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实用正骨手册

骨折的定义、原因及分类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正骨手册》第114页(1702字)

(一)定义 由于一定的外力作用,使骨质的连续性发生完全或部分断裂,称骨折。

(二)原因

1.主要原因

(1)直接外力 骨折发生在外力直接的部位。如打伤、撞伤。多为粉碎或横断骨折,软组织损伤较重,多为开放性。

(2)间接暴力 骨折距外力接触点较远。多为闭合性骨折,软组织损伤较轻。

(3)肌肉强力收缩 肌肉强力收缩过程中,突遇阻力,可将其附着的骨组织撕脱。

(4)疲劳骨折 长期反复的直接或间接外力,集中在骨骼的某一点发生骨折。如第二、三跖骨骨折。

2.诱因

(1)与疾病的关系 全身或局部的疾病,可使骨结构发生破坏性病变,较小的外力即可诱发骨折,称为病理性骨折。

①全身性疾病 如软骨病,脆骨病。

②局部骨质病变 如骨髓炎,骨肿瘤。

(2)与年龄关系:骨折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儿童骨骼有弹性,易发生青枝骨折,老年人骨质疏松,易发生Colle’s骨折,压缩性骨折。

(三)分类

1.根据骨折是否与外界相通分类

(1)闭合性骨折 即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

(2)开放性骨折 即骨折端与外界相通。

2.根据骨折的程度分类

(1)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全部断裂。可无移位或有不同程度的移位。

(2)不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仅有部分断裂。

3.根据骨折形态分类

(1)横断、斜形、螺旋形骨折。

(2)粉碎骨折,骨折为两块以上,称粉碎骨折。

(3)星状骨折,外力直接作用于骨面所致。如髌骨。

(4)凹陷骨折,常见于颅骨。

(5)嵌入骨折,发生在皮质骨和松质骨交界处。

(6)裂纹骨折。

(7)青枝骨折,多发生于小儿。

(8)骨骺分离,通过骨骺的骨折。

4.根据骨折稳定程度分类

(1)稳定性骨折 骨折复位后不易移位的。

(2)不稳定性骨折 骨折复位后易移位的。

5.根据骨折后的时间分类

(1)新鲜骨折 伤后两周以内。

(2)陈旧性骨折 伤后超过两周。

6.根据骨折前骨组织是否正常分类

(1)外伤性骨折。

(2)病理性骨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