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质量管理概况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中山大学出版社《质量工作者手册》第525页(1660字)
日本是在50年代从美国引进质量管理的,并注意结合国情,学习和吸收其他国家的新经验,取得了显着效果。1949年,日本科学技术联盟成立了海外技术调查委员会,专门从事调查和研究先进国家的技术发展和经济管理的经验,并成立了质量管理分会作为该委员会的一个分会。后来这个分会发展成为质量管理研究小组,成为日本引进质量管理的专门机构。1950年7月,美国质量专家戴明博士在邀请到日本讲学期间,吸取他在美国推行的统计质量管理没得到高层经理重视和支持而处于冷落境地的教训,注重对企业高层领导的培训,这为日本后来的质量管理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1951年6月,日本设立戴明奖。1952年,东京工业大学水野滋教授为首的8人组成的质量研究小组由于引进质量管理成绩显着,获得第二届戴明奖,后来成为世界着名质量管理专家的石川馨博士,曾经是这个小组的成员之一。这个小组为日本发展为世界先进质量管理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日本还注意欧美国家与本国的差异,在积极学习和吸收别国先进经验的同时,结合本国固有文化背景,采取全面质量管理的体制,并且首创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从尊重人做起,广泛发挥和调动了全员的积极性,解决了许多传统质量管理未能解决的问题。新老七种工具在日本有效的使用和取得的经验,达到了世界质量管理的一流水平,为传统的质量管理增加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和工具。日本结合企业的实际,还发展了全公司的质量管理,丰富了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在世界范围产生了深远影响。
日本的质量管理发展,使质量管理这门科学更加完善,并为以质量为核心的现代经营管理奠定了基础。目前,各国公认的世界级质量管理中心在日本,其主要特点有:
(1)开展全公司性的质量管理,所有部门和全体员工都参加质量管理,综合性地进行质量管理。
(2)实现经营思想的变革,坚持质量第一,面向消费者,面向市场,重视每个人和单位都具有用户、供应者和加工者的三重作用,依据事实和数据进行管理,注意开发人的潜在积极性,发挥质量组织机构的职能。
(3)质量管理始于教育并终于教育,通过教育使大家有质量改进的明确认识,并强调从质量改进开始到再一次质量改进的循环,都要以培训教育为基础。
(4)首创并坚持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主要目的是提高企业素质,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尊重人,创造令人心情愉快的工作环境;发挥人的能力,挖掘员工中的各种潜力。
(5)应用各种统计方法,对于多变量解析、实验设计法等比较高级的统计方法,注意结合计算机来应用;将生产现场常用的统计方法通俗化、公式化,便于现场工人掌握和使用,从而产生了广为人知的质量管理七种统计工具和目前正在日本企业推广的新七种统计工具。
(6)组织全国性的质量管理推进活动,每年11月被定为日本的质量月,此期间举行全国性的质量管理大会和有关质量管理的演讲会,各企业也举行有关质量管理的活动。还有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表会、Q-S(标准化与质量管理)大会等活动。日本科学技术联盟、日本规格协会等开设的质量管理讲座,以及以日本质量管理的启蒙者、美国着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的名字命名的戴明奖活动等,都促进日本质量管理深入持久地开展。自从7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的全面质量管理更注意对广义的质量管理,将质量管理从制造企业扩展到建筑、旅馆、银行、运输、服务、商业等行业。此外,在处理企业经济效益问题上,质量第一、利润第二;在处理企业发展方针上,长远第一、眼前第二;在处理生产与使用的关系上,用户第一、企业第二;在处理思想和方法上,质量意识第一、管理方法第二。这些做法和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