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品种效益年
书籍:质量工作者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山大学出版社《质量工作者手册》第516页(742字)
1990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指出,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在大力提高经济效益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基础上,使国民生产总值按不变价格计算到本世纪末比1980年翻两番”。全会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提出,1991年“要把全部经济工作切实转到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力争工业生产的质量、品种、效益有一个明显进步。”为此,国务院于1991年1月9日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地深入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通知的主要要求有:
(1)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深刻领会“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重要意义,要充分认识目前存在的质量低劣、品种短缺(特别产品不适销对路)、效益下降的状况极待扭转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2)制订明确的奋斗目标,要眼睛向内,认真找差距、挖潜力;抓住社会需求,注重实际效果;紧紧抓住提高效益这个中心,迅速扭转企业利润下降的局面;搞好生产、经营、科研单位之间的配合协调工作;计划、财税、金融、物资、商贸、物价等部门要积极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把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与继续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等项工作结合起来;同强化企业管理结合起来;同调整产品结构,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改造结合起来;同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结合起来;同减轻企业负担、增强企业发展后劲结合起来;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
(4)加强对“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的组织领导,国务院成立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国务院生产委员会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