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南大学出版社《虞张冯中医儿科手册》第191页(2622字)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累及全身各脏器,以肺结核最多见。一般临床表现有低热、咳嗽,疲乏,食欲不振,消瘦,盗汗,浅表淋巴结肿大等。本节主要叙述小儿原发型肺结核(原发综合征和支气管淋巴结结核)。以下辨证论治所用方药,对缓解其他类型结核病亦有一定疗效。

本病古称“肺痨”“痨瘵”“童子痨”,是由于体质虚弱、正气不足时,“痨虫”(结核分枝杆菌)乘虚侵入肺脏而引起。“痨虫”伤肺,肺阴不足,肺失滋养,故出现干咳、咽燥、低热等肺阴虚之证;肺病日久则易累及于脾,脾虚则运化失调,致水谷精气不能上输于肺,肺气阴不足,更加重肺阴虚,临床常见肺脾两虚;肺阴不足,久病累及于肾,以致肾水亏损,虚火上扰,灼伤肺津,临床可见肺肾阴虚。

【辨证论治】

(一)肺脾两虚(肺阴虚、脾气虚)

〔证候〕面黄消瘦,神疲乏力,食欲不振,五心烦热,干咳盗汗,或有午后低热,面颊潮红。舌质淡或稍红,苔薄白或黄。脉细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养阴润肺。

〔方药〕参苓白术散(见第七章小儿腹泻节)加炙款冬花、紫菀、沙参、百部、黄精。

〔按语〕参苓白术散补气健脾,方解见腹泻节。加用款、紫、百润肺止咳,黄精补中益气、养心润肺。以上4药对结核分枝杆菌均有抗菌作用。沙参养阴润肺、止咳祛痰。

(二)肺肾阴虚

〔证候〕干咳少痰,消瘦懒动,气短乏力,五心烦热,午后潮热,颧红盗汗,纳差口渴,尿黄便结,生长发育迟缓。舌红少津,苔少或薄黄。脉细数无力。

〔治法〕润肺滋肾,养阴除蒸。

〔方药一〕秦艽鳖甲散(汤)加味。

【歌诀】 秦艽鳖甲治虚劳,地骨柴胡及青蒿,

当归知母乌梅合,止嗽除蒸敛汗好。

〔按语〕本方为原方加款、百组成。方中秦、柴解肌退热为主药,经实验证明两药均有解热作用,秦艽尚有镇静作用;地骨皮清肺虚火;知母入肺肾胃三经,滋阴降火;当脏腑内火得清,则潮热自退。鳖甲咸寒滋阴,青蒿清虚热,乌梅敛阴止汗,当归补血活血。加用款、百润肺止咳。若汗多可加①,以固表而止汗;热象明显加②。以上方中柴、地、款、百、柏均有抗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本方常用于阴虚内热及盗汗明显的病例。

〔方药二〕百合固金汤。

【歌诀】 百合固金二地黄,玄参贝母甘桔藏,

麦冬芍药当归配,善治喘咳肺阴伤。

趣记:弟弟(生地、熟地)卖(麦冬)草(甘草)药(芍药),百(百合)元(元参即玄参)皆(桔梗)归(当归)母(贝母)。(引自董汉良《方剂记忆法》,略加整理)

〔按语〕方中二地、百合滋阴清热止咳为主药,玄、麦清热润肺生津,配归、芍柔肝养血,贝、桔清肺化痰,生甘草利咽。方中麦、玄与生地称“增液汤”,是养阴生津的基础方,阴液充足,则虚热自退。本方于阴复热退后不宜久服,以免方中滋腻之药妨碍脾胃运化。依同理食欲明显减退者暂不宜服本方。对体虚患儿加①、②,咳痰带血者加③。本方滋阴润燥力较第一方强,主用于肺肾阴虚、肺燥干咳明显的病例,并通过养阴润燥以清虚热。

【单验方】

1.黄精 用文火煎熬成浸膏状,一般2.5kg药可制成浸膏0.5kg(每毫升相当于5g),每日4次,小儿每次5~10mL。可用于原发综合征。有报告经单服本药2个月后,大多数浸润型肺结核病灶吸收或好转,痰集菌检查多数转阴。本药有抗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

2.夏枯草 取5kg加水煎至2500mL,加红糖500g收膏(每毫升相当于2g生药),早晚1次,小儿每次6~12mL。连服1个月为1个疗程。本药有抗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也可取本药30g煎熬成膏,晒干,加青蒿3 g,鳖甲1.5g,研细末服用(此为1日量)。连服1个月。

3.夏黄抗痨方 夏枯草、黄精各5~15g,百部、地骨皮各5~10g煎服。以上各药均有抗结核分枝杆菌的作用,经我们应用于支气管淋巴结结核的患儿,有一定疗效。

4.爪草 可用于支气管淋巴结结核的患儿。3~7岁每日10~20g;7~14岁每日20~30g,煎服。连服4天后停3~5天,再服4天,如此反复服用2~3个月。经我们临床观察,认为对改善病情有一定疗效。

【体会】自从1944年发现链霉素,1952年发现异烟肼,以后又发现利福平等抗痨药以来,使过去认为“不治之症”的结核性脑膜炎大为改观,其他各型结核病的治愈率也明显提高,目前治疗结核病均以西医抗痨药为主。

单纯用中草药治疗结核病,过去有不少有效的中医方药,特别在改善结核中毒症状方面,疗效明显。小儿原发综合征与支气管淋巴结结核辨证以肺脾两虚型多见,肺肾阴虚型次之,单纯肺阴虚或脾肾阳虚少见,故后两型未列入本手册。患儿常在服上述方药后,结核中毒症状明显减轻;对其他类型结核病服药后症状亦常改善。因此对结核病中毒症状明显者,加用中医药治疗将促进疾病的康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