致的工作,为了在调查过程中统一认识、统一内容、统一方法、统一步调,确保调查顺利进行,获得真实、及时和完整的统计资料,调查前必须制定一个周密的统计调查方案,作为调查的指南和基础,以便严格按照调查方案的规定付诸实现。比如把植物保护专业统计调查研究过程,比作是建筑一座楼房,那么,制定调查计划是给这座楼房绘制施工蓝图,使这项复杂的,严格的科学工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一、统计调查方案的功能

调查方案的功能,从它在统计调查和统计工作中的职能、地位和承担的任务进行深层次、多方位的分析,具有以下功能。

(一)基础功能 认识源于实践,调查是一切认识的基础。因此,统计调查是统计工作的基础,反映统计调查全过程的统计调查方案,则是统计调查的基础。调查方案是否科学、详尽,是统计调查乃至整个统计工作的关键之所在。

(二)宣传功能 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工作,是植物保护工作的主体,植物保护专业统计调查方法的产生、发展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因此,植物保护专业调查方案的制定与执行,应当动员广大植物保护技术干部积极参与,使调查者和被调查者都了解调查目的、要求及有关技术,其中最主要的是抽样调查技术与统计分析方法,它与测报调查既相关联系,但又有区别,因而需要融汇贯通,形成一个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专业知识体系,从而强化搞好统计调查的责任心。

(三)实施和监检功能 调查方案制订的目的是为了实施,以期圆满地获得统计调查资料。统计调查方案必须是切实可行,能够实施的调查计划。调查方案是实实在在的实施蓝图,调查过程要经常进行监督、检查,严格履行调查方案的条款,按方案的规程操作,才能确保调查资料的质量。

(四)认识功能 统计作为认识的方法,它经历了较长的历史时期。植物保护专业统计起点低,时间晚,但它自始至终也是一种认识活动,同样肩负着认识社会,认识自然现象的职能。统计调查是认识的起点,从认识的阶段分析,属感性认识阶段,将调查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和分析,揭示其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才能把统计工作的全过程上升为理性认识,完成统计工作的全过程。

(五)存档功能 精心设计的统计调查方案是重要的档案资料,具有归档积累价值。因为一方面,依据调查方案进行调查的资料是宝贵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农作物病虫发生、危害情况等统计调查具有连续性,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调查掌握的农作物病虫数量现象的动态变化,它对分析其发生、消长规律和制定治理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同时,在制定新的调查方案时,需要借鉴以往的调查方案,使之在原有调查方案的基础上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以期调查方案一次比一次更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也便于保持资料的可比性,使调查工作更富有成效。

二、统计调查方案的结构

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要素,从统计调查工作业务和调查方案的文体分析,应由以下诸要素组合。

(一)调查目的 植物保护专业统计调查目的是指为什么开展这项业务,通过调查要揭示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这是统计调查方案最基本、最核心的要素,其他要素都是服务于它,受它制约的派生要素。如农作物病虫草发生、防治情况抽样调查,调查目的是要掌握主要病虫草鼠年度间,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田间分布状况及在寄主作物上数量变化动态,通过对数量现象的统计分析揭示出农作物病虫在各种生态环境条件下的特征,从而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或相关)关系,达到为加强病虫防治,制定宏观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之目的。为达此目的,光靠对病虫数量变化进行调查是不够的,还需要对病虫防治情况、农药、药械使用及防治技术措施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类似这些调查要素均是为“揭示规律,制定宏观管理决策”而服务的。

(二)调查对象和单位 调查对象是指统计调查的总体范围,调查单位是构成调查对象(总体)的个体,如:调查一个省棉花枯、黄萎病这一检疫对象的发生情况,省内凡棉花枯、黄萎病发病县(市)都是调查单位。

(三)调查项目 指要调查的具体内容,是直接体现调查目的的要素。调查项目一般除将各项目科学分类、排列编制成调查表外,还需附有填表说明。在确定调查项目时,除要根据调查目的的要求和被研究现象的特点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确定的调查项目应当既是调查任务所需,又要能够取得答案。

②确定的调查项目应尽可能地做到项目之间相互联系,以便从取得的资料中核对答案的准确性。

③调查项目的涵义要明确、肯定,必要时可附以调查项目解释。

④明确调查项目的答案形式,答案有的用文字填写,有的用数字填写。

(四)调查方式 是指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植物保护专业统计调查的主要方式是统计报表,为了确保报表的质量,还进行了统计抽样调查、典型调查(指系统测报调查)、重点调查乃至普查(如植物检疫对象及新发生危险病虫对象的调查)。调查的具体目的不同,调查的方式也各异。上述几种不同调查方法,是从侧重于各异的角度去认识自然现象而成立的。如系统测报侧重于掌握病虫发生、消长的全过程,而统计抽样调查则侧重于了解某病虫在一定时空状态下的水平分布。各种不同的调查方式,出自不同的调查目的和可行程度。如要想知道某地一代二化螟在早稻田间的数量分布,常规方法应该将该地早稻每块田虫量(卵量)相加,求得总量,除以田块总数。但是将所有早稻田都查一遍,这是无法做到的,只能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即首先将该地早稻按生长状况分成几类,然后在各类田随机抽取样本,以样本的加权平均数去推算该地早稻上一代二化螟的平均虫量(卵量)。确定用哪种调查方式,首先是依据调查目的,然后是既保证资料的准确性还要考虑到可行性,两者相互结合。

(五)调查时间 即指统计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不是仅指调查人员从事调查活动的时间。如进行农作物病虫统计抽样调查,其资料所属时间与调查人员的田间调查活动应当是统一的,而进行农户访问调查时,所搜集的基本情况等资料所属时间与调查人员的调查时间就不是统一的,它就要以资料所属时间定为统计调查时间。如病虫防治时间、农药拌种、施肥等统计项目的调查时间,不必规定调查人员的调查时间,因为这类资料可以采取“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自填调查”等方式搜集,其农事操作时间即是统计所属时间。

(六)调查实施计划 是落实执行调查方案的具体计划,包括未列入以上要素的调查事宜,如调查地点、人员、经费等。

三、制定统计调查方案的方法

(一)依据农村社会经济统计学的基本原理,把理论基础融汇于统计方案之中 如农作物病虫发生情况抽样调查方案的各个调查项目,其科学的内涵是什么,应当根据统计学原理所阐明的实质确定。如某病虫“发生面积”这一统计调查项目,仅从统计学原理上解释其“指标”涵义,应当是“反映实际存在的一定事物总体现象的数量概念(或名称)和具体数值”。根据这一原理,在调查方案中,某病虫“发生面积”的科学内涵即是“指通过各类有代表性田块的抽样调查,其病虫发生密度或为害率达到防治指标的面积,尚未确定防治指标的病虫,按应治面积计算”。而在调查项目说明中,则要详尽介绍“发生面积”的田间调查和资料统计方法,田间调查方法这里不作介绍。资料统计方法:依据某病虫抽样调查的各级田块数,除以调查总田块,计算出各级田块百分率,累加达到防治指标以上各级田块百分率之和,乘以寄主作物种植面积即为该病虫代表范围的发生面积。计算公式:发生面积=∑Ni×Si(或S),式中Ni为田块百分率,Si为作物种植面积。

(二)统计调查方案的制定具有法规性,不能随心所欲 《统计法》规定统计调查必须按照经过批准的计划进行。植物保护专业统计调查方案要按照植物保护专业报表制度中规定的调查项目编制。

统计调查方案必须环绕“调查目的”这一重点,如调查单位和对象,调查项目和调查方式的确定等,都应当从属于调查目的,为之服务,不可偏离。植物保护专业统计语言特点即是数字语言,其方案通过表格反映,井井有条,一目了然,既便于归纳汇总,又减少了文字叙述。因此制定植物保护专业统计调查方案应有文有表,文表相济。在文字表述上要做到言简意明。言简,指调查方案的语言要精炼,有话长,无话短,意尽言止;意明则指调查方案的各条规定必须清清楚楚,不可含糊其词,模棱两可,使人产生歧义,要让被调查者对方案中的规定只有一种理解。尤其是须用数字计量的项目,若存在项目含义、计算方法和范围交代不清,被调查者各按自己的理解填报,将会使资料失去可比性和科学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