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实用正骨手册

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正骨手册》第239页(1161字)

(一)病因、病理及发病机制 注射性臀大肌挛缩症是一种医源性疾病,多发生于儿童时期,是反复多次臀部肌肉注射药物引起的,常因患儿家长发现步态特殊,坐位双膝不能靠近而就诊。主要病理变化是在臀大肌的上半部分肌肉组织发生纤维疤痕,肌肉组织完全被纤维疤痕组织所代替。病变累及范围与正常肌肉之间的界限不清,参差不齐。纤维挛缩带的力向与臀大肌纤维走行方向完全一致。

(二)临床表现及诊断

1.步态异常,特别是跑步时,双下肢呈外旋、外展状,由于屈髋受限,步幅较小,有如跳跃前进,称此为“跳步征”。

2.站立时,双下肢不能完全靠拢,轻度外旋。由于臀大肌上部肌纤维挛缩,肌肉容积缩小,相对显出臀尖削的外形,称此为“尖臀征”。

3.坐位时,双膝分开,不能靠拢。

4.蹲位时的体征,有两种表现:①一部分病人表现为,在下蹲过程中,当髋关节屈曲近90°时,屈髋受限,不能完全蹲下,此时双膝向外闪动,划一弧形,然后再靠拢,完全蹲下。②另一部分人则表现为下蹲时双髋呈外展,外旋位,双膝分开,状如蛙屈曲之后肢。前一种体征称“划圈征”,后者称为“蛙腿征”。这两种不同的临床表现是由于病的程度及范围不同所致。后者病变往往较前者重而广泛。

5.髋部弹响,屈伸髋关节时,在股骨大粗隆表面有索带滑过并产生弹响。

6.臀部可触及一条与臀大肌纤维走行方向一致的挛缩束带,当髋关节内旋,内收时更为明显,其宽度为2~7cm。

7.骨盆X线,可见“假性双髋外翻”,股骨颈干角大于130°,股骨小粗隆明显可见。

8.血液化验,如肌酸、肌酐正常,均无肌肉病的表现。

(三)治疗 如果臀肌挛缩已形成,非手术治疗无效,可采用臀大肌挛缩带部分切除术,臀大肌部分止点松解术。手术方法:病人取侧卧,沿臀大肌走行方向做斜切口,至股骨大粗隆顶端切口转向与股骨上端一致。显露挛缩带及股骨大粗隆下方一段髂胫束,分离挛缩带,在靠近髂胫束处切除2~3cm一段。松解臀大肌上半部附着腱膜,达到部分延长臀大肌止点的目的。手术结束前,在手术台上,术者要被动活动患肢,证明屈髋自如,无弹响后,即结束手术。术后双下肢并拢固定两周,可开始功能活动,一般术后半年至一年完全恢复正常步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