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甲酸酯类杀虫药中毒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新编全科医生手册》第174页(738字)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人畜毒性低。最常用的有呋喃丹、西维因、灭多威、速灭威、杀虫双等。

【毒理】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可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吸收,分布于肝、肾、肌肉、脂肪,在肝脏代谢。其结构与乙酰胆碱相似,可与胆碱酯酶结合形成氨基甲酰化胆碱酯酶,使其失去活力,引起乙酰胆碱积聚,出现毒蕈碱样、烟碱样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氨基甲酰化胆碱酯酶易水解,使胆碱酯酶恢复活力。

【临床表现】

1.轻度中毒:头痛、头晕、乏力、视力模糊、恶心、呕吐、流涎、多汗和瞳孔缩小等症状。

2.中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加重外,尚有肌束震颤。

3.重度中毒:可有昏迷、肺水肿、呼吸衰竭和心肌、肝、肾功能损害。氨基甲酸酯类药物中毒后,血胆碱酯酶活力在15分钟下降到最低水平,30~40分钟后已可恢复到50%~60%,60~120分钟后胆碱酯酶恢复正常。随胆碱酯酶恢复,临床症状逐渐消失。

【治疗原则】

1.清除毒物:皮肤污染者用肥皂水彻底清洗;口服者给予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洗胃。

2.药物治疗:可小剂量应用阿托品,防止阿托品过量。轻度中毒1~2mg,中度中毒5mg,重度中毒10mg。胆碱酯酶复能剂对氨基甲酸酯类药物引起的胆碱酯酶抑制无复能作用,且可出现副作用,故应禁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