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新编全科医生手册》第688页(1965字)

心电图(ECG)是体表心电图的简称,是临床最常用的心脏电学(心电)检查方法。它是利用放置在人体表面不同部位的金属片——电极,将心脏电活动的信号通过与电极相连的电线(导线)引导出来,经过心电图机放大后描记下来所形成。

1.心电图的导联:心电图的“导联”,指的是心电图机与人体电极之间的连接方式,心电图机的正、负极与人体四肢电极相连者叫肢体导联,而与胸部电极相连者称胸部导联,肢体导联共6个,分别命名为Ⅰ、Ⅱ、Ⅲ、aVR、aVL、aVF;胸部导联也有6个,分别为V1、V2、V3、V4、V5、V6,每次做心电图都应描记上述6个肢体导联和6个胸部导联共12个导联的心电图。为了便于比较不同人之间或每个人不同时期的心电差异,现已将电极的安放位置做了统一规定,即四肢末端(双手腕部和双踝部)和胸前。

2.心电图的描记方式:通常都是在安静状态下描记心电图,故又称静息心电图。但有些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在安静状态下有时并不能从心电图上表现出来,这就要求患者适当运动(如跑步、踏车、登梯、活动平板等)后再描记,称为运动心电图或心电图运动试验。另外,临床也常用心电图观察患者服用某种药物前后的心电活动变化,称为心电图药物试验,如心得安试验、阿托品试验、潘生丁试验等都是临床比较常用的药物试验。

3.影响心电图波形的因素:心电图检查虽然比较简单,但容易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精神紧张、情绪波动、体力活动、体位变动、交流电或肌电(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流)干扰;饮酒、进餐、服用某些药物都可影响心电图波形,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因此要提醒患者在做心电图检查时尽量避免上述干扰。如检查前不饮酒,不做剧烈运动,最好先休息片刻再做心电图。描记时按要求安静地平卧在检查床上,解除紧张情绪,放松四肢,平静呼吸,不要活动肢体或变动体位等。需要提请患者注意的是,每次所做的心电图,不论结果正常与否,都要注意保存,以便于今后复查时对比。

4.心电图的主要临床用途: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如心动过缓、心动过速、早搏、房颤、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等)、心肌梗死等疾病的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尤其对心律失常的诊断具有肯定价值。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其他方法能够替代心电图在这方面的作用;对心房心室增大、心肌供血不足、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以及肺心病、风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也有较高的价值;但心脏排血功能的好坏是不能通过心电图检查来证实的。

(1)心律失常的诊断:利用心电图来诊断和鉴别各种心律失常有很大的临床价值。①有些心律失常预后严重,需要及时得出正确诊断并及时处理,而临床上有时很难做出确切的鉴别诊断,如多源性室早、室律不整的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伴有房室传导阻滞的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混乱性心律等。②有些预后完全不同的心律失常,临床上鉴别诊断常很困难,如室性早搏二联律是单源的还是多源的,不规则心跳是房颤还是多源性早搏等。③有些心律失常只有利用心电图才能做出诊断,如Ⅰ度房室传导阻滞、束支阻滞等。

(2)心肌梗死:绝大多数的心肌梗死患者有特征性的心电图改变,可单凭常规体表心电图做定位诊断;陈旧性心肌梗死的病人约50%可利用心电图做出诊断,因为有一部分心肌梗死的病例经过一段时间后,心电图可恢复正常。

(3)冠心病心绞痛:典型的心绞痛,凭病史及症状即可做出诊断,对于症状不典型或无痛性心肌缺血的患者,心电图有助于诊断。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常为一过性的,故冠心病人静息时心电图只有50%的阳性率。动态心电图和运动负荷试验心电图可提高其阳性率(60%~74%)。

(4)心房与心室肥大:心肌肥大时,心肌除极过程所产生的电压增大、时间延长,故可诊断。但有时需结合其他临床资料综合判断。

(5)心肌疾病和心包疾病:心肌疾病如心肌炎、心肌病,可表现ST段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等。但这些改变均为非特异性的,必须结合临床才能诊断。

(6)电解质紊乱:低血钾时可有T波低平或倒置,高血钾时则表现T波高尖,低血钙时QT延长等改变。

综上所述,心电图对心律失常和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最有价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