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南大学出版社《虞张冯中医儿科手册》第269页(4238字)
本病是指病毒侵犯心脏,引起心肌细胞的变性坏死、心肌间质的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渗出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有的可伴有心包或心内膜炎症改变。本病的临床诊断依据、病原学诊断依据及确诊条件,可参阅全国小儿心脏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不同病毒感染引起心肌炎的概率不一,其中以肠道病毒和呼吸道病毒为常见,尤其是柯萨奇B1~6型病毒更多见。近年来,由于病毒感染增多,本病发病日渐增多,已成为小儿常见的心脏疾病。
本病属中医学“心悸”“怔忡”“血瘀”“脱证”及“温病”(在急性感染起病时)等范畴。引起本病的主要病因为正气不足、邪毒攻心,导致气血阴阳亏损、心失所养而发病。邪毒侵入之途径为:一从鼻咽而受,卫表而入,先犯于肺,继侵于心;二由咽而入,先犯胃肠,蕴积郁热,聚湿生痰,阻滞心脉。两者均可损伤心之气血阴阳,引起心主血脉功能的紊乱。当心气不足,难以鼓动血脉;心血亏虚,血脉难于充盈。气血两伤则血行不畅、瘀阻心脉,临床可见心悸、怔忡、气短、乏力、胸闷及脉促、结代。气血亏损、元阳不足严重时,可致诸脏气化失司、水湿内停,当上凌心肺,可见心力衰竭诸证;当阳气暴脱,或阴精枯竭,或邪陷心包、闭塞心窍,或煽动肝火,则可出现昏厥、抽搐、心阳暴脱之危征。
【辨证论治】
(一)急性期 病程小于6个月。
1.邪毒侵心 多见于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伴有呼吸道感染的患儿。
〔证候〕高热或低热,流涕,咳嗽,咽痛,哭闹不安,哭声低弱,心悸气短,乏力多汗,面色白。舌红苔薄。脉浮数无力,或促、结、代。
〔治法〕清热解毒,养心复脉。
〔方药〕银翘散(见第六章上感节)合生脉散(见第十一章感染性休克节)加板蓝根、人工牛黄(1g冲服)。
〔按语〕银翘散与生脉散方解分别见第六章上感节与第十一章感染性休克节。有报道应用该合方加黄芩、炙甘草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7例,痊愈32例,好转4例,无效1例。本方中加板蓝根增强抗病毒及抗菌作用,其抗病毒之机制,可能与干扰病毒DNA合成有关。板蓝根尚有抗细菌内毒素的作用及增强免疫功能。加用人工牛黄可增强清热解毒、豁痰清心的作用。若在此期伴有心动过速及期前收缩(早搏),可加用苦参、远志、北五加皮,必要时加琥珀粉(0.5~1g)冲服。伴心动过缓及期前收缩(早搏)者,可加用甘松、淫羊藿。
2.湿热犯心 多见于本病急性期伴有消化道症状的患儿。
〔证候〕寒热起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心悸胸闷,乏力憋气。舌红苔腻。脉濡数或结代。
〔治法〕清热燥湿,解毒护心。
〔方药〕葛根黄芩黄连汤(见第四章细菌性痢疾节)加地锦、茯苓、板蓝根、人工牛黄。
〔按语〕本方为解表清里之剂,其方解见细菌性痢疾节。实验研究表明,本方除具解热、解肠道平滑肌痉挛和抗菌、抗病毒外,尚具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如用本方静脉注射,能显着减慢正常大、小鼠心率;对乌头碱、氯化钙、氯仿、肾上腺素所致动物之心律失常,以及氯仿诱发的小鼠室颤,均有显着的保护作用。如用本方水醇法提取液实验,可见对动物急性缺氧有不同程度的对抗作用,使小鼠存活时间明显延长。本方加地锦能广谱抗菌,并能抗病毒、清热利湿;加茯苓能益心脾、利水湿,既能扶正,又可祛邪;加用板蓝根与人工牛黄的作用,同上方按语。对伴有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及期前收缩者,可按上方按语加用相应药物。
(二)恢复期、迁延期、慢性期病程大于6个月者。
1.气阴两虚 其辨证论治同本章心力衰竭节。如选用方药一生脉散,可加玉竹、生地,以增强滋阴润肺、清热生津的作用。玉竹虽为养阴之品,然补阴而不恋邪;生地甘寒多汁,性凉而不滞,质润而不腻。
2.心脾两虚 其辨证论治同本章心力衰竭节。
3.心肾阳虚 其辨证论治同本章心力衰竭节。对气急气短不能平卧者,可加葶苈子,以泄肺气之闭,利膀胱之水。药理研究葶苈子具有强心苷作用的特点,具正性心肌作用。对衰弱的心脏可增加输出量,降低静脉压。必要时可配伍大枣,以缓中补脾,泻痰而不伤正气。
4.气滞血瘀 其辨证论治同本章心力衰竭节。可加用丹参、益母草、并酌加三七粉0.5~2g冲服。实验研究表明,丹参具有抗心肌缺血和抗心肌梗死的作用,能改善缺氧动物的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增加冠脉血流量,抑制钙离子的细胞内流。同时具有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对机体细胞的损害,显着降低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电图改变。丹参水提取物对异丙肾上腺素引起的大鼠心室颤动有防治作用。益母草能改善微循环,对血管壁有直接扩张作用,具有抗心肌缺血、增加冠脉血流量及减慢心率等作用。益母草中含有硒、镍、铁、铜、锰等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的微量元素。同时具有利尿、降低血液黏度、抗血栓及兴奋呼吸中枢等作用。三七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微循环,提高心肌营养性血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具有抗氧化、抗心肌缺血及抗心律失常的作用。电生理研究表明,三七中人参三醇苷能使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延长,从而阻断期前收缩冲动的传导,消除折返。
【单验方】
1.清心生脉饮 本方为国家级名老中医陆芷青教授效验秘方。由潞党参、丹参、苦参、玄参、北沙参、麦冬、五味子、川黄连、郁金、降香、瓜蒌、薤白组成。本方具益气养阴、清心定悸、通阳豁痰、化瘀行滞之功效。全方滋而不腻,寒而不峻,清热不伤阳,益阴不恋邪,通心阳、振心气而无刚燥之弊,且化瘀不伤血,涤痰不损阴。本方经药理研究认为有强心与改善心肌营养的作用。若低热不退,可加白薇、地骨皮养阴清热;苔黄腻去北沙参、玄参,加生薏苡仁、赤小豆、陈皮清热化浊;舌红绛少津加生地、玉竹养阴清热。
2.柴琥清心饮 为辽宁中医学院王雪峰教授经验方。由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炙甘草、瓜蒌、连翘、琥珀组成。若病情辗转难愈,气阴俱虚者,以西洋参易人参,加黄芪、麦冬。本方适用于病毒性心肌炎具有少阳三焦枢机不利证。
3.丹琥粉 丹参30g,琥珀15g。共研细末,每次3~5g,每日2~3次。开水送服。用于气滞血瘀、心血瘀阻伴心动过速的患儿。
4.单味苦参与苦参总碱注射液 单味苦参煎水服。用于心悸脉数或促的心肌炎患儿。药理研究,苦参有效成分主要是生物碱、黄酮类、甾醇、氨基酸等,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和兴奋性,延长有效不应期,控制异位起搏点有关。另有认为可能通过降低交感神经冲动的发放,间接作用于心脏而产生抗心律失常作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陈曙霞等用苦参总碱制成注射液,治疗柯萨奇B病毒性心肌炎,其对抗心律失常总有效率为87.5%。该制剂具有抗柯萨奇B病毒的作用,能改善心功能,提高细胞免疫。该研究曾获1996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
5.玉竹汤 玉竹、丹参、党参、川芎。洗净后放锅中加水适量,浸泡2小时,再煮40分钟,取煎液加食糖适量代茶饮。用于气阴两虚兼血瘀者。
6.宁心宝胶囊 系从冬虫夏草中分离的虫草菌(虫草头孢),经纯化加工而制成。每次1粒,每日3次。用于恢复期、迁延期、慢性期心律不齐者。
7.黄芪生脉饮 含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每日3次口服,4周为1疗程。
8.静脉注射用药 ①参麦注射液,用于气阴两虚型。②参附注射液,用于心肾阳虚型。③丹参或复方丹参注射液,用于气滞血瘀型。其作用,用法同本章心力衰竭节。
【体会】本病于1956年首次由荷兰和南非发表文章,证实了病毒性心肌炎病原的存在。我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发病逐渐增多,1977年卫生部设专题作为重点科研项目在国内开展系统研究,成立了全国九省市小儿心肌炎协作组。在有关中药的研究报道中,按照协作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各40例进行疗效观察。在中药组中①对急性期选用黄连9g,银花、板蓝根各12g,人工牛黄1g(冲服);②对恢复期、迁延期、慢性期选用黄精、沙参、麦冬各10g。③对有气阴两虚者加用太子参10g,玉竹、生地各9g。④对有气血两虚者加用炙黄芪12g,当归、龙眼肉、阿胶各9g(烊化冲服)。⑤对有气滞血瘀者加用丹参10g,川芎9g,木香6g,当归9g,益母草10g,酌用三七粉1~2g(冲服)。⑥对伴快速心律失常者加用苦参10g,远志9g,北五加皮9g,琥珀粉1g(冲服)。并酌情配用普萘洛尔(心得安)。⑦对伴慢速心律失常者加制附片、人参各6g,细辛2g,甘松9g。酌情配用阿托品。⑧对伴心功能不全者加制附片9g,黄芪12g,玉竹、葶苈子各9g。酌情配用洋地黄类药。以上用量均为水煎剂,3~7岁用2/3量,<3岁用1/3量。治疗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0%,西药组(维生素C静脉注射,肌苷或三磷腺苷或辅酶Q10肌内注射)为37.5%,疗程均为3个月。中药组疗效明显高于西药组(P<0.001)。上述的治疗经验,值得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学习及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