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唑嘌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肿瘤科药物手册》第257页(942字)
【别名】:咪唑硫嘌呤,依木兰
【制剂规格】:
片剂:25mg,50mg;粉针剂:50mg,100mg。
【药理作用】:
本品为巯嘌呤的甲硝咪唑取代物,在体内能转化成巯嘌呤,干扰嘌呤生物合成,产生细胞毒作用。但体外实验中,本品的免疫抑制作用比巯嘌呤强,这也许与药物进入靶细胞的多少、药代动力学特性的差异等有关。硫唑嘌呤毒性较小,治疗指数较高。它主要作用于S期的细胞,对其他期亦有杀伤作用。它能抑制淋巴细胞增殖,阻止抗原敏感的淋巴细胞转化为免疫母细胞,对B淋巴细胞作用则较弱。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促进淋巴细胞裂解,增强免疫抑制,但继发感染的发生率亦增加。
本品口服吸收良好,Tmax为1~2h,4h下降50%,但其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作用持续时间相关性不大。绝大部分代谢为巯嘌呤,约10%代谢为带巯基的咪唑化合物。它们进一步代谢后由尿排出。<适应证>=用于治疗器官移植后抗排斥反应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如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红斑狼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活动性肝炎等。
【用法、用量】:
口服或静脉注射:器官移植,成人第1天3~5mg/kg,1次或分2次给予,维持剂量1~4mg/(kg·d);自身免疫性疾病,初始剂量,成人1~3mg/(kg·d),1次或分次给予,维持剂量3mg/(kg·d)。
【药物相互作用】:
与别嘌呤醇等合用应减少本品剂量。可降低华法林的抗凝血作用。
【不良反应】:
有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下降等骨髓抑制,甚至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其他有肝功能损害(如黄疸)及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偶可致药物性胰腺炎。此外,还有黏膜溃疡、脱发、发热、口炎、皮炎、胰腺炎等。长期服用本品的肾移植病人易患感染,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也有所增高。
【注意事项】:
孕妇、哺乳期妇女、胆管阻塞或肝功能损害者禁用。年老体弱及肝功能不全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