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浸润麻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麻醉科手册》第236页(2637字)
在手术切口上直接浸润麻药的方法称局部浸润麻醉,习称局麻。
【适应症】 如技术掌握适宜,本法适用于大小各种类型的手术。特别适用于以下情况:①医护人员少,麻醉设备不足;②门诊病人;③急症病人,特别在饱食后;④需要采用特殊体位的手术(如坐位、俯卧位);⑤老年病人;⑥病重或病危病人;⑦头部或颈部手术;⑧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心机能差、脑血管病变、呼吸器官或肾脏病的病人。
【禁忌症】
一、精神紧张病人、小儿,以及手术范围过于广泛者。
二、对局部麻药过敏或特异反应者。
三、感染或癌肿部位。
【麻药前准备】
一、病人准备
(一)局麻下病人神志清醒,为减轻病人精神负担、术前应对病人做解释工作,保证手术不痛,要求病人配合,充分合作。
(二)了解病人以往有无使用局麻药的历史,有无过敏,详细了解其症状和经过,以确定是否采用局麻。
(三)较大的手术采用局麻时,术前以尽可能禁食为妥。手术较小或表浅者,则无需禁食。
(四)为镇静和预防局麻药毒性反应,手术前二小时宜口服巴比妥类药或安定。手术较小者,也可不用。
二、麻药的准备
(一)普鲁卡因一般用0.5%溶液,手术范围小者也可用0.75~1%溶液,成人一次总量不超过1克。利多卡因可用0.25%~0.5%溶液,成人一次总量不超过0.5克。(参见第二章第一节)。
(二)局麻药中宜常规加用适量肾上腺素(每100毫升中加1∶1,000肾上腺素0.1毫升,总量不超过0.5毫升)。但在末梢动脉的部位,如足趾、手指和阴茎等处,或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动脉硬化及心脏病病人则禁用。
三、器械的准备
(一)注射器最好用10毫升者,以方便注药,并有助于及时发现局麻药血管内误注的意外。
(二)穿刺针应准备三种:①23~25号2厘米长注射针,供作皮丘用;②22号10厘米长注射针,供经皮丘作皮内浸润用;③18~19号6~10厘米长注射针,供皮下及肌肉注射麻药用。
【操作方法】 麻醉者愈了解局部解剖,则局麻的效果愈有保证,尤其应用于大手术时更为明显。在具体操作时,应掌握“分层注射、一针技术、水压作用、边注射边抽吸、广泛浸润、重复浸润”等要领。分述如下:
一、分层注射 即按局部的解剖层次,由浅入深地逐层注射麻药(图1)。一般先作皮丘及皮内浸润,然而皮下组织,其后逐步深入至膜面、筋膜、肌膜、肌肉和腹膜等。也可采用注射一层麻药,切开一层组织的方法。
图1 腹壁的解剖层次和感觉神经分布模式图
二、一针技术 除于施行第一个皮丘时,病人有刺痛外,于其他部位注射麻药时病人不应再感疼痛。要做到这一点,每次将注射针刺入皮肤时,必须选择从已经浸润过麻药的部位进针,由此可减轻病人的痛苦(图2)。
图2 一针技术:连续皮内小泡
图中粗黑点表示作连续皮内小泡的穿刺点
三、水压作用 在皮下、筋膜下及肌膜下浸润麻药时,应在该组织尚没被切开之前,先将较大量麻药在短时间内用压力注入,使麻药在这些组织内形成张力,借此产生水压作用,可使麻药广泛而均匀地渗透,麻醉效果也易完全(图3)。
图3 分层注射局麻药
(1)图示麻醉药浸润在组织内形成张力
(2)图示切开皮肤后,在肌膜下注入大量麻药
四、边注射边抽吸 注射麻药前需常规作抽吸试验,证实针尖不在血管内,方可注射;在注射过程中还要反复抽吸。其目的是防止局麻药被误注入血管内而引起急性中毒。
五、广泛浸润 根据手术部位的范围及病人的反映,尽量广泛地浸润麻药。
六、重复浸润 手术刀与注射器应不断地交替使用,以达到重复注射的目的。麻醉作用接近消失时,更需重复浸润。
七、适当阻滞有关的植物神经 内脏疼痛主要靠植物神经传导。所以有必要在有关植物神经末梢密集的部位进行广泛的浸润,例如肠系膜根部、阑尾系膜等处(图4)。
图4 肠系膜根部封闭局麻药
八、双重或多重地阻滞 例如将手术区附近的神经阻滞与局部浸润相结合,可进一步增强麻醉效果。
【并发症】
一、局部麻药毒性反应 因麻药用量过大,或麻药被误注入血管内引起。轻度毒性反应并不罕见,因仅有短暂的兴奋、不安、往往没及处理,症状已消。中度以上毒性反应,应及时处理,否则有演变至惊厥、昏迷及呼吸循环衰竭的可能。详见第九章第二节。
二、针干折断 穿刺时不宜将针干全部陷设于组织内;如果要改变穿刺针方向,需先拔至皮下层,避免使针干过度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