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的雌雄鉴别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蛋饲养技术手册》第150页(1243字)

1.伴性遗传鉴别 伴性遗传鉴别又称自别雌雄。基本原理是利用存在于鸡性染色体上基因的显隐性关系,使不同性别后代具有明显不同的外观性状,人们通过对雏鸡外观性状的分类,便可区别雌雄雏鸡。

(1)金银色羽 在现代褐壳蛋鸡的自别雌雄中,都是利用这1对显隐性基因来区别雌雄,公雏为银色,母雏为金色。现以伊莎蛋鸡为例介绍,约有61%的母雏是金色羽(黄羽),头部有1条白条,背部有1~3条白色杂纹;61%的公雏是银色羽(白羽),头部有一浅棕色条纹,背部1~3条浅棕色带。30%的母雏全身浅黄色;30%的公雏全身白色或近于白色。5%的母雏浅黄色羽,头部有白色斑;5%的公雏白色羽,头部带有一浅红色斑。4%的母雏为暗红色羽,头部颈部带有黑色条纹;4%的公雏白色羽,头及背部带黑色条纹。对于前96%公母雏都可轻易辨认,最后的4%公母雏需要一些经验尚可辨认。但总的原则是公雏都是银色羽,母雏都是金色羽。

(2)快慢羽 在现代白壳蛋鸡某些品种和品系利用快慢羽自别,有些褐壳蛋鸡的父母代种鸡中也可利用快慢羽自别。母雏都是快羽,公雏都是慢羽。鉴别时将雏鸡握在左手中,用右手拇指轻轻捻开翅膀上的羽干,根据主翼羽和覆主翼羽的相对长度来辨别雌雄,母雏的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公雏主翼羽短于覆主翼羽或两者等长,有时公雏仅见覆主翼羽,而主翼羽未长出来。

(3)芦花与非芦花羽 这种自别雌雄配套不多见,公雏头顶白色块大而不规则,腹部呈灰白色,脚趾部色素沉着淡,黄黑无明显分界;母雏则头顶白色块小而呈卵黄形,身体上黑色羽比公雏深,脚趾部色素沉着深,脚的末端有明显黄黑色区分。

2.翻肛鉴别 在自别雌雄配套系没有广泛推广前,雌雄鉴别主要靠翻肛鉴别,在我国劳动人民中翻肛鉴别已广泛流传。它是利用强光下观察初生雏生殖隆起的有无,以及形态上、组织上的差异来鉴别雌雄。鸡的交配器官已退化,在雏鸡泄殖腔开口部下端中央有1个很小的突起,称为生殖突起,在生殖突起的两旁各有1个皱襞,斜向内呈八字形,称为八字皱襞,生殖突起与八字皱襞构成生殖隆起。八字皱襞在孵化初期雌雄鸡都有,而母雏在胚胎发育中期开始退化,孵化出雏前即行消失,但也有个别孵出后仍有残留的。与此相反,公雏的生殖突起,孵化中不消失,孵出后仍见于泄殖腔开口部。在雏鸡出壳后12小时左右是鉴别最佳时间,因为刚出壳后公母雏生殖突起形态相差最为显着,雏鸡也容易抓握,这时雏鸡腹部充实,容易开张肛门;过晚实行翻肛鉴别,生殖突起常有变化,区分有一定难度,并且肛门也不易开张。鉴别实施时间最迟也不要超出出壳后24小时。

3.其他鉴别法 有外形鉴别法及器械鉴别法等,因鉴别率不高或实施中速度慢等原因,应用不广泛。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