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麻醉科手册

骶管麻醉

书籍:麻醉科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麻醉科手册》第330页(2165字)

将穿刺针经骶裂孔刺入骶管腔,注入麻药,以阻滞骶脊神经的麻醉方法,称骶管麻醉,分单次法和导管法两种。

【适应症】 ①直肠、肛门、前列腺、子宫颈及会阴部手术;②下肢及足部手术;③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的腹部手术。

【禁忌症】 ①穿刺区皮肤感染、肿物、畸形或病变者;②骶裂孔畸形;③病人过度肥胖、骶裂孔扪触不清者;④严重休克;⑤心脏或循环衰竭者。前三种情况可改行硬膜外麻醉。

【解剖】

一、硬膜囊终止于第二骶椎水平,故骶管腔属硬膜外腔隙,往头方向与腰、胸、颈段硬膜外腔隙相通。自骶管腔内注入大容积麻药,则药液上升,可产生相应的腰段、甚至胸段硬膜外麻醉。

二、骶裂孔位于骶椎与尾椎之间,呈“”、或“∧”、或“∩”、或“□”等形状,其上覆盖骶尾韧带,质地致密。于骶裂孔的两侧各有一豆大骨性突起,即为骶角。两侧骶角联线的正中点即为骶管腔的穿刺点。

三、约有10%正常人的骶裂孔呈解剖畸形,由此可造成穿刺困难或麻醉失败。

四、骶裂孔的定位有三种方法

(一)约90%病人的骶裂孔位置,恰好在臀间线的终止点上。为此,一般均可用视诊来初肯确定骶裂孔的位置。

(二)以中指摸到尾骨尖,拇指尖从尾骨沿中线向上摸到稍有弹性的凹陷处,即为骶裂孔。

(三)两侧髂后上棘联线的长度,恰好等于一侧髂后上棘至骶裂孔的距离,三点呈等腰三角形的关系。

【麻醉前准备】

一、病人的准备 同第六章第一节,此外尚需清洁肛门会阴区皮肤。

二、麻药的准备 详表8~5,可根据具体情况择取其一。

表8~5 骶管麻醉常用的麻药(成人)

以上各种麻药内均应加入肾上腺素0.1毫升。麻醉作用可于5~20分钟内出现。普鲁卡因的维持时间为1~1小时;地卡因为3~4小时;利多卡因为2~3小时。

三、器械的准备 单次法者用18~20号3~4厘米长、短斜口注射针。导管法者需16号带针芯的穿刺针和导管各一。余同硬膜外麻醉。

【操作方法】

一、体位 可取俯卧、骨盆垫高位;也可取侧卧位,髋关节尽量屈向腹部。

二、骶裂孔定位 详前述。

三、消毒 必须严格,以预防骶管腔污染,铺无菌巾。

四、穿刺 于骶裂孔正中点作局麻皮内小丘,皮下不必注射麻药。将穿刺针先垂直刺进皮肤至皮下后,用针尖扪触骶尾韧带,在弹性感觉最强处刺透骶尾韧带,即有阻力消失的感觉。此时将针体向足方向倾倒45~30度角,顺势推进1~2厘米深,即示针尖已抵达骶管腔。进针要缓慢,遇骨壁时不宜用暴力,要退针少许,调整针体的倾斜度后再进针,否则易引起剧痛及出血。

五、鉴别 针在骶管腔内时,抽吸应无脑脊液;也无血液;注射空气及水时全无阻力;注药后局部皮下也无隆起。否则,均应视为穿刺未成功,需重新调整和穿刺。

六、注药 肯定针尖在骶管腔后,可将麻药作一次注入。注药过程中,如果于下肢或大腿出现异感,可进一步提示穿刺针位置正确。注药速度的快慢有调节麻醉平面的效果:肛门会阴区手术以每分钟6~7毫升的速度注入;下肢及下腹部手术,注药前将头位放低10度,以每分钟15~20毫升的速度注入。快速注药有时可引起眩晕、头痛,个别紧张病人甚至可出现短暂的精神症状或不合作。

七、导管法 导管置入骶管的深度以3厘米左右为宜,首次用药量同单次法,维持剂量只需首次量的1/2。

【注意事项】

一、严格无菌操作,预防骶管腔感染。

二、进针无需过深,最深以不超过髂后上棘联线的平面为限,以防发生全脊髓麻醉。

三、骶管腔穿刺出血者,原则上应放弃本麻醉,可改做腰段硬膜外麻醉。

四、骶裂孔存在一定比例的解剖畸形,事前要仔细辨认。

分享到: