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针灸经验处方手册》第377页(606字)

[简述]中耳炎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多因感冒、急性鼻炎或咽喉炎及其他各种热病而继发。急性者常有外耳道肿痛,数日后可能出现鼓膜病变,全身乏力偶有全身发热的症状。转成慢性者,外耳道常有脓汁流出。本病常易并发乳突炎,老年人易并发脑膜炎。

祖国医学认为实证多由于胆火上炎,火毒入耳,或外感风邪热毒上冲于耳,灼伤耳道,化腐生脓。虚证多由于肝肾阴亏。虚火上逆,或脾虚湿浊不化,停聚耳窍所致。属中医的“聤耳”范畴。

[治法]清热泻火,通经止痛。

[处方]1.毫针法:①率谷、听宫、外关、中渚;②风池、耳门、支沟、关冲;③天柱、听会、合谷、内关;④完骨、翳风、大椎、支沟、后溪;⑤听宫、下关、阳陵泉、悬钟、三阴交、太溪

方法:选1组处方,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6~10次为1疗程。

2.穴位注射法:①完骨、外关;②翳风、支沟;③听会、中渚;④听宫、阳陵泉。

方法:选2组处方,交替应用,用双黄连注射液,每穴注入0.5毫升药液,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