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宗教的基本状况和特点

出处:按学科分类—政治、法律 上海人民出版社《新世纪党的基层组织工作实务手册》第494页(3188字)

(1)我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各种宗教信徒一亿多人,宗教教职人员约30万人,宗教团体3000多个,宗教院校74所。①佛教在中国已有2000年的历史。公元1世纪前后由古印度传入中国,魏、晋、北朝时发展得很快,隋、唐时达到鼎盛。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佛教在我国分为汉语系、藏语系(俗称喇嘛教)和巴利语系(亦称上座部佛教)佛教三大支派。汉语系佛教在汉民族群众中有着广泛的影响,但由于不少人有事则信,无事则不信,因此信教人数很难统计。藏语系佛教在藏族蒙古族门巴族裕固族土族等少数民族中基本上是全民信教,信教群众约760万人。巴利语系佛教在傣族布朗族德昂族佤族等少数民族中基本上也是全民信教,信教群众约150万人。现在中国有佛教寺院1.3万余座,出家僧尼约20万人,其中藏语系佛教的喇嘛、尼姑约12万人,活佛1700余人,寺院3000余座;巴利语系佛教的比丘、长老近万人,寺院1600余座。佛教把教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出家的,即和尚、尼姑等;另一部分是在家的,即男女居士。佛教寺庙的教内职务名目很多,在汉语系佛教中常见的有:方丈(寺庙内的最高负责人)、知客(负责对香客、游人的接待和对外联系)、维那(负责寺庙内的宗教活动)等。②道教在中国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即公元2世纪。道教承袭了我国古代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因而是一种多神教。道教在历史上教派很多,后逐渐演变为两派:全真派和正乙派。信奉全真派的道士出家,不食荤腥,不结婚,可收徒、传戒,称“出家道士”。信奉正乙派的道士一般不出家,可娶妻,在非斋戒期间可饮酒、食荤腥,为“在家道士”,亦称“火居道士”。道教主要在我国汉族群众中有一定的影响。中国现有道教宫、观1500余座,乾道、坤道2.5万余人。③伊斯兰教在中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公元7世纪中叶从阿拉伯传入中国,明朝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现在,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塔尔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等10个少数民族1700多万人口中,绝大多数群众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派别很多,有两大主要教派:逊尼派和什叶派。逊尼派是最大的教派,在世界各国的教徒多属此派,中国的伊斯兰教信徒绝大多数也属此派。伊期兰教的信徒称“穆斯林”,教规中禁食荤。宗教职业者的称谓有伊玛目、阿訇(波斯语的音译,原意为“先生”或“宗教师”,中国有些地区称“毛拉”)。现有清真寺3万余座,伊玛目、阿訇4万余人。④天主教实指早期基督教的一派,在中国称为“天主教”,而称基督教的新派为“基督教”。早在唐贞观九年,就有天主教一个支派的传教士来中国传教,当时称为景教,由于唐武宗的禁止未得到发展。元代时,又有传教士来中国建教堂,至元末又中断。16世纪中叶天主教又传入中国,并在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获得较大发展。新中国成立前夕天主教徒有270多万人,现在,中国有天主教徒约400万人,教职人员约4000人,教堂、会所4600余座。中国天主教的教内职务有:总教主(有祝圣主教的权利)、主教(有祝主教和神甫的权利)、副主教(主教助手)、司铎(亦称“神甫”,直接管理教徒,进行传教活动)和修士、修女(一般是教会内的下层宗教职业者,终身为教会服务)。⑤基督教,亦称新教。中国的基督教也称耶稣教,早期活动范围很小,发展不大。19世纪30年代以后,特别是鸦片战争之后,基督教在中国才得以逐步发展起来。新中国成立前夕基督教徒有70多万人,现在中国有基督徒约1000万人,教牧传道人员1.8万余人,教堂1.2万余座,简易活动场所(聚会点)2.5万余处。基督教内的职务主要有:牧师(受“圣职”的传道人)和教士(也称“传教士”或“传道员”,是下层宗教职业者)。此外,在我国新疆的伊犁、塔城、阿尔泰、乌鲁木齐,黑江的哈尔滨、讷河,内蒙古的呼伦贝尔盟内等地区还有上千人信仰东正教,在一些地区还留存着原始宗教和民间崇拜习俗。

另外,在中国,全国性的宗教团体有中国佛教协会,中国道教协会,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等。各宗教团体按照各自的章程选举、产生领导人和领导机构。

(2)我国宗教在旧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总的说来,都曾经被统治阶级控制和利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宗教状况起了根本变化,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①各种宗教摆脱了帝国主义和反动统治阶级的控制,成为独立自主自办的宗教事业;②随着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消灭,在宗教问题上的矛盾已经主要是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③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在政治上、经济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愿望是一致的,而在思想信仰上的差异是比较次要的;④在宗教界人士中,绝大多数人是爱国守法和拥护社会主义的,是同共产党真诚合作的朋友;⑤宗教的教义和教规有了新的解释和说明,好的传统得到发扬,并正朝着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方向变化。

(3)我国宗教的特点包括历史的和社会主义时期的两个方面。从历史上看,我国宗教的特点是:①我国宗教除道教外,其他四种都是由外国传入的,尤其是天主教和基督教主要是借西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传入中国的;②我国从来没有一种宗教占有过“国教”的地位,除西藏、内蒙等几个少数民族地区外,在历史上不存在“政教合一”的问题;③我国各种宗教互相融通,没有发生过宗教战争;④我国总人口中,特别是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汉族中,信鬼神的人不少,而真正信仰宗教的人所占的比例是不大的。

从社会主义时期看,我国宗教的基本特点具有“五性”,即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长期性和复杂性。①群众性表现在:我国宗教信仰的人约1亿左右,从某种意义上讲,正确对待宗教信仰问题,就是正确对待群众的问题。②民族性表现在:中国的宗教问题同民族问题交织在一起。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10个少数民族信仰伊斯兰教,16个少数民族信仰藏语系佛教或巴利语系佛教,10个少数民族的一部分群众信仰天主教或基督教,7个少数民族的一部分群众信仰道教,1个少数民族信仰东正教。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少数民族信仰原始宗教。③国际性表现在:我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都是国外传入的,是世界性宗教。道教虽然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宗教,但也传到了中国邻近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近来更传到了欧美等地。世界上已有不少国家的一些人专门从事对我国道教的研究,并有一批信徒。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以来,宗教方面的国际交往日益增多。这种交往既有利于增进同国际宗教界的了解和友谊,维护世界和平,也会使我国的宗教受到国外一定的影响。④长期性表现在:中国的宗教已有很长的历史,在社会主义时期,中国宗教状况虽然起了根本的变化,但宗教存在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并未消失,宗教仍将长期存在。⑤复杂性表现在:一方面,宗教同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既对社会生活发生影响,又受社会生活的影响;另一方面,宗教本身体系复杂,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同一宗教内也存在若干的教派,有各自的信仰特点。此外,国内有极少数敌对分子利用宗教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国外敌对势力也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渗透和颠覆活动。这些都构成了宗教的复杂性。我们对宗教问题必须采取特别慎重、十分严谨和周密考虑的态度,既不要夸大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也不能忽视实际问题的存在和复杂性,掉以轻心,听之任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