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调查的基本方式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植物保护统计手册》第23页(6938字)

统计调查的种类是对整个调查方式、方法的概括,也是正确理解统计调查的基本知识。统计调查的几种分类,是从不同角度提出的,各种分类是相互联系、互相交叉进行的。在实际工作中,究竟采用哪种方式、方法调查,要根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的性质以及特点来确定。按搜集资料的组织方式不同,区分为统计报表与专门调查;按包括的调查单位的范围不同,有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从对调查对象登记资料的时间是否有连续性,可分为经常性调查,一次性调查和定期性调查等。

一、组织形式

(一)统计报表制度 是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表式、指标内容、报送时间和报送程序,自上而下的统一布置,自下而上地逐级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形式,统计上通常把这一整套提供基本统计资料的组织形式叫统计报表制度。我国的统一报表制度中规定有基本统计报表制度和专业统计报表制度两种。把提供统计资料的表格叫做报表。我国的统计报表分基本统计报表,由国家统计局统一制定颁发,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专业统计报表,由国务院下属各部委按本部门技术经济管理的需要制定的,在本系统内部执行,是所属单位填报的业务技术性统计报表,又叫部门统计报表,如农业部下达给植物保护部门所填报的统计报表;综合报表,由各级国家统计组织和业务主管部门根据下属单位报送的基层报表汇总整理填报的统计报表,反映一个部门、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动的基本情况。

1.统计报表制度的特性和统计报表的意义 统计报表是我国定期取得统计资料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进行科学决策,指导经济工作,定期获得全面、完整的经济信息的基本方式。植物保护专业统计报表,是由农业部为适应本部门业务技术管理的需要,用以在本系统内搜集植物保护部门的业务技术资料,作为基本统计报表的补充而设置的专业统计报表,它由各级植物保护部门按期(年报、定期报)提交统计报告。因此,专业统计报表工作也应当列入统计部门的重要工作,专业技术部门尤其是基层单位,应把统计报表看作“请示报告”制度的组成部分,有责任保证报表资料的正确性和及时性,以便能及时汇总。

统计报表制度具有下列特点:

①特有性。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国民经济的主要过程和主要方面由国家实行统一领导,这为建立科学的统计报表制度提供了可能。以前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方针是以计划经济为主,以市场调节为辅,这决定着我国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建立健全的统计报表制度的必要性。今后,我国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仍应建立统一的统计报表制度,并加强统计工作。

②统一性。统计报表的指标内容、表格形式、报送程序等都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在报表实施范围内,各单位都必须严肃认真地贯彻执行,如实填报。填报时,其指标含义,计算范围,计算单位,计算方法,分类方法和分类目录等都要和国家统一的统计口径保持一致。对报表内容,只能在保持国家统一的基础上延伸。

③科学性。报表指标体系的含义,其内涵和外延都是经过试验后制定的既具有坚实的基础,又有很强的可行性,同时,它根据变化的情况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能客观反映事物发展和变动时期的不同情况。

④准时性。统计报表的报送时间是由国家统一规定的,在报表实施范围内的各单位,都必须严格遵守,这就保证了统计资料的准时性。

⑤可靠性。统计报表是建立在原始记录台帐基础上的,加之调查方法、计算口径都有明确的规定,调查人员一般都进行了专业培训,一般来说,这些资料准确可靠。

2.统计报表的指标内容、概念和应具备的基本要求

(1)统计指标的概念 统计报表的统计指标,是指反映同类事物(某现象)数量特征的范畴。它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部分构成。指标名称表明统计所研究现象数量方面的科学概念即质的规定,它构成了理论上的统计指标。为了反映客观现象的数量方面,通过统计工作取得数值,即指标数值,才能表现客观现象的数量特征。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相结合,构成了一个具体的统计指标。如水稻纹枯病发生面积1800万亩次,就是一个具体的统计指标。发生面积是指标名称,1800万亩次是指标数值。由于统计指标反映现象的数量特征,都具有特定的时间、地点等条件,上述统计指标的完整表述应为:“湖北省1991年水稻纹枯病的发生面积为1800万亩次”。这样一个统计指标中,包括以下六个要素。

①指标名称:水稻纹枯病发生面积;

②计算方法:以统计抽样调查资料为依据,计算各级发生面积比例,累加达到防治指标以上各级发生面积比例之和,乘以该病寄主作物种植面积,即为发生面积;

③计量单位:万亩次;

④时间期限:1991年;

⑤空间范围:湖北省;

⑥指标数值:1800万亩次。

这六个要素的集合,构成了完整的统计指标。

(2)统计指标应具备的基本要求并不是凡能够用数量表现的范畴,都可以构成一个统计指标,它还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

①指标的范围与内容必须有明确的界限;

②指标的内容必须同质,可以统一计量;

③指标的计算方法必须一致。

(3)统计指标的具体内容 统计报表的核心内容,是由一系列统计调查项目构成的。如农作物病虫草的发生面积,防治面积,挽回损失,实际损失,发生程度,植物保护技术措施,农药、药械销售量等调查项目,就是构成植物保护专业统计年报表和定期报表的基本资料,即统计报表的具体指标内容。

3.统计指标体系和指标体系的作用 为反映事物实际存在的总体数量概念(或名称)和具体数值而制定一套互相联系的统计指标,即为统计指标体系。它包括说明现象规模大小,数量多少的数量统计指标和说明事物深度的质的属性的量的质量指标。

从认识角度看,客观事物作为一个系统,系统内各子系统、各个侧面都存在密切联系,系统和环境之间也存在密切联系,要有效地认识客观现象,必须系统地、全面地看问题,这是产生统计指标体系的基础。从认识的工具来看,统计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有力武器之一,是以统计指标为语言的,但是,一个统计指标只能反映一个侧面,因而作用是有限的。要从数量上全面地系统地认识客观事物,就要用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的作用,就在于能够从事物之间和事物各个方面的互相联系上系统地、全面地反映情况,以便得到所研究对象的主要特征、变动状况、发生发展规律等信息。

4.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

(1)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是基层单位通过一定的表格形式,对业务、技术、管理活动观测值所进行的最初记录。如测报部门的病虫系统观测记录表,统计抽样的田间调查记录表等,都属原始记录。统计报表制度是建立在各项原始记录资料统计计算的基础上的。原始记录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报表数字准确性和报表提交的及时性。建立和健全基层原始记录制度,是贯彻执行统计报表制度的主要条件。原始记录又是反映基层业务活动和各种事物生态现象最基本的原始资料,它对加强本行业技术管理,系统积累科技资料,探索自然界各种生物及其变动环境的相关关系和规律都有重要意义。

原始记录的范围很广,农业生产过程中与植物保护相关的主要内容包括:粮棉油及主要经济作物耕作制度,品种布局,作物播期,生育状况,施肥水平,水肥管理,病虫防治及其他生产措施,如农作物病虫防治技术的改进和提高,植物保护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药、药械使用与销售等情况。

(2)统计台帐。利用原始记录各项资料来编制统计报表,中间通常需要设置各种统计台帐。统计台帐,就是按照统计报表和统计工作的需要,用一定的表格形式将分散的原始记录资料,按照报表要求和时间顺序,集中记在一个表册上。科学地设置统计台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一是随时集中过录各项原始台帐,便于前后对比,检查资料的准确性,发现问题可及时更正。二是为编制报表做好准备工作。将原始资料的过录工作分散在平时做,到期只需把这些数字加以汇总就可做统计分析,编表费时少,保证报送及时性。三是系统积累资料,可以避免资料散失,也便于反映变化动态,及时给领导提供参谋信息。

(二)专门调查 专门调查就是为了一定目的而专门组织起来收集统计资料的组织形式,多属一次性调查。其目的主要是取得事物在某一时点上的数量资料。在不能实行报表制度的单位和个人,专门调查是他们从事统计活动必须采取的方式;在实行统计报表制度的单位,专门调查可以用来补充统计报表全面搜集资料之不足。它不需要连续登记,只需反映事物在变动过程中,在一定时点上所达到的水平。普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以及抽样调查都属专门调查。

二、调查范围

按照调查对象包括的调查单位的范围不同,统计调查有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之分。

(一)全面调查 全面调查是指在统计调查过程中,对调查对象的所有单位都进行调查。它能够掌握比较全面准确的统计资料。统计报表制度和普查属于全面调查,采用全面调查方式收集调查对象的全面统计数字,即为调查总体的总量资料。如植物检疫情况的调查,对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进行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以及种苗检疫、违章处理等情况的统计,就必须对所有的植物检疫机构无一例外地进行调查。这种调查属全面调查。植物保护专业统计报表中,属全面调查的还有植物检疫对象及所发生危险病、虫、草防治情况;农药中毒情况;植物保护系统农药、药械进、销、存情况;主要农作物病虫防治措施;植物保护系统人员情况;植物保护服务组织及有偿服务情况;农药试验、示范、推广项目;县级以上各级植物保护机构等情况的调查,都必须采用全面调查的方法。全面调查是搜集统计资料的主要方法,但全面调查需要化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而在调查内容上只能限于最重要、最基本的指标。

(二)非全面调查 非全面调查是指在统计调查过程中,对调查对象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是非全面调查。这类调查都是为了解决或研究某一个问题,在调查对象中取出一部分调查单位进行调查的。其优点是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取得资料。植物保护专业统计中属非全面调查的项目有:农作物病虫草鼠发生、防治及危害情况的调查;农作物灾害情况的调查;植物保护机械使用量的调查;植物保护服务网络组织发展计划的调查。值得注意的是,上述调查项目,从调查的单位来讲是非全面的,但使用这些资料研究的对象是统计总体。如对农作物病虫草鼠发生、防治情况的调查,是采用抽样调查方式取得原始资料的,具体讲是:按统计单位数的20%,分类选择调查单位,依据随机原则按代表面积占种植面积5%的比例,抽样调查各病虫的寄主田,汇总抽样点的资料,建立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经统计计算所获得的数据,即为调查总体的总量资料。

三、调查的时间连续性

统计调查按对调查对象登记资料时间的连续性不同,可分为经常性调查、定期性调查和一时性调查三种方式。这三种调查方式是有联系的,对于同类现象,经常性调查是反映该现象的变动过程的;一时性调查则反映该现象经过变动,在一定时点上达到的水平;而定期性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现象在变动过程中的进行状况,以便随变动进程作因势利导的转化工作的。也就是说,它主要服务于领导机构掌握变动情况,指导生产。

(一)经常性调查 经常性调查是指对被研究对象进行不间断地连续性搜集统计资料的一种调查方式。它的特点是随着调查对象情况变化进行连续不断地登记。这种调查,要以健全的、系统的原始记录为基础,收集总体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变动)全过程的资料,利用这些资料,可以探索调查对象发展变化的趋势及变异规律。农作物主要病虫的系统测报调查,就属经常性调查。对农作物主要病虫发生、防治情况统计抽样调查,就必须建立在系统测报调查的基础上,以系统调查的信息指导统计抽样的田间调查。如确定水稻一代二化螟发生情况的统计抽样调查时间,就得以当年测报部门预报的一代二化螟卵孵盛期、防治适期等信息作为参考资料,再结合气候、作物长相等因素,综合分析拟定田间调查日期。

(二)定期性调查 定期调查指每隔一定时间进行的调查。它的内容一般只限于生产中最主要的指标。它的主要作用是反映和检查生产阶段情况和变化动态,为上级提供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继续指导生产和工作的依据。如农作物病虫发生、防治情况半年报,农药、药械销售、库存情况半年报,就属定期性调查。这种调查旨在了解阶段情况,对资料质量要求不严,允许利用抽样调查的部分资料分析估算,计算危害损失时也可用预计产量,但这种调查资料,要求准时上报,时效性极强。

(三)一时性调查 一时性调查是指间隔一定时间,一般是相当长时间(如1年以上)的不连续调查,它主要是对调查对象在一定情况时点上的状态进行调查。一次性调查主要取得事物在某一时点上的数量资料,对于一些在一定时间内变动不大的指标,可以采用一次性调查。如对县及县以上植物保护机构的调查,就不需年年进行。

四、统计调查搜集资料的方法

统计调查方法是指向调查单位搜集原始资料时采用的方法。搜集资料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和通讯法等四种,它们各有不同的特点及其运用场合。

(一)直接观察法 是指调查人员亲自到现场对调查对象进行观察、计量、点数和登记资料,直接取得第一手调查资料的方法。如农作物病、虫、草鼠抽样调查中,对各病虫发生、危害情况的调查就是由调查人员直接深入田间对病、虫分别进行观察、查数和记载。这种方法取得的资料准确、可靠,但花费人、财、物力较大,时效性差,有局限性。

(二)报告法 是调查单位以各种原始记录和统计分析资料为依据,填写调查表、提供统计资料的方法,县以上各级植物保护站填报的植物保护专业统计报表,就属报告法。

(三)采访法 是根据被调查人员回答调查者提出的问题而收集资料的方法。如植物保护部门为了整理解放以来植物保护专业统计资料,采取走出去或请进来的办法,向已离、退休或现已离岗的原植物保护战线老同志进行调查的方法即为采访法。这种方法又可分为口头询问法和被调查者自填法。

1.口头询问法 是由调查人员对被调查者直接询问或由调查人员召开座谈会了解情况,搜集资料的方法。其优点是调查人员与调查者直接接触,可以随时解释被调查者提出的问题,纠正所取资料中的差错,故所得资料比较准确,缺点是需要较多的人力和时间。

2.被调查者自填法 是指调查人员将调查表交给被调查者,由被调查者按要求真实填写。如湖北省1991年下发的整理历史资料方法中的“原始记录台帐”就是由被调查者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后统计分析的。这种方法适用于具有一定政治水平和有填表能力的被调查单位。

(四)通讯法 利用通讯的方法搜集资料,包括电话联系、电报传真、邮政通讯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