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筋的分布特点与临床作用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针灸经验处方手册》第8页(809字)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分。相当于现代的肌肉、韧带、筋膜、肌腱等。

(一)分布特点

十二经筋的分布与十二经脉的体表通路基本一致,其循行走向均从四肢末端走向头、身,行于体表,不入内脏,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足三阳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面部;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腹部;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内上行结于胸部。各经筋在循行途中还在踝、腘、膝、股、髀、腕、肘、臂、腋、肩、颈等关节或骨骼处结聚,特别是足厥阴经筋,结于阴器并能总络诸筋。由此可知,经筋的循行分布有结聚散络的特点,在关节处和某些重要部位结聚,在肌肉丰满处散络。

(二)临床作用

经筋的作用是约束和联结筋肉、关节,保持身体的平衡和正常的运动功能。但经筋的功能活动有赖于经脉气血的温煦、濡润,以及经气的调节。

经筋病变特点多由寒热邪气伤及筋肉,使其赖以温濡的气血运行痹阻。主要临床表现是在经筋分布部位上的筋肉挛急、弛缓、疼痛、麻木等,甚则肢体不用、运动障碍。经筋不同于经脉,本身没有腧穴,针灸治疗经筋病症以取局部压痛点为主。经筋为经脉的外连,在经脉的调节和行脉气血的营养下活动,所以经筋有病应治病求本,调之经脉,取其经穴治疗。临床常见的腰腿痛,多根据疼痛的部位和足三阳经筋的循行分布特点,区别论治。如太阳腰腿痛在后面,沿腰臀、股后下放射痛,少阳腰腿痛表现为外侧疼痛,从腰臀至股外、膝外侧、外踝等部位,阳明腰腿痛则在腰部前引腹股沟、股前内侧疼痛,治疗上除选取局部穴位外,再有针对性地选取各经经穴,常能收到较好疗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