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气、营、血辨证特点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南大学出版社《虞张冯中医儿科手册》第32页(2027字)

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叶天土所创立的对外感温热病辨证的一种方法。疾病初起在卫分,病情较轻;继之到气分,病情较重;再入营分、血分,病情更重。四个阶段各有其特点,但又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相互联系的。疾病的一般转变规律是按照卫、气、营、血的顺序进行,如小儿呼吸道感染,开始病在卫分,进而发生肺炎(肺热证),则病至气分,再严重者可发生惊厥、昏迷或出血,则病邪已入营血。但是,有些患儿起病急骤,可不按一般规律转变,如小儿中毒型肺炎、感染性休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发病时热邪就在气分、营分或血分。因此,辨证论治不可拘泥于一般规律。

(一)卫分病的辨证特点 卫有卫外的意思,卫分证主表,邪在皮毛与肺。卫分证是指温热病邪侵犯肺卫,致使卫外功能失调,肺失宣降所表现的证候。当温热邪气侵入人体,首犯肌表,使卫气失去其正常功能,乃出现卫分病证。本证是以发热恶寒并见(热重寒微),舌边尖红、脉浮数为辨证要点。温热之邪犯肌表,卫为邪郁不能达外,故发热,微恶风寒;温热之邪属阳,故多为发热重、恶寒轻。舌边尖红,脉浮数,为温热之邪初犯肺卫之证。本证相当于八纲辨证的表热证,其辨证特点见前述表1-1,同时也包括暑温表证、湿温表证、秋燥表证等;八纲辨证的外感风寒表证则不属温病范畴。

(二)气分病辨证特点 气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内传脏腑、正盛邪实、阳热亢盛所表现的里实热证候。根据热邪侵犯肺、胃、胆、肠等脏腑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见证。气分证是卫分证的进一步发展,病邪入里的阶段,温邪亦可直入气分;而营分或血分证,经治疗好转后传出也可成气分证(即透营转气)。由卫分传入气分的主要表现有发热、不恶寒、反恶热、大汗、便结、口渴、舌苔变黄变厚、舌质红及出现脏腑症状等。气是指人体各脏腑的功能,气分证候是指各脏腑功能受到影响的表现,它的范围比较广,包括肺、肝、胆、脾、胃、大肠、膀胱、小肠等热证。气分证与八纲辨证的里热证相似,包括各脏腑大部分的热证。总之,凡温热病,卫分之邪已清,又出现脏腑证候而没有营血证者,均属气分证。其审证要点是:发热不恶寒,反恶热,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根据兼见症状之特点,再进一步判断何脏、何腑受病。气分证时,里热炽盛,邪正相争,故身热,不畏寒,反恶热;热灼伤津,则口渴、苔黄;热盛血涌则舌红,脉数有力。小儿气分证候为儿科热性疾病常见的一型,多见于各种温热病的未见营血证的中期与极期,或某些疾病(如麻疹等)从营透气的恢复期。

(三)营分病的辨证特点 营分证是指温热病邪内陷、劫灼营阴、心神被扰所表现的证候。营分证是气分证的进一步发展,表示疾病又更深入一层。或病邪从卫分直传营分(即“逆传心包”),表示病情急迫危重。其辨证要点是:身热夜甚,心烦神昏,舌红绛,脉细数。病邪进入营分显示热邪深入、正气受损(即营阴受损),营伤阴虚则身热夜甚。营气通于心,营分热邪常威胁心包,影响神志(心);并可影响肝、肾等脏的功能,而有心烦、意识障碍或惊厥。又因热盛耗损津液,故营分证时舌绛而干、少苔,脉细数。营是血中之气、血中的营养物质,故营分与血分常不可分割。营分证如再一步发展则入血分。若病情好转亦可由营分转出而为气分证。

(四)血分病的辨证特点 血分证是指温热病邪深入阴血,导致动血、动风、耗阴所表现的一类证候。一般说来血分病是热邪最深入、病最严重的阶段,多由营分证进一步发展而来,常影响心、肝、肾等脏的生理功能。血分证候除具有热入营分的证候外,一般多有各种出血及斑疹等。其辨证要点是:身热夜甚,昏谵,斑疹紫黑,舌质深绛,脉细数。当邪热入血,灼伤阴血,阴虚内热夜发,则身热夜甚;血热内扰心神,故躁动不安,甚或昏谵;邪热迫血妄行,则见出血;灼伤津液,血行缓滞,故见斑疹紫黑,舌质深绛,脉细数。不过,我们体会有时血分证不见得比营分证重,还应具体分析对待。如小儿血分证有时仅见斑疹透发或吐血、衄血等出血证候,若未伴发昏谵,则并不比营分证的神昏、谵语者更为严重。若血分证同时并见营分证,才是最严重的证候。

(五)卫气营血同病 小儿感受温热疫毒之邪传变迅速,故临床上卫气营血各阶段的传变界限有时难以分清。如重症乙型脑炎、败血症等,通常均可表现为几个阶段的病证同时出现,如卫气同病(卫分证加气分证);卫营同病(营分证加恶寒、头身痛);气营同病(气分证加舌绛或意识障碍);气血两燔(气分证加血分证)及卫气营血同病(又称表里热毒,即营分、血分证加恶寒、苔焦黄起刺或无苔,脉洪大而数或沉细数)。

小儿卫气营血临床辨证特点及常见疾病的举例,请参阅第十二章发热节的辨证论治中有关的内容。

上一篇:切诊 下一篇:虞张冯中医儿科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