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蛋下降综合征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简明禽病防治技术手册》第20页(2131字)

产蛋下降综合征是一种引起蛋产量率下降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它的特点是在饲养管理条件正常的情况下,当蛋鸡群产蛋量达到高峰时产蛋量突然急剧下降,同时在短期内出现大量的无壳软蛋、薄壳或蛋壳不整的畸形蛋、棕色蛋,蛋壳颜色变浅,有些薄壳蛋表面不光滑,沉积有大量的灰白色或黄灰色粉状物。给蛋鸡饲养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病原学

产蛋下降综合征是由腺病毒科禽腺病毒属的病毒引起的。该病病毒是一种无囊膜的双股DNA病毒,仅有一个血清型,本病毒能凝集鸡和其他禽类红细胞,但不能凝集啮齿动物、家畜及等哺乳动物的红细胞,而其他禽腺病毒主要是凝集哺乳动物的红细胞。

二、流行病学

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主要感染鸡,自然界的鸭、野鸭或鹅都可带毒,不同品种的蛋鸡都可感染,褐壳蛋鸡较易感染,产白壳蛋鸡患病率较低。感染可发生在任何日龄,发病是在母鸡性成熟后,特别是26~35周龄产蛋高峰期间。本病可水平和垂直传播,被病毒感染的精液和受精种蛋可以传播本病。生产实践中观察到,本病的水平传染性不强。被感染的鸡可通过种蛋和种公鸡的精液传播,有报道,用污染了减蛋综合征病毒的鸭胚成纤维细胞制备的活疫苗可传播本病。

病鸡可向外界排毒并污染外界周围环境。经黏膜、口腔接种雏鸡和易感鸡可复制减蛋综合征病毒,证明在该病暴发流行时,也可以发生水平传播。

本病的流行特点是病毒感染后,在性成熟前该病毒的感染性不表现出来,也不易检测。性成熟后,在产蛋初期因应激因素而使病毒活化,使产蛋鸡在28~35周龄时通过卵黄排出病毒并使蛋壳形成机能发生紊乱,产蛋量急剧下降,同时出现无壳软蛋或薄壳蛋等异常蛋。

当鸡群中发生产蛋下降综合征时,可能同时存在传染性支气管炎、呼肠孤病毒感染及鸡慢性呼吸道病的混合感染。

三、临床症状

早期感染本病后,不表现任何症状,血清中也查不出抗体,有些患鸡呈嗜睡样,有时出现轻微的呼吸道症状,发病初期还可能出现短期的绿色水样腹泻。本病的死亡率非常之低,只有重症时方能达到3%。该病的特征性变化是感染鸡发育到性成熟后,到产蛋期时可见到全群鸡突发性的产蛋下降,比正常鸡群降低20%~50%,严重发病群可下降到60%,并可持续约4~10周或更长。在这期间产软壳蛋、薄壳蛋、畸形蛋,蛋的破损率可高达40%,有时产出的无壳蛋可达10%。产褐壳蛋的鸡,多见蛋壳褪色,并见蛋壳粗糙,严重时呈纱布状。发病鸡所产的蛋,蛋液稀薄如水样。蛋的重量减轻、体积明显变小。种鸡群受精率和孵化率下降20%以上,产蛋下降持续6~9周后可逐渐恢复。

四、病理变化

本病缺乏特征性的病理变化,重症死亡者,多因腹膜炎或输卵管炎造成。发生本病后停产的鸡或生产异常蛋的鸡,剖检时可发现肝脏肿大,胆囊明显增大,充满淡绿色胆汁。病程稍长死亡者,肝脏发黄萎缩,胆囊也萎缩;产软壳或无壳蛋的鸡,可见卵巢萎缩或出血,卵泡充血、出血,发育不全,变形或掉落,卵泡软化,卵黄融解,当软壳或无壳蛋坠落腹腔后,可出现腹膜炎病变;卡他性肠炎,泄殖腔脱垂的病例增多;子宫和输卵管管壁明显增厚、水肿,并见输卵管漏斗部的黏膜及皱襞处呈水肿性肿大,其表面有大量白色渗出物或干酪样分泌物。

五、诊断与防治

1.诊断 产蛋鸡群产蛋量突然下降,同时出现无壳软蛋、薄壳蛋及蛋壳失去褐色素的异常蛋,根据鸡群发病的年龄、发病前后产蛋量的统计,并结合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排除其他因素之后,可做出减蛋综合征的初步诊断。确诊要进行病毒分离和血清学检验。

分离到本病原是最有力的确诊。可采发病鸡的白细胞、输卵管、变形的卵泡做病毒分离。另外也可进行血凝抑制试验、琼脂扩散试验、免疫荧光等方法确诊。

2.防治 主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杜绝减蛋综合征病毒传入,应从非感染鸡群引入种蛋或鸡苗;要加强对鸡群的饲养管理,提供全价日粮;防止水平传播;鸡场内要搞好兽医卫生和消毒工作,不用患病鸡群的种蛋进行孵化。

免疫接种方面,目前对该病原污染地区的鸡群主要采用灭活疫苗进行预防接种的有效手段,多在90~100日龄进行免疫,免疫后2周可产生坚强免疫力。

目前还没有治疗减蛋综合征的方法,但在流行期间可给患病鸡群饲喂抗生素等以防混合感染。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