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决策会计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现代企业内部会计实用手册》第987页(1084字)

所谓经济决策是指对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的收支盈亏产生影响的决策,常见的经营决策包括销售决策,成本决策和订价决策等,不论何种决策,其基本程序大体相同一般为:

第一,确定决策目标。确定决策目标,即明确当前的决策所要解决的问题和要达到的目的。从根本上讲,企业的经营目标是在承担一定的风险的前提下,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但是,每一项具体决策又有其特定的目标。例如,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利用现有的生产获取最大的贡献毛益等。有时决策者并不一定选择利润额最大的方案,其原因可能是该方案有背于公司的政策。例如,注意产品信誉的企业不会用降低产品质量的手段来提高近期利润,因为这样做会破坏产品以致企业的形象,从长远观点来看是不利的。公司的政策是根据公司的长远利益和总体战略制定的,其作用是约束管理者的决策行为。

第二,提出若干备选方案。提出备选方案,即为实现决策目标提出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例如,要降低产品成本,可以设法减少原材料的消耗量,或者通过提高工效来降低人工成本。在提出备选方案时,要使其与决策目标保持一致。例如,不论通过何种途径降低成本,都不能使产品质量低于既定的标准。

第三,收集相关信息。信息是决策的依据,决策者要根据所掌握的信息来分析、评价每一项备选方案。一般来说,决策者掌握的信息量越大越好,但是,并非所有信息都与当前的决策有关。如果在收集信息时不加区分,就会增加信息处理费用,并且延长决策周期。因此,在收集信息时,应当遵循相关性原则,主要收集与当前决策有关的预期收入和预期成本的数据。

第四,评价备选方案。掌握了足够的信息之后,就可以采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对每一项备选方案进行评价,从经济和技术角度分析各种方案的可行性,并计算各种方案的预期收益。

第五,分析非定量因素。在评价备选方案时,重点是分析各种定量因素,如每种方案的预期成本、利润或投资收益。然而,某些非定量因素在决策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某种零部件的外购成本比自制成本低,但是,外购件的质量和交货期难以保证,那么,选择自制方案可能较为有利。

第六,选择最优方案。在综合考虑定量和非定量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各种备选方案,从中选出最理想的方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