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和分类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现代企业内部会计实用手册》第70页(3669字)

内部控制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广泛的内容。一般可从内部控制机制和管理监督形式两个方面进行分类:

一、按内部控制机制划分

(1)经济责任控制。根据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企业实行多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并相应地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任期目标责任制,以经济责任为中心,将承包经营各项指标,落实到各车间和班组,以至个人,以确定责任为约束,以检查责任履行情况为监督的一种控制。具体包括:逐级承包经济责任、工作岗位责任、财产管理责任、凭证保管使用责任等。

(2)业务程序控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环节和生产工艺流程,制定手续制度,设计流程图表,凭此进行操作,以保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平时或定期通过检查执行情况、发挥控制作用。在现代化的大企业中,机械化程度很高,生产和经营活动错综复杂,内部分工较细,要达到理想的经济效益,必须用优选法,统筹法、系统工程确定企业内部各环节的手续制度和工艺流程,以达安全生产,实现高产、优质、低消耗。因此,应当把从原材料采购起,到产品销售为止的整个生产经营过程,按照科学分工和责任制的要求,制定各项具体手续制度,绘制流程图表,据以执行,发挥控制作用。

(3)财产管理控制。是以保护企业财产安全完整为目的内部控制措施。它包括预防或制止各种不正当行为,保护财产安全进行的控制和保证合理使用,其具体方法包括财产收付存管理制度、财产维修保养和安全检查制度以及财产库存情况和使用效率的分析检查制度。

(4)内部会计控制。是通过会计核算和监督进行控制的一种方式。因为审计是以会计资料为主要依据,因而把会计控制作为内部控制审查评价的一个重点。会计控制是根据会计法规,建立会计信息和会计控制制度,保证及时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遵守财经法纪,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发挥控制作用。

(5)人事组织控制。指一个企业内部对人员如何组织所进行的控制。坚持人才选聘制度,尽可能减少或防止舞弊行为,有效地组织人员培训,调离不称职人员坚持考评和升降制度,制定操作标准,严格奖惩制度,保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正常有效地进行。

(6)内部牵制。是以内部牵制制度为基础,由经济业务事项涉及到的有关各方面相互制约的一种控制。内部牵制的确定要结合企业规模大小,业务情况而定。但是,一般都应坚持以下内容:

①凡事都必须经过两人以上进行处理;

②坚持审批与经办分管;

③钱、货、帐及业务经办人分管;

④制定经济业务的专用凭证,以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经济责任。

(7)内部审计。就是内部设置的审计机构通过经常和定期的审查活动,用以达到查错防弊,改进管理,提高效益的一种控制。由于审计机构独立于财会部门之外,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接受同级国家审计机关的指导,根据宏观控制和微观监督的要求进行财务审计、合规审计、经济效审计以及厂长任期目标经济责任审计发挥内部自我约束作用的一种内部控制。

(8)计划预算控制。就是根据经营目标提出的要求,对生产和经营业务活动,实行计划和预算管理所形成的控制。

(9)安全质量控制。就是为保证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而建立的安全、质量管理和检查系统。

上述各种控制系统的关系,可用图表5-1列示:

图表5-1

注:由于内部牵制结合在前列七种控制之中,内部审计要对前列七种控制进行审查监督,又都服务于企业计划经营目标,故列示于后。

二、按照管理监督的形式划分

因为内部控制制度是针对一定目标所设置的控制点而构成的控制制度,内部控制虽没形成独立的制度,而存在于各种管理活动之中,所以也可以对内部控制作如下的分类:

(1)市场销售方面的控制:依据市场预测,制定经营决策,对产品销售的品种、质量、数量、价格所建立的控制制度。

(2)材料采购方面的控制:通过申请(授权)、计划(平衡)、合同(责任)、验收(到货数量和质量的检查)、入库(完成采购手续)等项程序,对其数量和质量所建立的控制制度。

(3)货款支付方面的控制:通过把收货款通知、审核(付款条件)、承付或专拒付(核对合同)、付款(完成支付手续)、清理(在途材料),对其数量、质量、价值所建立的控制制度。

(4)材料业务核算方面的控制:通过仓库记收(登记入库数量)、会计记帐(按审查无误的验收单登记材料到货数量和金额),核对转帐,会计核对,(材料会计员按规定的收货单核对仓库保管卡的收入量和结存量),对其数量和价值所建立的控制系统(材料付出的控制与产品成本控制结合进行)。

(5)在产品生产方面的控制:根据经营计划和签订的购销合同,对产品投入、完工、交货的品种、质量、批量、时期所建立的控制制度。

(6)产品成本方面的控制:按照预期的盈利目标,对产品的成本水平,包括目标成本、计划成本、定额(或标准)成本,从生产费用发生至产品成本的计算与结转、分析和考核所建立的控制制度(即成本控制制度)。

(7)货款回收方面的控制:根据当期的利润目标计划,对商品组织销售、结算、收款,以及对逾期货款清理等所建立的控制制度。

(8)资金管理方面的控制:根据当期对资金的筹集、管理、使用及其结构安排,使用效果的考核所建立的控制制度。

(9)会计管理方面的控制:依据会计法规的规定和企业管理要求所建立的会计控制制度。

(10)投资效果方面的控制:依照预期的盈利水平,对技术改造和技术措施的投资,回收期、回收率,及其施工进度,分期用款、竣工投产,以至安排有效使用,投资效果的实现所建立的控制制度。

(11)固定资产和设备维修管理方面的控制:依照固定资产管理法规和企业具体情况对固定资产的收入、结存、使用、折旧、维修、清理报废,以及设备使用效率所建立的控制制度。

以上种种控制的目的都在于按期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特别是承包经营企业的利润目标。所列示的各个控制环节,都有若干控制点,都分别存在于企业各项管理制度之中,如计划管理、生产管理、材料管理、合同管理、成本管理、投资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会计管理以及责任制度等经营管理制度之内。由此可见,内部控制制度是按照一定的经营业务,根据一定的目标设置的有关控制点构成的控制系统。如果说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一个母系统,按各种业务管理建立的内部控制系统是一个子系统。

西方审计学,以注册会计师进行的财务审计为中心,以查帐业务为重点,把内部控制划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大类。实际上,这两种控制是交叉进行的。其中,内部会计控制包括为保证会计帐目和报表的正确性,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财务收支的合法性,以及维护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完整而实施的组织机构的设置,以及涉及直接与财产保护和财务记录可靠性有关的所有方法和程序,这些方法和程序一般包括授权和批准制度、责任分离制度、对财产的实物控制和内部审计等。内部管理控制包括为保证贯彻经营决策、方针、政策,保证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以及实现经营目标而采取的有关方法和程序,它包括经营计划、生产管理、统计分析、时态研究、工作报告、雇员训练计划和质量管理等各种控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